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歷代皇帝都有皇陵,為什麼唯獨元代的皇帝沒有?

歷代皇帝都有皇陵,為什麼唯獨元代的皇帝沒有?

我們國家的歷史比較悠久,歷史資料也是非常的豐富,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們經歷了兩年多年的封建皇朝時代,而歷朝歷代都有規模龐大的皇帝陵寢,只有一個朝代是例外,那就是鐵木真家族所建立的元朝政權。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統一的非漢族政權,一個是滿族人所建立的清朝政權,另一個就是蒙古族人所建立的元朝政權。由於民族之間文化的差異,滿清政府幾乎全盤接受了漢民族文化,所以在建造陵寢和喪葬儀式上也和漢族基本同步,而強大霸道的鐵木真家族則是依然保存著原始的草原風格的喪葬風俗。所以我們幾十年的考古工作中,發現過從商周到清代的所有朝代的帝王陵寢,卻從來沒有發現過一座元朝皇帝的墓葬。那麼,元朝的皇帝死後是怎麼安葬的呢?

據明代葉子奇的《草木子》記載,元朝的皇帝在駕崩以後,"用啰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這就是傳說中元朝皇帝的棺槨。也就是說,先找一節粗壯的圓木,從中間分成一樣大小的兩半,然後在被分開的兩半木頭上,雕刻出一個皇帝身形大小的容身之處,再把皇帝的遺體放到裡面,用三條巨大的金箍把圓木重新緊箍到一起。

皇帝的遺體收斂好了之後,棺槨會被葬到蒙古家鄉的草原上,然後將埋葬的地點用"萬馬"踏平,派騎兵在這裡把守。等所有的工作都結束了以後,蒙古人在墓葬地表殺死一頭小駱駝,這時,陪伴這頭小駱駝前來的母駱駝就會十分悲痛地號叫,並且記住這個地點。第二年來祭祀的時候,把這頭母駱駝牽來,,在殺死小駱駝的地點,母駱駝就會悲痛地流淚。這樣,,前來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確切地點。而等到第二年的時候,墓地上的草就會重新長得跟其他地方一樣了,這時就將所有的地面設施清理乾淨,恢復到原來的樣子,防止被盜墓賊辨認出來。

這種說法在很多古代筆記中都大致相同,但是很多學者都對利用駱駝尋找祖墳的說法提出了懷疑。因為駱駝作為一種牲畜,它的壽命不可能比人還要長,而且既然第二年通過駱駝找到墓地,那麼肯定有人能記住墓葬的位置,如果這樣的話利用駱駝其實是一件很多此一舉的事情。所以很多學者認為,這種說法根本靠不住,是古人對蒙古統治者歧視和排斥的論調。

在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確實有自己獨特的喪葬習俗,它的特點是薄葬和簡喪。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們沒有固定的居住場所,生活方式都是以簡單實用為標準。特別是在蒙古人大舉擴張的戰爭年代,喪葬儀式尤其簡單。下葬時,他們讓死者坐在一頂生前用的帳幕的中央,邊上圍著人進行禱告,隨葬的物品有馬匹、弓箭等墓主人生前常用的物品,最後放人土中。

在元朝入主中原以後,皇族的喪葬風俗稍有改變,也僅僅是增加了一點陪葬品,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如弓箭、刀劍一類的東西,而且在皇帝下葬的時候不得有漢人參加,地面上也不能建大的地面建築和功德牌坊,甚至任何人都不能記錄有關皇帝下葬的信息。

忽必烈在位期間,為了讓自己的陵墓在日後不被盜掘,對元朝皇帝的陵墓做出了周密的安排:首先選擇一個人口稀少的風水寶地,作為皇帝陵寢的安葬之地,然後將陵寢附近的百姓全部遷走,讓這個地方變成一個荒無人煙的空地。然後在下葬之時,不允許漢族官員參加元朝皇帝的送葬和安葬儀式。

在皇帝剛剛去世的時候,要對外宣稱將皇帝遺體運回漠北進行安葬,並且在歷史的記錄中加以記載,從而達到迷惑世人的目的,讓想要打皇陵主意的人無從下手。陵墓不做過多的建築,也不放過多的隨葬品,不設置墓碑,使得皇陵外表看起來和普通的墓葬一樣。在記錄皇陵時,只記錄蒙古貴族和皇族清楚的地名,讓外人很難察覺一切都是精心策劃的騙局。

經過一系列的精心布置,使元代皇陵越來越撲朔迷離,再加上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習俗、生活習性的不同,這就使後代很難了解歷史的真相,這或許就是元朝皇帝沒有陵墓的緣由。不是沒有,而是根本就很難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姓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元朝的漢人等級低,漢人是不是不能當官?
明代六科給事中究竟是個什麼官?

TAG:百姓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