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文物介紹:山西博物館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文物介紹:山西博物館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中國古代戲曲的發展有兩條主要線索,一是從西周末年的俳優滑稽表演到西漢百戲中的角抵戲,再到唐代的參軍戲,故事表演日漸豐富,逐漸成為戲劇的主體。另一條是由原始歌舞到隋朝「九部樂」的制定,再到唐代代面、缽頭、踏搖娘等歌舞戲的演出,民間歌舞藝術獲得極大的發展,為戲曲官調、曲牌、聲韻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宋代是戲曲發展的關鍵時期。宋代在參軍戲的基礎上,吸收融合曆代歌舞藝術和民間說話、講唱、影戲、雜扮等技藝的成就,對滑稽故事表演和歌舞戲兩條線索兼收並蓄、融會貫通,產生了宋雜劇、金諸宮調、金院本以及戲文等新的文學形式。

文物介紹:山西博物館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到了元代,在金院本和宋雜劇的基礎上,元雜劇具備了成熟戲曲的諸種因素,形成了前景壯觀的發展勢頭。元代是我國戲曲繁榮興盛的時期,代表元代最高文學成就的是元雜劇。在金中都時期,金院本作為古代戲曲文化達到空前鼎盛,為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奠定了基石。金院本為元雜劇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這主要表現在:元雜劇繼承了金院本戲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場門出入,確定了中國戲曲獨有的上下場的連場形式;在金院本腳色分行基礎上,擴充為旦、末、外、凈、雜。

文物介紹:山西博物館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1959年1月,山西省文管會侯馬工作站在配合侯馬平陽機械廠基本建設時,發現了兩座仿木構結構磚室墓,墓主人分別為董明(大安二年1210年)、董玘堅。董明墓是唯一一座由前後墓室組成的墓葬,墓室裝飾大多為磚雕,部分輔以彩繪,內容豐富多彩,有墓主人生活圖、出行圖、馬球圖、士馬交戰圖、八仙人物圖、吉瑞祥飾等。最為精美的是董明墓北壁正中的兩垛鋪作間,砌有山華朝前的戲台一座,台上有五個塗彩的戲俑排成一行,正在表演雜劇。

文物介紹:山西博物館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舞台上有五塊彩繪磚雕俑,都在表演,臉上有化妝。從左到右,有五個角色,如裝孤、副末、末泥、引戲和副凈。其中,末泥的表演是主要表現,以副末和副凈主題的早期雜劇,以搞笑內容為主要內容,表明中國戲曲藝術正在走向成熟,是研究中國古代戲曲史的重要材料。

文物介紹:山西博物館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從墓戲俑的裝束和表情動作來看,恰與《輟耕錄》所稱金院本五個腳色行當相吻合。據元陶宗儀《輟耕錄》卷 25 《院本名目》條記載:「院本則五人:一曰副凈,古謂之參軍;一曰副末,古謂之蒼鶻,鶻能擊禽鳥,末可打副凈故云。一曰引戲,一曰末泥,一曰裝孤。」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就是金院本一個演出場面的模型。如正中一人,頭戴黑色展翅襆(fú)頭,身穿寬袖圓領紅袍,腰間系帶,足登皂靴,雙手捧笏斜貼於左胸,身體微向前傾,目光右視,神態自若,是一個飾演官吏的「裝孤」腳色。左起第一人,頭戴黑襆頭,身穿寬袖紅衣,著皂靴,袒胸,左手置胸前,食指與中指伸直指向胸口,右手置腹間,表情凄楚,似在傾訴,是一個飾演平民的「引戲」腳色。

文物介紹:山西博物館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左起第 2人,戴黑帽,穿圓領窄袖黑袍,著黑靴,腰系黃帶,右手握拳置胸前,左手掖衣襟,面部微向左傾,作怒視狀,是一個飾演皂隸的「副末」腳色。左起第 4人,戴卷角襆頭,著窄袖團花紅襖及黑靴,腰系黃帶,右手執扇,並翹起食指和小指,左手握腰帶,兩腿一前一後,右腳尖及地,腳跟向上,張口露齒,神情活潑,是一個「末泥」腳色。左起第 5人,著寬袖黃底虎皮紋鑲黑滾邊長袍,紅褲,黑靴胸部敞開,頭上梳一偏髻,臉部以白粉抹鼻呈三角形,用墨粗粗地在眼睛上從上到下勾了一筆,作為眉毛的誇張處理,面頰兩側各抹一團不規則的黑,雙腕各戴紅手鐲一隻,左臂裸出,右手食指及大拇指置口中,其餘三指貼面頰,作吹口哨狀,表情滑稽,是一個「副凈」腳色。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是金代戲曲文物的傑作。在宋金時期,在山西南部,歌劇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開始在社會生活中活躍起來。

文物介紹:山西博物館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1959年後,考古工作者又在同一地點又陸續發現六座形制相似的仿木構結構磚室墓,共同的特點是方形墓室,八角形頂,有精美的磚雕裝飾,還有戲曲遺物或戲曲磚雕裝飾,通過發掘清理,在兩座墓室內發現了有明確紀年的題記,墓主人分別為董海(承安元年1196年)和董萬(大定十三年1173年),由此斷定這是一處金代中晚期的董氏家族墓地。

文物介紹:山西博物館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侯馬金代董氏墓是盛行於北宋、金代的磚雕墓室墓的代表性實例,對研究金代建築裝飾、外檐裝修和室內布置有重要價值。我們說了董氏墓的戲俑,我們再看看墓室的建造。墓室近方形,室高達4.2米,上覆斗八藻井,四壁雕砌成四面有木構房屋的庭院。北壁用海棠瓣形方柱分為三間,明間雕墓主夫婦像,分坐桌子兩側;兩次間雕出插屏,外側各一侍僕。東西壁各雕出六扇四抹格子門。

文物介紹:山西博物館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南壁開門式墓門,門兩側各有一獅子。四壁下部雕須彌座,下為圭角,用二層束腰,近於宋式小木作的形式。四壁上部雕出垂蓮柱和花版,北壁上雕斗、腰檐,上面雕一山面向前的歇山頂戲台,台口列五個雜劇磚俑。

文物介紹:山西博物館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兩側和南壁均雕山花蕉葉,南壁蕉葉上面雕出匾額,墨書買地券。四壁裝修之上為磚砌斗,承托疊澀和藻井。虛柱是外檐裝修,匾額也是面向外,故可證明墓室所表現為庭院內景,對了解金代豪華的住宅庭院有參考價值。整個墓室各種建築構件上均滿雕圖案紋飾和欞格,有些同《營造法式》所載相似,有些為《營造法式》所無,現存宋、金建築的裝飾圖案多為後世所改,此墓的宋、金墓室雕刻恰好填補了空白。(講故事的翁老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大唐不夜逛花燈
嶺南畫派的創始人廣東番禺的「葭外漁子」作品欣賞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