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用十一個飛行員交換他,毛主席專門派人保護他,還是遠遠不夠

中國用十一個飛行員交換他,毛主席專門派人保護他,還是遠遠不夠

中國這些年在逐漸發展壯大,但是老一輩的人們都不會忘記,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百廢待興,在經濟發展方面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很多時候都要從其他國家借錢。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並不高,甚至很多國家領導人也儘可能節儉,致力於為國家省錢。但是有這樣的一個人,他不是國家領導人,中國高層卻願意斥巨資支持他的工作,還專門找人負責他的生活,這可是國家領導人才能享受的待遇。

這個特殊的人就是錢學森,他當時在中國的待遇可是獨一份,而且沒有任何人提出質疑。他最初的時候是在美國當教授,曾經參與美國的核彈研究,美國也給予了他很優厚的待遇,一心想把這個人才留在國內。一開始中國忙於戰爭,無暇顧及那些流落在其他國家的國人,建國之後各個領導人又致力於建設祖國,因為無法開出優厚的條件,因此也沒有主動聯繫他。

但是他心中從未忘記自己的祖國,在得知新中國建立繼續發展軍事實力之後,錢學森就寫了一封信回國,之後歷經很多磨難才順利回國。國內當時正是繼續科研人才的時候,他回國之後地位就和國寶差不多,可以說,當時中國的核彈事業就全壓在他身上了。在這個靠實力說話的世界,只有擁有核彈技術,中國才能擁有和其他國家平等對話的權利,才能避免再次被侵略。

錢學森出生於1911年,從小他就展現出了自己對於科學的熱情,家中的長輩也支持他的學業。長大之後為了學到更多知識,他遠赴美國,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畢業之後在那邊院校的極力挽留之下,他選擇暫時呆在那裡擔任教授,同時繼續搞科研。之後他在自己導師的帶領之下,正式參與到美國方面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有了這次實操經驗後,他成功躋身世界一流的導彈專家行列。建國之後中國的領導人們也知道了核彈的重要性,畢竟二戰能夠那麼快結束,還是要歸功於那一枚核彈,我國想要發展軍事,一定要抓緊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可是核彈研究可不是有錢就可以的,一定要找懂行的人來才行,正是在這個時候,錢學森寫了一封信回國,這封信是一封求救信。原來他在了解了祖國的發展情況之後,早就想回到祖國,將自己的所學用來幫助國家發展軍事力量。但是他的回國計劃卻遭到了美國方面的阻撓,原因很簡單,他這個人既會寫論文又會搞研究,無論放在哪個國家都會有所成就,美國自然不想白白把他放走。而且當時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並不好,這個當慣了世界霸主的國家自然不想自己的准競爭對手變得強大。

周恩來收到信之後表現出了足夠的重視,經過討論之後,周總理進行多方協商,最後通過了合理的外交手段換回了錢學森。而中國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周總理將我軍之前俘虜的十一位美國軍隊的飛行員放了回去,這樣的交換條件才讓美國方面鬆口,同意讓錢學森回到自己的祖國。

1955年8月,闊別祖國已久的錢學森總算是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回國也不代表著他就完全安全了,為了削減中國的實力,美國是很有可能做出暗殺這種事情的,於是毛主席專門找人保護他,同時也叫人來照顧他的生活,他當時的待遇比很多高級幹部都還要好,但是沒有任何人有不滿,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有多重要。

回國之後錢學森立即帶領著國內的團隊開始搞研究,最終他也沒有辜負大家的希望,在他的帶領之下,中國的「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他在其中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喜訊接連傳來,1964年的時候,我國自主研發的原子彈成功爆破,三年之後,氫彈也成功了。這些歷史性的事件都標誌著,中國再也不是從前的中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皇帝偏寵她,她卻有恃無恐步步緊逼,皇帝臨終下旨:讓她為我殉葬
皇帝找到塊風水寶地,此人悄悄換掉,並對子孫說:死後將我葬在那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