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知道善惡因果,但還是被習氣驅使怎麼辦?

知道善惡因果,但還是被習氣驅使怎麼辦?

死後難不入惡趣,能解救者唯三寶,

故應至誠去皈依,不要違犯其教誡。

應思黑白諸業果,如理取捨勤修持。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脫如是行。

此頌講述輪迴痛苦、因果不虛、皈依三寶和守持戒律四方面之內容。先講輪迴之痛苦。前頌已廣為開顯「人身難得雖已得,壽命無常必將逝」之理。既然死亡於任何人皆不可免除,而此後又將落於何道,不論是僧是俗,內道及外道,誰亦難保不墮入三惡趣之中。

何故此言?應如是思維:我等能憶之今生已造業無數,而於前世乃至無始以來已累劫造業更為難以計度。如佛經所言,累劫輪迴中,無論善惡,我等皆已造業無量,今生雖得人身,但於娑婆世界,唯有造業更無他事,因此死後,誰有把握不被自身業障牽引而不墮三惡趣呢?萬一落入三惡趣又當如何?

佛經中言:旁生道相互啖食,並受役使等苦;餓鬼受盡饑渴煎熬等苦;地獄眾生更為受苦無量,如有八寒地獄、八熱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等,若再於其所受痛苦和壽數無量來觀察,真可謂苦痛之極。若於三善趣而言,較之惡趣似有安樂,如人道、天道、阿修羅道,但以真實所見,其本性亦為痛苦。由此可見,輪迴本具痛苦性,猶入火宅難堪忍。

於此輪迴之苦痛,以何法根除?一切智者皆如是回答:真正能解脫生死輪迴之痛苦,拯救無邊眾生者,唯有皈依三寶!《忠言心之明點》云:「如此大畏能脫中,救者不能別處得,真實智慧能性者,應當皈依三寶尊。」由此若欲真正獲得解脫,必須皈依三寶。《文殊靜修大圓滿》云:「諸道基礎,入內教群中唯是皈依故。」阿底峽尊者亦言,唯有皈依三寶,以此分別內外之道。

是故皈依乃佛教最主要之基礎,為一切佛法之起因,無有皈依無論如何亦非佛門弟子,由此可見皈依之重要。是故,應以至誠之心,去尋求具德上師,於彼處受持皈依。《楞嚴經》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我等皈依上師三寶,即如遠遊之子歸於父母,父母以慈悲攝受,子應不復捨棄也。故應於三寶面前,發願生生世世皈依三寶,真實生起「縱遇命難,不舍三寶」之信念與決心。

如有人以為,於三寶面前入皈依儀式、受皈依證等即為皈依,實此並不圓滿,此僅名言皈依。而真正之皈依,應具受皈依戒,其戒義為:不要違背三寶之一切言教,不行毀犯其教誡之事。此中包括三所立戒,三所遮戒,及三同分戒,於此略述之。

三所立戒者:

(一)皈依佛寶。恭敬一切佛像,哪怕斷缺之佛像。雖然佛陀早已涅槃,然於一切佛像皆應觀為真佛,恭敬供養。

(二)皈依法寶。凡釋迦佛所說之法,及後來高僧大德諸佛上師所說之佛法,都應恭敬。只要是佛教經典,無論何種文字,或僅剩隻言片語,都要恭敬。佛法可分為二:以文言表述之法為教法;以自心證悟,如信心、悲心等之法為證法。於此等一切佛法皆應皈依。

(三)皈依僧寶。僧寶包括大、小乘僧眾,大乘僧眾如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具有八種功德之賢聖僧,小乘僧眾指一般清凈之善法僧眾。於此僧寶應恭敬供養,甚至連僧衣之一塊小布片,都應恭敬。

三所遮戒者:

(一)皈依佛後,再不皈依外道諸師;

(二)皈依法後,再不皈依外道典籍;

(三)皈依僧後,再不與外道同行共住。

三同分戒者有幾種說法。其一為,自己根本上師的身為佛,語為法,意為僧眾;另一為,根本上師意為佛,語為法,身為僧眾。無論如何,自己的根本上師即是佛法僧三寶之總集,故於上師前一定要恭敬頂禮,此為同分三種戒。對於皈依戒的論述,華智仁波切以及寧瑪巴許多教典中,都有此九種戒之說。宗喀巴大師的《廣論》中亦有許多有關內容,希望大家都應看一看。

皈依三寶後,就應思維黑白諸業,深信因果不虛。此處黑業是指惡業,白業是指善業。此等諸業於《俱舍論》中已講述很多,尤其於蓮花生大師《密咒寶鬘論》中將業細分為十二種。如分為定業與不定業等,有些業於今生即能成熟,有些則於下世成熟,甚於千百萬劫後方可成熟。此等種種之業,都將引發種種之相應果報。故應如此思維,我等眾生無始以來已造無量之黑白諸業,皆會得受一切善惡果報,因此,於此善惡之法必須如理取捨,眾善奉行,諸惡莫作,精勤修習,行持不斷。

若有人以為,因果之事現於我等凡夫皆難對治,不如待機緣成熟再行取捨。此者非理,如《定解寶燈論》云:「若未滅除惡增益,怎能禁止惡業風?若未禁止惡業風,怎能斷除惡輪迴?」我等凡夫,未成就前皆有無始之串習,如果對善惡之法不行取捨對治的話,何能斷除諸多業障習氣,獲得清凈解脫之安樂。

應於業障果報尚未顯現前,速對善惡諸法行取捨對治。此等不應再行猶豫,理當儘力行持佛法。比如我不能殺生,就盡量而為,我不說妄語,亦盡量而為。哪怕日行毫善,夜斷微惡,亦是功德無量,生生世世永不消失。漢地有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故應如是思維,學修佛法即使點滴之事亦有實義,我等理應於細微之處而行佛法真義。

然又有人言,雖知因果不虛,然如此惡習雖已行對治,為何依然如舊。此者亦未免太急,因如此串習長期熏染,非一日可除。如垢染之布,僅漂於水,亦難除垢障,須儘力搓洗多次方得清凈。是故,我自內心真正希望大家,於此因果取捨應起勝解信。應儘力守持戒律,不行散逸,增善斷惡,並且持之以恆,如此積集功德資糧,如同「積水成淵」、「水滴石穿」,方可得受成就之安樂。

然另有人等對佛法經論之見地似乎頗高,然於因果取捨卻不屑一顧。其人真是將自身置於危險之地。蓮花生大師曾言,因果取捨之事亦應謹慎行之,否則真正業力現前之時,縱有高深見地,恐怕亦難免身心痛苦,故千萬不可說此大話。

是故,宗喀巴大師於此強調,瑜伽士我亦是如是修「輪迴痛苦」、「皈依三寶」、「因果不虛」之引導法門,你等後學之人慾求解脫,也必須於此三引導文如是修行!

敬摘錄於《菩提道次第攝頌淺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他以何因緣能成為佛陀座下信心第一的尊者?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