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策為何沒有被追封為帝?

孫策為何沒有被追封為帝?

《三國演義》當中提起東吳,一般都稱之為「孫家三代基業」,指的就是孫堅、孫策、孫權三人共同建立了江東基業,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孫堅從吳郡起兵,一路戰無不勝,乃是群雄討董時期的急先鋒,他破胡軫、斬華雄、敗呂布,被人稱之為江東猛虎,可惜的是攻打荊州時被蒯良設謀,中箭而死。

孫堅死後,其殘部擁護長子孫策投奔了袁術,孫策在朱治的建議下向袁術借兵,統率黃蓋、程普等父親舊將跨江擊劉繇,如同旋風一般迅速平定了江東六郡,人稱為小霸王。

孫策劇照

可惜的是孫策被許貢門客暗殺,因此重傷去世。孫權可以說是撿了個現成的,孫策留下的精兵猛將,這才穩固住了孫權的地位。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孫權於229年登基稱帝之後,追封父親孫堅為吳始祖吳烈皇帝,而將兄長孫策卻僅僅封為長沙桓王,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沒有孫策速定江東六郡,孫權不可能建元稱帝,那麼孫權為何沒有絲毫感激之心,追封兄長為帝呢?

動蕩不安的局勢

毫無疑問,孫策是個英雄,以區區數千兵馬接連吞併江東六郡,雄踞一州的劉繇被孫策打的龜縮在豫章郡,江東士民無不信服。

然而孫策統一江東的速度實在太快,因此根本就沒能夠安定江東六郡的人心,因此孫策被許貢門客刺殺身亡之後,江東六郡立刻掀起了一場暴動。

廬江太守李術公開叛亂,廬陵太守、孫策孫權的堂兄孫輔通敵曹操、丹陽太守、孫堅第三子孫翊慘遭殺害,會稽郡的數萬山越也蠢蠢欲動。

孫權劇照

可以說此時新生的江東政權搖搖欲墜,內憂外患,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考驗。剛剛即位,年輕的孫權能挺過這場動亂么?

關鍵時刻,東吳前期最重要的將領登上舞台。

孫策身亡之時,周瑜正帶兵在外,聽說孫策亡故,急忙帶兵前往吳郡,親自護衛在孫權身邊。而當時來往的賓客對孫權僅僅行使將軍禮節,只有周瑜用君臣的禮節表達對孫權的支持。

周瑜親自統兵平亂,日後就連曹操都敗在他的手下,區區一群亂賊自然不在話下。周瑜、程普等江東舊臣統帥諸將,擊滅李術,攻擊山越,連番大勝總算穩住了江東局勢。

但是,主導評判之人,是他周瑜,不是孫權。

從崇拜到怨恨

江東再次安定下來,剛剛獲勝的孫權站在高樓之上,俯瞰著江東六郡這千里沃土,心中難免激動萬分:從今日起,我便是這江東六郡的主人!

孫權劇照

然而孫權的心很快就冷了下來,因為他發現,麾下的臣子對自己似乎並不信服。

孫策雖然年紀輕輕,但是通過跨江擊劉繇樹立了自己的威信,而他孫權不過是個臨危受命的傀儡,是個替代品。

孫權不甘心,以前他以有孫策這麼一位兄長而驕傲,但是現在這份驕傲轉化為了怨恨:憑什麼大家只服你,不服我?

孫權不但不甘心,而且要採取實際行動,樹立自己的權威,他要用實際行動告訴江東的文臣武將,士卒百姓——江東即將開啟新的紀元。

壓制舊臣

想要樹立孫權在江東的權威,就毫無顧慮要削弱孫策在江東的影響力,而孫策已經死了,怎麼才能削弱他的影響力呢?

壓制孫策提拔起來的屬下。

周瑜劇照

對孫策最忠誠的屬下自然莫過於周瑜,兩個人不但是君臣,更是結義兄弟。孫策起兵之時勢單力薄,周瑜卻是毫不猶豫辭官跟隨,可以說平定江東也有周瑜一半的功勞,如果能夠削弱周瑜,自然能夠讓人們忘記孫策。

可是...周瑜已經用實際行動表示了最自己的支持,別人把自己當作將軍的時候,周瑜已經把自己當作君主。況且周瑜統率江東軍權,根深蒂固,一時之間動不得手。

那麼怎麼辦呢?不如換個人,比如說太史慈。

太史慈身上帶著深深的孫策烙印,當初他本來是劉繇麾下大將,兩人不打不相識,神亭嶺上一番酣斗可謂惺惺相惜。

太史慈劇照

太史慈投降之後,曾經請命去收服揚州兵,孫策答應之後,眾將認為這是太史慈的金蟬脫殼之計,他必定去而不返,只有孫策斷定:不,他會回來的!

果不其然,太史慈如期而歸,孫策用人不疑,太史慈不負所托,傳為一時美談。在孫策去世前,太史慈在建昌、海昏抵擋劉表從子劉磐。而等到孫權即位之後,依舊命令太史慈留在南方,不加重用。

《三國演義》中太史慈一直活到赤壁大戰之後,在進攻合肥時為孫權獻上計謀,這才身死。然而實際上太史慈41歲便去世了,根本沒有來得及參加赤壁之戰。

孫策死了,太史慈的政治生命基本上也宣告結束,誰讓現在活著的是孫權?

一朝天子一朝臣

歷代新皇登基,都要打壓一批老臣,提拔一批新臣建立以自己為核心,新的領導班子,這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

周瑜不得已而用之,太史慈不可用。除此之外,孫權理所當然要提拔一批擁護自己的新臣,等他們執掌高位,自己的統治自然也就更加穩固。

蔣欽和周泰便屬於此列。

孫策攻佔會稽後,孫權主動向兄長討要周泰。而周泰也的確是忠心護主,為了保護孫權曾經身重十二處傷,多虧了名醫華佗親自救治,否則小命難保。

周泰劇照

諸將對周泰這個大老粗心有不服,孫權則命令周泰解下衣衫,撫摸詢問傷口,於是諸將乃服,而周泰被提拔為奮威將軍,其子周邵也子承父業,先後與曹仁、曹休交戰。

而蔣欽好像有些名不見經傳,實際上當呂蒙被稱之為吳下阿蒙,而被孫權要求讀書的時候,蔣欽也在其列,蔣欽和呂蒙被一起要求讀書。

周泰、蔣欽、呂蒙等新生代將領成長了起來,並且果然是不負孫權所託。尤其是呂蒙更是擊敗了不可一世的關羽,為東吳奪取了荊州,隨著這些新生代將領的卓越表現,孫權的地位自然更加的水漲船高。

孫權對待孫策的態度除了封王而非封帝之外,還從一件事情上可以體現出來:那就是對孫策之子孫紹的態度。

229年孫權稱帝,孫紹先被封為吳侯,後改封為上虞侯。

沒了,這就是僅存的記錄。換而言之,作為孫策之子,孫紹並未能夠融入孫吳的最高領導層,甚至沒能夠擔任一官半職,孫權是有意的壓制這個侄子。

孫策對東吳政權的貢獻是無可否認的,他統治下的江東生命力旺盛,甚至就連曹操都頗為擔心孫策在官渡之戰期間奇襲許都,可見孫策的威名遠播。

然而作為孫策的繼任者,想要樹立自己權威的孫權,自然必須削弱孫策的影響力,這也是孫策之所以被封為長沙桓王,而沒有被追封為帝的原因所在。

參考書籍:《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

《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評史 的精彩文章:

王洪文手跡:小時候家裡窮,只上過三個月私塾,書法作品卻很驚艷
男性的天堂:一個美女泛濫成災的國家,男女比例差世界第一

TAG: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