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武帝明知道兒子是個白痴,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堅持立他為太子?

晉武帝明知道兒子是個白痴,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堅持立他為太子?

文/格瓦拉同志

一度輝煌的西晉王朝在短短的時間裡便走向崩亡,之所以會如此,原因有很多種,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莫過於晉武帝選擇白痴兒子司馬衷做太子,由此給帝國留下無窮的隱患。其實,對於兒子的痴傻愚呆,晉武帝或許很清楚,但他之所以一意孤行,不肯改易儲君,其實有他自己的苦衷和考量,歸結起來大致有四點:

首先,從周朝開始,歷朝歷代基本上都沿襲著同一套君位傳承製度,即「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按照這套制度,正妻所生的兒子們擁有君位的優先繼承權,並且以年齡長幼為序,而無論他們的才智如何,只有在正妻沒有生育的情況下,才能在庶子中選擇合適的繼承人。

晉武帝明知道兒子是個白痴,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堅持立他為太子?

晉惠帝司馬衷是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

當然,帝王們若做事很任性,偏偏要破壞這套制度,也不是不可以,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引起國家的大動蕩,此種現象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屢見不鮮,不能不引起後世帝王們的警惕。所以對晉武帝來講,在嫡長子司馬軌早夭的情況下,他只能擇立嫡次子司馬衷為太子,而無論他是否真的是白痴,若不這樣做,便是在主動製造動亂,後果恐怕會很嚴重。

再次,晉武帝與太子的生母楊艷(武元皇后)伉儷情深,兩人不僅共同育有3子3女,而且還相約永不相負。所以,晉武帝儘管已經覺察出司馬衷智商低下,難以承擔大任,但礙於楊皇后,一直隱忍著不肯廢黜太子。然而,宰相衛瓘等人出於對國家安危的考慮,曾不止一次地勸說武帝改易儲君,再加上胡夫人得寵,大有「鳩佔鵲巢」之勢,卻不能不讓楊皇后有所警惕。

晉武帝明知道兒子是個白痴,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堅持立他為太子?

武元皇后楊艷

所以等到臨終前,楊皇后便頭枕著武帝的膝蓋,苦苦哀求他不要廢黜太子,與此同時,還要求立自己的堂妹楊芷為皇后,做太子的監護人。武帝聞言大慟,只能流著眼淚答應她(「及後有疾,見帝素幸胡夫人,恐後立之,慮太子不安。臨終,枕帝膝曰:「叔父駿女男胤有德色,願陛下以備六宮。」因悲泣,帝流涕許之。」《晉書·卷三十一》)。

第三,若武帝改易儲君,那麼朝野屬望的人選,是皇帝的胞弟、齊王司馬攸,而此人恰恰是晉武帝的勁敵。當年,司馬昭考慮到兄長司馬師沒有子嗣,便將次子司馬攸過繼給他,同時考慮到自己的位子承襲自哥哥,所以在擇立「接班人」時,便想著把司馬攸立為儲君,幸好何曾等人站出來反對,這個念頭才沒有付諸實施。

晉武帝明知道兒子是個白痴,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堅持立他為太子?

朝臣們屬意的儲君人選,是齊王司馬攸

但饒是如此,晉武帝登基後,還是任命司馬攸為大司馬,命其入朝輔政。司馬攸謙恭溫和、聰明機智,執政期間多有建樹,再加上武帝多病、太子愚呆,被大部分朝臣視為帝國最合適的接班人。然而司馬攸越是優秀,便越是容易引起晉武帝的猜忌,更何況,寵臣荀勖、馮紞在武帝面前屢屢詆毀司馬攸,更是堅定皇帝以司馬衷為太子的決定。

第四,晉武帝吸取曹魏防範、壓制諸侯王,結果導致滅亡時無人救助國難的教訓,所以剛一登基便大封宗室、子侄為諸侯王,並讓他們統領重兵、鎮守地方,意在拱衛皇室、消除隱患。這項政策實施前期,諸侯王們出於維護整體利益的考慮,的確能做到精誠團結,合力維護國內局勢的穩定,並共同對抗外來的隱患。

晉武帝明知道兒子是個白痴,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堅持立他為太子?

晉武帝司馬炎畫像

而這些積極的現象,使得武帝堅信,即使兒子再白痴,如果諸王們保持一貫的「優良作風」,那麼沒有誰能奪取司馬家的江山。與此同時,晉武帝不僅把楊芷立為皇后,還把其父楊駿提拔為宰輔,準備讓他日後輔佐太子治國。由外戚居中執政,由諸王鎮守地方、護衛皇室,司馬衷的位子將安如磐石,任誰都篡奪不了。

正是以上四點考量,堅定了晉武帝立傻兒子為太子的意志,並在自己百年之後把江山傳給他。但讓晉武帝沒想到的是,他死後沒多久,因為白痴皇帝司馬衷毫無治國理政的能力,所以外戚楊駿、皇后賈南風及八位諸侯王便為爭奪最高權力而相互混戰,前後持續16年時間,最終以東海王司馬越的勝出而終結,史稱「八王之亂」。

晉武帝明知道兒子是個白痴,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堅持立他為太子?

「八王之亂」形勢圖

「八王之亂」不僅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更要命的是開啟了極度混亂的「五胡亂華」時期。就在此期間,風雨飄搖的西晉帝國崩潰,並在316年被匈奴人建立的漢趙滅亡。這個異常短命的大一統王朝,從創建到滅亡僅有51年時間,如果按統一中國的時間算起,則只有37年時間,真可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史料來源:《晉書》、《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帝國上下歌舞昇平,大臣憂心忡忡,指著宮外的銅駝說:國家快亡了
劉禪到底有多怨恨諸葛亮?從四點事實可見一斑,實在是令人心寒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