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吳最牛的兩個大臣,一個比肩諸葛亮,一個多次頂撞孫權卻能善終

東吳最牛的兩個大臣,一個比肩諸葛亮,一個多次頂撞孫權卻能善終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相比較而言,東吳的存在感略低。當年素有江東猛虎之稱的孫堅中了埋伏,死於黃祖的弓箭之下,長子孫策雖然對黃祖恨之入骨,發誓要為父親報仇,卻由於清楚實力不足,貿然出手只會白白搭上性命,所以選擇了隱忍。

孫策分析眼前境遇,暫時沒有能力單幹,請求加入袁術的陣營。袁術見他器宇不凡,與戰神項羽頗有幾分相似之處,果斷接納了他。從此之後,孫策如同蛟龍入海,其才能與戰功有目共睹,袁術感嘆道:「假如我的兒子能像孫策這樣優秀,我死也瞑目了。」(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東吳最牛的兩個大臣,一個比肩諸葛亮,一個多次頂撞孫權卻能善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客觀來說,袁術對孫策挺不錯,還把孫堅以前的部下交給他帶領。然而,孫策早有自己的打算,壓根沒想過一直為袁術做事,時機成熟後,率領部將到江東創業,並徹底與袁術決裂。小霸王絕非浪得虛名,他的勇猛令曹操畏懼,正當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卻遇刺身亡。

臨死前,孫策做出驚人舉動,沒有把傳位於兒子,而是傳給弟弟孫權,並對孫權說:「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從孫權以後的表現來看,孫策的眼光非常獨到,雖然孫權缺乏開疆拓土之雄才,守住哥哥留下的基業絕沒問題,稱得上守成之君。

東吳最牛的兩個大臣,一個比肩諸葛亮,一個多次頂撞孫權卻能善終

綜合來看,孫權的能力在曹操和劉備之下,為何他能挺住曹操(赤壁之戰)和劉備(夷陵之戰)的猛烈攻擊,在江東稱霸一方,並且比蜀國撐的時間還久呢?因為東吳人才不少,其中最牛的要數這兩個大臣,一個比肩諸葛亮,一個多次頂撞孫權卻能善終。

大都督周瑜,在孫策幾乎一無所有時,周瑜帶著兵馬和財物前來投奔,其舉動堪稱雪中送炭,這份情誼讓孫策至死難忘。事業上,周瑜是孫策的左膀右臂;生活上,是志趣相同的知己;關係上,因為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二人又成了連襟。

東吳最牛的兩個大臣,一個比肩諸葛亮,一個多次頂撞孫權卻能善終

在羅貫中筆下,把周瑜描寫成度量很小的統帥,最終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事實並非如此。正史上的周瑜,英俊瀟洒文韜武略,乃三國不可多得的帥才,劉備曾毫不掩飾地稱讚道:「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諸葛亮也說:「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

或許周瑜的治國謀略比諸葛亮稍遜一籌,但其軍事才能極高,在諸葛亮之上,率領東吳將士,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於赤壁。孫權曾當著群臣的面說:「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奈何天妒英才,周瑜英年早逝,否則將會有更大的作為。

東吳最牛的兩個大臣,一個比肩諸葛亮,一個多次頂撞孫權卻能善終

再說張昭,博學多才大名遠揚,為躲避戰亂來到江東,隨後受到孫策重用,就連狂傲不羈目中無人的禰衡,也不敢小覷張昭的才學。孫策將張昭視作心腹大臣,甚至把他比作千古名相管仲,死前再三叮囑弟弟孫權:「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

張昭為人剛烈正直,不止一次勸說和頂撞孫權。有一次,孫權喝得酩酊大醉,張昭憤怒地說:「昔紂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當時亦以為樂,不以為惡也。」孫權頓時很尷尬,離席而去。還有一次,孫權一意孤行,張昭氣得稱病不上朝,孫權親自道歉多次才算了事。所以私下裡對大臣說:「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

東吳最牛的兩個大臣,一個比肩諸葛亮,一個多次頂撞孫權卻能善終

儘管得罪孫權,張昭最後卻得以善終,活到八十一歲,也說明孫權胸襟豁達。你認為,周瑜和張昭二人,誰對東吳的貢獻最大呢?

參考資料:《三國志》《張昭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異樣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才女出一上聯:雨無門戶能留客!書生的下聯讓她非常尷尬
如果劉備一統三國,位居功臣之首的諸葛亮,會有怎樣的結局?

TAG:異樣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