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首精彩的宋詞,作者不可考,後世學者非要認為是歐陽修或李清照

一首精彩的宋詞,作者不可考,後世學者非要認為是歐陽修或李清照

一首精彩的宋詞,作者不可考,後世學者非要認為是歐陽修或李清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明顯隨著王朝的興衰而發生劇烈的變化。先是詩歌經過了詩經楚辭的源頭之後,在魏晉達到一個高峰,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又在盛唐綻放了偉大的光芒。到了宋朝,詩歌不能與唐朝相比,但宋詞卻是另外一番別開生面的文壇高潮。

宋詞這個高峰,是離不開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歐陽修等人的努力。然而,就像任何文化的巔峰一樣,宋詞是由無數默默無聞的基石所累積。只有規模空前的文人共同奮鬥,在那種濃厚的文學氣氛下,才會有頂尖人物的不斷湧現。

一首精彩的宋詞,作者不可考,後世學者非要認為是歐陽修或李清照

有些人,在那個時代也創作了不少佳作。但因為年代太過久遠,或者因為種種原因,他們的作品留下了,人名卻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對於他們,我們只好稱為無名氏。有時候,無名氏的作品甚至不比名家的某些作品差,因為它完全是得益於實力才能傳於後世。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浪淘沙·簾外五更風》便是如此: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

一首精彩的宋詞,作者不可考,後世學者非要認為是歐陽修或李清照

這首詞是一首悼亡詞,是為紀念自己的親密愛人所寫。它妙就妙在,雖然寫得凄婉悲涼,但讀起來卻讓人並不消沉頹廢,只是被詞人的真情實感所打動,寄予無限的同情。我們可以在解讀之中,細細體會其中的韻味。

在上闋中,詞人觸景生情:五更天時,一陣凄冷的風從簾外吹來,將我從夢中驚醒。還想再次登上畫樓,卻不知道要和誰一起。記得當年我們無聊地用玉釵撥弄著香灰,而如今熏香早已經焚燒殆盡了。

在下闋之中,詞人則以深情的筆觸,哀嘆自己的命運:回頭看看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騰騰,環繞四周,根本看不清山的本來面目。眼看著一江春水在向東流去,人卻處於半醉半醒的恍惚狀態。羅襦的前襟上,還留著前日的淚水,彈去它們交給遠去的大雁。

一首精彩的宋詞,作者不可考,後世學者非要認為是歐陽修或李清照

不知道你們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小珏每次讀到這首詞,總是覺得它並不是以悼亡為基調,而是流露出一種豁達人生的空靈感。它雖然表達了作者傷感至極的心情,卻在字裡行間散發出對於生活、命運的感悟。這種感悟是比較玄妙的感覺,作者推開了半扇門,卻又半遮半掩並沒有點破,留給後人來品味。這也許就是它能夠流傳下來的原因吧。

關於這首詞的出處,其實非常明確。它首次出現在南宋何士信編輯的詞選《草堂詩餘》,當時就註明作者為無名氏。《草堂詩餘》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詞選,它在明朝時盛極一時,絕非其它的詞選可以相提並論。許多明朝的文人,包括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後來文壇領袖李攀龍等人紛紛為它作注。

一首精彩的宋詞,作者不可考,後世學者非要認為是歐陽修或李清照

然而,奇怪的是,這些文人,都將這首詞歸於六一居士歐陽修的名下。據說是楊慎所編的《詞林萬選》首開先河,所以後來文人紛紛跟風。但一來楊慎因為得罪了嘉靖帝而長期被貶,手頭資料缺乏得很,完全憑藉記憶,書中錯誤不少。二來有人認為,這《詞林萬選》本身就是有人假託楊慎之名而寫。

不管怎麼說,這首詞作者是歐陽修一說,盛極一時。但在清代後期,又有人提出了李清照說,甚至明確指出這是李清照為了悼念亡夫趙明誠所作。這個說法之所以產生,大概也是因為詞風婉約和易安詞相似,而且詞中提到的紫金山,也是李清照在建康時應該看到過的。

一首精彩的宋詞,作者不可考,後世學者非要認為是歐陽修或李清照

但是,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時歐陽修說,還是李清照說,都沒有嚴格的史料之稱。在目前發現的兩人文集中,均為收集此詞。更為關鍵的是,作為最早收集此詞的《草堂詩餘》,作者是南宋人,與李清照和歐陽修的年代都不遠,他都認為是無名氏而未考慮此二位名家,可以說是有相當把握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