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9700多元錢的葯,真正治療的葯只有1000元!央視曝光醫療亂象!

9700多元錢的葯,真正治療的葯只有1000元!央視曝光醫療亂象!

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上醫院看病,有時候會給配一大堆的葯,花的錢不少。可這些葯都是必須得吃的嗎?不見得。

這些葯里,有的是對症治病的主要用藥,治病就靠它;有的則屬於輔助用藥,單用它治不好病,用了,可能會有助於康復,也可能根本沒什麼用。

2月24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播出《輔助用藥:從濫用到規矩用》,直指「輔助用藥的亂用甚至是濫用,加重了患者負擔,也增加了醫保開支。

9700多元錢的葯,真正治療的葯只有1000元!央視曝光醫療亂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9700元,真正治療的葯只花1000元!

所謂輔助用藥,顧名思義,就是在治療中僅僅起到輔助作用,而不是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臨床路徑管理指導中心主任周勤表示,輔助用藥佔到總藥品比例一半以上的過度用藥的案例,在他日常檢查工作中發現過很多。

例如,在一位診斷為胃癌待排、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處方中,有9種輔助用藥,佔總藥費的87.8%這9種輔助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藥品,甚至對這兩個診斷的疾病沒有相關性。

9700多元錢的葯,真正治療的葯只有1000元!央視曝光醫療亂象!

在另一個脛腓骨骨折患者的用藥列表中,輔助用藥在其用藥總費用的佔比非常驚人。其中包括了4種輔助用藥,分別是瓜蔞皮注射液、復方三維B、谷紅注射液和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在患者9700多元的用藥總費用中,這些輔助用藥費用高達8200元,「真正治療的葯其實只花了1000元」

9700多元錢的葯,真正治療的葯只有1000元!央視曝光醫療亂象!

很多藥品對於疾病的治療,並沒有起到關鍵的治療作用。輔助用藥的亂用甚至是濫用,加重了患者負擔,也增加了醫保開支。


輔助用藥濫用到什麼程度?

周勤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介紹說,在檢查醫院用藥的時候曾發現,有一家醫院某種輔助用藥的用量特別大。

大到什麼程度呢?

某輔助用藥2014年用了400萬元,2015年用了815萬元,比2014年翻了1倍。

其中有三個醫生開了320萬元的葯,占裡面40%,這個簡直是嚇人的事。有個醫生一年用到14000支,金額達到130萬元,平均一個月用10萬多元!

八個腫瘤科,最少也有六七十個醫生,我們統計的時候就發現了,這三個醫生所有病人幾乎全用這個葯。

9700多元錢的葯,真正治療的葯只有1000元!央視曝光醫療亂象!

(A醫生一年用到14116支,金額超過130萬元)

一位醫藥分析師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輔助用藥濫用在我國早已是普遍現象,在一些醫院,輔助用藥占醫院用藥的比例高達60%~70%,在一些藥品銷售排行榜上,前十名中就有很大比例是輔助用藥。」

2016年,北京積水潭醫院和北京大學藥學院的學者聯合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98%的醫療機構中存在輔助用藥使用不合理/不規範的情況。其中,中藥注射劑、腫瘤患者化療以外的用藥、神經營養葯是輔助用藥濫用的重災區


輔助葯濫用,醫院、醫生與患者都有原因!

造成輔助葯濫用的原因,醫院、醫生與患者,三者兼有。

1、醫院:管理不足

輔助用藥難管,濫開大處方屢見不鮮。面對這些問題,曾幾何時,醫療機構管理的動力卻不強。

安徽宣城市中心醫院副院長陳擁軍說:「以前我們也沒太管這個事,因為以前葯還有一點利潤,因為這個葯進來,國家允許加價15%的,所以我們這個葯就管理得很少,有15%的加價,等於是醫院的利潤。」

這位醫院負責人所說的藥品加成、以葯養醫,曾經是公立醫院的頑疾。隨著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攻堅克難,2017年,我國所有公立醫院已經全面取消藥品加成。

取消了藥品加成,醫院裡的藥品並不會給醫院帶來盈利,所以,對醫院來說,管理的動力就更強了。醫院雖然願意管了,但管理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2、患者:過度用藥

病人在藥品使用上有誤區。

節目中,安徽宣城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主任曲虹告訴記者,病人的思想也有待轉變,比如,經常有人因為醫生不給病人打吊瓶而來吵鬧。

患者李梅說:「平常有個小病感冒啥的,家裡人都說趕緊去吊點水來得快,快點好。再一個,我多開點葯我可以報銷。」

3、醫生:有恃無恐

部分醫生為患者開具輔助用藥處方千篇一律,有些甚至到了人手一份的地步。


濫用輔助葯的危害大!

濫用輔助用藥,造成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

1. 浪費醫保資金

據央視不完全統計,輔助用藥每年要消耗成百上千億的醫保資金。

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史錄文說:「不合理用藥現象過分嚴重,對老百姓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傷害,對國家來說也是醫藥衛生資源的嚴重浪費。國家拿了錢,公眾拿了錢和單位拿了錢,都無效醫療,無效醫療還致使經濟上醫藥費用的損失。」

2. 危害個人健康

許多人覺得「吃藥多,好得快」,往往主動要求醫生多開藥、開好葯,而所謂好葯,當然是貴的葯。有些人,用了西藥還要用中藥,用了國產葯還要用進口葯。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用藥越多,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幾率越大。

如果你同時服用5種藥物,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6%;如果你同時服用6種以上的藥物,那麼不良反應發生率升至81.4%。藥物不良反應,輕則表現為過敏性葯疹,重則過敏性休克以及肝、腎功能衰竭等。


不該用的葯別亂用,學會安全用藥!

01、 能口服就不打針

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制定的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之一就是,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

事實上,輸液的風險遠高於打針、吃藥。藥物通過靜脈注射直接進入血液循環,雖然發揮藥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應,往往也更快,更嚴重;輸液帶來的操作問題,也會帶來一定的不良反應。

02、不濫用抗菌葯

抗生素,不是消炎藥,更不是萬能葯。開發一個新葯一般需要10年左右時間,而一代耐葯菌的產生往往只需要兩年。抗生素濫用情況加重,最終會導致「超級細菌」橫行。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引用了《全球抗菌素耐葯回顧》,報告顯示,如今每年有70萬人死於抗生素耐葯。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至2050年,抗生素耐葯每年將會導致1000萬人死亡。

辨別抗生素,記住10個詞:「頭孢」「沙星」 「黴素」「硝唑」「西林」「磺胺」 「環素」「米星」 「康唑」「培南」。


03、不亂補維生素

還有些人在不知道自己是否缺乏維生素的情況下,將維生素當「補藥」來用。

事實上,飲食規律的健康人一般不需要補充,已確診為維生素缺乏的人、偏食或減肥的人、孕婦、消化吸收差的老人和特殊疾病群體,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而且補充任何一種維生素都要看清劑量,而且最好不要連續服用5天以上。


04、不亂用止痛藥

很多人常會不管什麼疼痛都吃止痛藥,殊不知,長期亂吃止痛藥存在潛在危險。首先是對胃腸道的刺激。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藥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嚴重的胃腸反應,誘發胃潰瘍,甚至胃出血及穿孔。第二是導致腎臟損傷。第三,可能會誘發心血管疾病。

如果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急性劇烈疼痛,特別是頭、胸、胃、腹部疼痛等,要及時去醫院查明原因,千萬不可自行吃止痛藥。輕微的頭痛、牙痛、全身酸痛等,明確原因後,可以買相應的解熱鎮痛葯。但如果連續服用三天後還沒有效果,就要去醫院檢查。

轉發出去,讓跟多人看到!

拒絕濫用輔助葯!

本文參考資料:《焦點訪談》2019年02月24日播出《輔助用藥:從濫用到規矩用》

9700多元錢的葯,真正治療的葯只有1000元!央視曝光醫療亂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時報社 的精彩文章:

因為流感,他們被直接送進ICU,醫生說晚5分鐘神仙都救不了!
夫妻間這四句話不要輕易說出口,婚姻可能要亮紅燈!

TAG:健康時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