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不同民族的婚戀習俗趣聞

中國不同民族的婚戀習俗趣聞

中國不同民族的婚戀習俗趣聞

中國不同民族的婚戀習俗趣聞

不同國度,不同民族,自有不同的婚戀習俗。中國民間,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男女青年的婚戀方式,更是獨特奇異,頗具浪漫色彩。

其一.無字「情書」

這一中國民間獨特奇異的婚戀習俗在雲南景頗族,男女青年談戀愛時,常以一些植物葉子作「情書」。此「情書」雖無文字,含義卻很明確。用一種叫「蒲榭」的葉子表示:「無論你躲到哪裡,我都會拉你出來玩」;用「石根哈」的葉子表示:「我誠懇的向你求愛,千萬別拒絕我」;而「木克」的葉子則表示:「咱倆發誓永遠相愛,決不變心」;如果收到對方的「莫那」葉子,那就等於說:「我不能與你在一起,不然別人會笑話我。」這就意味著被對方婉言拒絕了。

哈尼族男女談情說愛時,小夥子則先送一束鮮花給姑娘,然後,姑娘回送一束。如果收到的花是單數,表示女方同意談下來;如果是雙數,則表示拒絕男方的求愛。

其二.鑿壁談婚

聚居在貴州荔波的黑褲瑤族人,當女孩子長到十六、七歲時,父母即安排其單獨住進大門邊的「談婚房」里。「談婚房」靠外面的板壁上鑿一小孔,叫「談婚洞」。看中女孩子的小夥子在半夜三更叫醒女方,二人對著「談婚洞」,隔壁談情說愛。若女孩中意,可以繼續談婚論嫁;否則,即算告吹。

其三.婚前「實習」

台灣阿美族男女戀愛一段時日後,女方自願到男方家勞動一段時間,名曰「米達別」,意為成親前的一個難關。這一習俗,源於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按慣例,阿美人的家庭經濟生活及家務均由家庭主婦負責,婚前女方先到男家「實習」,既能鞏固愛情,又可檢驗與鍛煉女孩當家理財的能力。「實習」期間,女方與男家同吃同勞動,但住宿回自家。「實習」時間長短,由男家決定,二三個月至一年不等,如經「實習」男家不中意,必須提出充足理由並付一定酬勞。但此類情況極少,絕大多數都能順利過關,結成姻緣。

其四.男子「出嫁」

廣西的西林、田林一帶邊遠山區,迄今仍沿襲著古老的「入贅」習俗,即男子嫁至女家,兒女隨母姓。即便兒女齊全之人家,也情願把兒子「嫁出」去,招婿上門。「招婿」婚姻,男方不備「嫁」妝,結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置辦。結婚當晚,須按女方姓氏給女婿更名改姓,女婿與女方同輩稱兄道弟,禁忌「姐夫」、「妹夫」一類稱謂。

其五.酒歌迎親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與廣西龍勝一些地方,苗族青年結婚,雙方需各聘一名歌郎,在女方家中唱酒歌。酒歌有固定曲調與成套歌詞,共三百六十行,一萬五千餘字,分九大部分,一般要唱一天一晚。一為「攔門歌」,男女方歌郎在山寨門前互陳自歉與謝辭;二為「十切」,雙方對唱十段,反映本寨本族習俗;三為「么爺進地」,敘述苗族族源與遷徙過程;四為「結親路」,敘述苗族婚姻的根源及範圍;五為「三代根基」,介紹雙方祖宗三代概況;六為「鳳親」,介紹結親過程;七為「過定」,雙方歌郎以長輩的口吻對新郎新娘訓導;八為「謝主家」,男方歌郎代男家向女家致謝意;九為「龍船歌」,是最精彩部分。每唱一段,大家跟著和起歌尾,場面熱鬧非常。唱完酒歌,迎親隊伍方能領著新娘歡笑回程。

其六.談「離」變色

東北達翰爾族男子娶親,要迎著初升的太陽去迎娶新娘,象徵新的家庭如旭日東升一樣,永遠幸福美滿。達翰爾人把離婚視作非常不吉利之事,可謂談「離」變色。有俗語說:「寫離婚書的那塊地方,三年不長草」。如果男方堅持要離婚,須舉行儀式。儀式由娘家人主持,丈夫俯伏地上,妻子跨過他的頸,然後,在男家的爐灶口和煙囪上纏一塊白布,象徵丈夫已死,這才算正式離婚了。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趙普是絕頂聰明之人,對趙光義的心思早已心中有數
古越人為何要把先人葬於懸崖之上?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