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時候給人放羊的僧格林沁怎麼就成了王爺呢?他是怎樣一個人?

小時候給人放羊的僧格林沁怎麼就成了王爺呢?他是怎樣一個人?

少年時

少年時

尚丹

00:00/04:21

作者:陳二虎

科爾沁草原巴爾虎山是一片風水寶地,地處遼寧法庫縣城西十五公里處,這裡安葬著很多出於科爾沁的王爺以及滿清下嫁的公主。

其中有一處被稱之為「僧王陵」,那麼,這個僧王是誰呢?


一、少年時給人放羊的的僧格林沁很幸運

這個僧王,就是僧格林沁。

可以說,僧格林沁是蒙古人中的英雄,更是中華民族的英雄,著名愛國將領,是沒落的滿清王朝的柱石。

僧格林沁,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人,博爾濟吉特氏,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第二十六代孫。但他出生的時候,家道早已經中落,家境貧寒,僧格林沁小時候給有錢人家放羊。

但命運眷顧了他。

話說這科爾沁左右翼王爺是最早投靠滿清的,世代與滿清皇室聯姻,公主下嫁給科爾沁王。

當時清嘉慶皇帝的女兒和碩莊敬公主嫁給科爾沁左翼後旗第九位扎薩克多羅郡王索特納木多布齋,但說不清什麼原因,公主一直沒有懷孕,因此這扎薩克多羅郡王沒有子女,又不能另娶為其延續後代。

因此,為了王位的繼承,道光皇帝就親自從扎薩克多羅郡王直系親屬中選擇接班人。

這道光皇帝一眼就手中了少年英俊的僧格林沁,這是公元1825年,僧格林沁剛剛十五歲,幸運地成了新一任科爾沁左翼後旗扎薩克郡王。並且把他帶回京城,親自調教,天資聰慧的僧格林沁從此開啟了人生飛黃騰達的歲月。

道光皇帝對他又寵又愛,從奉命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賞穿黃馬褂,到道光駕崩時的顧命大臣。

然而,僧格林沁的人生巔峰是咸豐皇帝時期開始的。


二、大戰太平天國

蒙古民族是馬背民族,當年成吉思汗縱橫天下,所向無敵。僧格林沁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統兵征戰才是他最擅長的。

太平天國洪秀全起義以及捻軍起義,直接威脅著大清王朝,僧格林沁得以統領麾下蒙古騎兵,鎮壓太平天國與捻軍起義。

公元1853年,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北伐,撼動著大清王朝,咸豐皇帝任命僧格林沁掌握所有在北方的清政府兵馬,剿滅太平天國,並賜予他清太祖努爾哈赤生前用過的寶刀,可見對他的信任。

僧格林沁臨危受命,二年里,與太平天國義軍大小數百戰,身先士卒,有勇有謀,連敗洪秀全的太平軍,全殲其北伐部隊,生擒其北伐將領林鳳祥、李開芳,壓制了太平天國的勢頭,威振華夏。

被咸豐皇帝加封為博多勒噶台親王。


三、痛擊英法聯軍

時光回到1859年,英法兩國聯軍打著換約的幌子,出動堅船利炮載著軍隊入侵中國,把軍艦又一次開到渤海灣,炮擊清軍的大沽口炮台,想在此登陸,直逼京師北京。

因為上一次他們就是在大沽口得手的,嘗到了甜頭,認為大沽口清軍沒有戰鬥力,炮台也沒有什麼火力。然而,這一次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現在的大沽口守將是清末英勇善戰的蒙古將領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上任後,修整炮台與戰壕,增加了多門火炮,並以自己麾下的蒙古騎兵為預備隊,防止英法聯軍登陸佔領炮台。

當英法軍艦大搖大擺地靠近大沽口,但見大沽口眾炮齊發,一下就把英法聯軍打懵了,從來都是他們仰仗炮火打別人,沒想到今天遭到痛擊,剎那間艦船中炮,有的被擊沉。

英法指揮官派出軍隊強行登陸,要奪取炮台,誰料彪悍的蒙古騎兵殺出,打得剛上岸的英法士卒四下逃竄。

見大沽口守將是一個厲害角色,早有準備,為了減少損失,不得不撤退。

這一戰也是滿清政府唯一一次面對英法聯軍的勝利。

整個戰鬥歷時一晝夜,共擊沉、擊傷英法兵艦十二艘,擊斃、擊傷英軍460人,法軍14人,英國人,海軍司令賀布也中炮受傷。

而大沽口炮台僅僅遭到輕度破壞,清軍僅僅傷亡32人。

英國人事後說:「這是英國人自撤出喀布爾後在亞洲所遭到的最嚴重的失敗。」

據史料記載,這次大沽口激戰,駐守大沽口的清軍約有萬人,其中有三千京營八旗兵,五千直隸提督直屬標兵,三百北塘營兵加上僧格林沁手下昭烏達盟、察哈爾和哲里木盟蒙古騎兵各一千人,計三千蒙古精銳騎兵。


四、落日餘暉

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又發動了第三次攻打大沽口的戰鬥,集結了優勢兵力與戰艦,更是配置了火力強勁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兵力過萬,而駐守大沽口的還是僧格林沁,但軍中精銳都如數調往別處,士卒多是新招來的和沒有戰鬥力的京旗人馬,於是,大沽口失守。

僧格林沁被革去親王爵位。

不久,直隸、山東等地的捻軍勢大,咸豐無人可用,便又一次恢復僧格林沁的爵位,令其統兵前往鎮壓。

僧格林沁不愧是將才,統兵打仗有一套,多次擊敗捻軍,先後招降與擊潰捻軍三十餘萬,打擊了捻軍的勢頭。

但由於輕敵,中了捻軍首領張宗禹的誘敵之計,兵馬在山東曹州高樓寨中了埋伏。

僧格林沁力戰出圍,到達一個叫吳家莊的地方,由於受傷加上勞累,已經無法騎馬,便潛伏在一片麥田之中伺機逃脫。

但隨後張宗禹率兵馬追到,命令手下搜索。

當時捻軍中有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叫張皮綆,他看到麥田中影影綽綽有人,便奔了過來,見是一個身穿黃馬褂的清軍將領,也沒問是誰,上來就是一刀,一代名將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五、不能忘記的人

僧格林沁一生征戰,威名遠播,被稱「國之柱石」,不僅能征慣戰,更是愛兵如子,軍紀嚴明,不擾民,體諒老百姓的疾苦。

當他的死訊傳開,老百姓紛紛罷市祭拜,哭聲震天,其靈柩返回北京時,沿途老百姓與士卒自發地夾道迎接,可見僧格林沁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清朝末年,內憂外患,是僧格林沁憑藉一己之力支撐著落日的餘暉。

彷徨於史料,領悟民族英雄的氣概,金戈鐵馬的洗禮,歷史,不會忘記僧格林沁。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紅樓夢》里薛家三求四告才給薛蟠娶來了夏金桂?

魚玄機和溫庭鈞的悲劇:詩心可近,愛情很遠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楊貴妃成了李白被逐出長安的背鍋俠?
《紅樓夢》里薛家三求四告才給薛蟠娶來了夏金桂?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