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大名亭——「醉翁亭」

四大名亭——「醉翁亭」

最近小譚看綜藝欄目《開講啦》時,看到了王其亨教授對撒貝南提出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亭台樓閣」為何亭打頭?

雖然這個問題並未難到我們的北大高材生「小撒」同學。

但著實難到了小譚,而後我們的「小撒」同學給了我們解釋「亭打頭是因為後邊台樓閣都包含亭的結構」。

雖然我們小撒同學得到了教授的誇獎,但卻引起小譚的反思,於是乎,小譚就去科普了一些關於「亭台樓閣」的知識於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次小譚來講一下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

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並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

說到醉翁亭,大家就會想到我們「六一居士」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的,「醉翁亭」的名稱就是得名於此文,但是醉翁亭遂於歐陽修有密切的聯繫,不過它的建造者卻並非歐陽修,而是他的好友智仙和尚。

此中有個小小的故事

歐陽修因為「慶曆新政」而被貶徐州,因為喜歡遊山玩水,故時常約些好友,黎民百姓,同游琅琊山。他們時常在山上,下棋,野炊,談論世事。於是乎,就有那麼一天,歐陽修與智仙和尚對弈正酣,天公卻不作美,下起了瓢潑大雨,歐陽修與觀棋的民眾們淋了個透徹。於是一旁的樵夫老人快言快語的說到,不如我們建個亭子把。很快這個建議被智仙和尚籌資實現,可是名稱還沒起。

又一天歐陽修在此間玩耍,得知此事後,便囑咐隨從拿來「四寶」,立下「醉翁亭」一匾後,寫下《醉翁亭記》一文,並抄寫至六大門樓。希望民眾們幫忙修改,然後立碑於「醉翁亭」有。樵夫老人言道:「琅琊山間群山眾多,挨個名論,稍顯繁雜」。於是後來就有歐陽修,把之前的山名全部剔除,寫下「環滁皆山也」五個大字,把所有的山都概括了。

後來蘇軾來此,害怕此碑文難以傳世,就把此文,新摘一邊留於滁州。所以歐文蘇字變成了國寶,使醉翁亭名揚天下。

有關於「醉翁亭」的詩詞

題滁州醉翁亭

[宋] 歐陽修

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

醉中遺萬物,豈復記吾年。

但愛亭下水,來從亂峰間。

聲如自空落,瀉向兩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響不亂入語,其清非管弦。

豈不美絲竹,絲竹不勝繁。

所以屢攜酒,遠步就潺湲。

野鳥窺我醉,溪雲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與我言。

惟有岩風來,吹我還醒然。

題醉翁亭

[宋] 丁臣

山僧野老遠逢迎,指點清泉笑語同。

近日帝前樞軸老,舊來亭上醉吟翁。

林巒自古名雖勝,事物因人地轉雄。

從此州民增壯觀,峴山非獨有羊公。

寄題醉翁亭

[宋] 富弼

偏州地狹民事簡,醉翁自放出水中。

琅琊倚天色蒼翠,遜泉落石聲玲瓏。

「醉翁亭」歷史文化

亭子本就是一種為「虛」的建築不過四柱一頂,卻是中國古建築的起源,中國古建築一般以「虛」為美,古往今來,幾乎所有有名氣的亭子都與詩詞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繫。醉翁亭就是以宋代文學大家歐陽修、蘇舜欽之名傳譽千載。醉翁亭建於慶曆六年,位於當時的淮南滁州。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在他的身邊,蘇舜欽以卓越的文才、詩才成為這場運動的急先鋒和中堅。蘇舜欽還是歐陽修一生中最推崇的二位詩人之一(另一位是梅堯臣)。范仲淹的「慶曆新政」失敗後,歐、蘇同受牽連。歐陽修被以莫須有的「張甥案」貶知滁州;蘇舜欽則被所謂「奏邸之獄」所陷害,放逐為民,流轉於蘇州。歐陽修安居滁洲,雖然政治上受挫,但他能坦然面對,隨遇而安,為政之餘,陶醉於「環滁皆山」的秀美景色,常偕僚屬留連於琅琊山中,與滁州民眾同樂而成為歷史佳話。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歐陽修的學術文章和道德人品,特于山中籌建亭子為他的游山助興。歐陽修以「醉翁」作為亭名,並由此創作出了千古名文《醉翁亭記》。當時他正值中年,「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客」,「四十猶未老,醉翁偶題篇」,從中可見他心境之一斑。而報國無門的蘇舜欽,索寞一人躑躅蘇州,他常出城閒遊。有一天,他在郡學東側看到一片三面環水的空闊廢地,此處草木蓊鬱,有雜花修竹環繞,尚存園囿遺意。經詢問周邊老人,知道是前人所留,便毅然購下,重置水石,理水疊石,建樓閣亭台,以供消遣自己的寂寞。他在《楚辭》「漁父」篇中寫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句命名為滄浪亭,寓意自己與世浮沉,幽閑獨放的懷抱。

歐、蘇兩人因政治上的失意卻帶來了文學上的巨大成就。《醉翁亭記》《滄浪亭記》均成為文學史上璀璨的不朽篇章。《醉翁亭記》以情寫景,不僅精彩地描繪了琅琊山中四時不同、朝暮變幻的景色,還以「樂」為文眼,抒寫出作者與賓從僚屬的游賞、吟詠、宴飲、弈射之樂,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歐公仁民寬政的風範和瀟洒風神。全篇共用二十一個「也」,風格獨特,一唱三嘆,韻味無窮,歷來有絕唱之稱。蘇舜欽《滄浪亭記》卻是另一種情形:作者「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洒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蘇舜欽善處逆境,生活恬淡自適,在虛僻、瑩凈的滄浪亭畔,他感受到脫去仕籍,並非個人的不幸。他在記文中寫道:「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詩人長於議論,這裡以激切的語言,直抒胸臆,體現出他對官場生活的鄙夷。

從歐、蘇兩人的文集中,還可獲知當時他們友好的交往。蘇詩記錄歐陽修在滁州建豐樂亭並與民眾往游其間的生動情形,「構亭於其間,四面開軒墉。名之豐樂者,此意實在農。」他還用「百人擁持大車載,城市觀走風濤翻」的詩句,描寫歐陽修用三頭牛拖著二輪大車運送菱溪大石穿城而過,萬人空巷爭相觀看的趣事。歐陽修也寫了題記滄浪亭的詩:「子美(蘇舜欽字子美)寄我滄浪吟,邀我共作滄浪篇。滄浪有景不可到,使我東望心悠然。雖然不許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間傳。」字裡行間包含著對友人的無限關懷和不盡的思念,流露出摯友真情。 如今,滄浪亭有一幅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遠水近山皆有情。」此聯為歐、蘇詩句的集句聯,詩意相諧,對仗工整,如出一人。

「醉翁亭」評價

醉翁亭內的建築,布局緊湊別緻,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景緻。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台、覽余台,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因《醉翁亭記》影響深遠、千古傳誦,醉翁亭位居四大名亭(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之首,又被譽為「天下第一亭」。

譚論古今

一起分享歷史文化的點滴

無論是風裡,還是在雨里,我都在這裡守候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是如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
如何認識民國——一段傳奇歲月,一串傳奇人物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