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風口之外

風口之外

來源 | 秦朔朋友圈

如果有這麼一個人,生長於小鎮,性格內向,酷愛閱讀和大自然,因生計所迫進入銀行工作,但天性叛逆,幾番離職,有過窮困潦倒,40歲前一事無成。後在一次轉機中,在兩年之間就實現了他從小就在思考醞釀的,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次商業改革,而在事業巔峰期他又斷然隱退,開一輛履帶式拖拉機開始了10年的農夫生活……你一定會說,瘋了吧,人還能這麼活!生活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講都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倒是他,偏偏活成了一場冒險,既實現了理想,又狠狠盡了興。

作為歷史進程中的棋子,人生很重要的任務是追隨歷史大勢,沒有人不知道這點。可你得承認,真正能幾次抓住大勢的屈指可數,改變世界的更是寥寥無幾。就是改革開放四十年那種大江大河般如此高密度的階級躍遷中,無數人還是掉了隊。

魯引弓寫一個70後男人「那些年的情敵」蠻有意思,說從好多年前上海姑娘「嫁軍人」、「嫁幹部」、「嫁海員」、「嫁大學生」、「嫁洋插隊」乃至「嫁N條傢具腿」起,這一路上,總有一批男孩子,敗在了這些包括「軍人」、「幹部」、「N條腿傢具」、「五環內住房」在內的各色「情敵」之手。若是把這些「情敵」補充到現在,我想大概還包括金融男、創業者、碼農……這些情敵其實代表的就是那個突然而至的時代動向,讓你恍若敗給一個風口,一個你無法控制的時代。

「得機在於敏銳,取勢源於深刻」,但人其實很難做到一直緊繃著神經像狗一樣到處嗅肉香的,而這種超出人們經驗範圍的不確定性,總會讓人活得膽戰心驚,焦慮叢生。如果敏銳和深刻都沾不上邊呢?

所以我還是更喜歡看這種故事,這種活法,大概這更有一些「事在人為」的部分在裡面,命運的轉折最初就是由一個少年的心愿支撐起來的,而不是什麼來去無蹤的命、運和風水。這讓我相信人在追逐時代、潮流、風口、紅利之外還有那麼一兩根,我們自己可以親手抓住的稻草。甚至,它在我們已經不相信「一己之力」在撼動結構性的現狀時能佔到多大篇幅時,提供了一種新的人生樣本,能把那種「自我積累的力量」在這種緩慢的退卻中拯救出來,多分出一點希望來還給我們這些平凡的人。

所以今天不寫如何費勁去抓住趨勢和風口,而是那些趕不上時代順風車的人,是不是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

讓我們接著來講這個故事。

故事的開頭我們都相當熟悉,一定是乾乾淨淨的人在混混沌沌的現實中的撕扯,是生活的獅子吃掉了那隻挫敗的綿羊。

他13歲時就相當叛逆,而且這種叛逆持續、頑固,不接受傳統思想,拒絕服從權威,也絕不會為了獲得認可而與別人達成一致。14歲時,他甚至偽造文書宣稱自己16歲,以獲得一份法定的工作。父母都覺得他性格乖戾,很難成才。他討厭學校和教會這樣的機構,覺得就像人們在機構的大門前脫去外衣和鞋子,連同一起脫掉的還有整體感和人性。

他這樣描述當年20歲的自己,「年方20,新婚,無業,渴望學習卻常不受管教,都出現在這個荒謬,天真,理想主義的年輕人身上。一隻正在被生活的獅子追逐著的無知小綿羊,卻不知道飢餓的獅子正敏捷地向它撲來。」

在他22歲時,生命開始有了一些轉機。他進入了一家金融公司,不安分的他拋開了公司規章制度,憑藉聰明才智,帶領幾個平均年齡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把業務在兩年之間翻了三倍,簡直是前所未有的奇蹟。但事情怎麼會這麼順利,不然我也不會寫他。

隨後,公司保守的政權就把拳頭伸了過來,不到一年,這個不服管的年輕人就被革了職。而後來的故事就像不斷重複的歷史,他被屢次派遣、革職。每到一個新環境,他總是以打破傳統觀念的做派讓業績迅速增長,但又會很快引來公司官僚作風的魔爪。在一個極度保守且循規蹈矩的年代,他破除陳規,改革組織的努力看起來愚蠢而可笑。

可你知道,這樣的撕扯,他熬了16年。叛逆的個性讓他吃盡苦頭,每次都是業務做成功了,結局卻糟糕透頂,一把年紀也沒幹成一樁他想乾的事。他以為可以相信知識和專業,滿懷希望能在公司高升,躋身於權力和財富的行列,出人頭地;他以為是一部分僵化的人在毀掉公司,其實是支配控制型的公司在剝削有才幹的員工;他沒有充分意識到,自己是如何被這個社會撕裂,同時這個社會又是怎樣有條不紊地撕裂它自身,怎樣迅速地破壞這個生態圈。

36歲那年,他生活窘迫,3個年幼的孩子,沉重的房貸,寥寥無幾的存款,走投無路的他不得已敲開了另外一家銀行的門,還成為了一個實習生,經常被各部門調遣,做著一些閉著眼睛也能做的雜活,甚至被派到地下室整理垃圾,鈍感力和耐受力極強的他稱之為「在職退休」。

能寫下這些真的蠻殘酷的,你好像是在聽一個遙遠的故事,但他是把自己的真實傷疤重新撕開任人觀看。

人在陷在磨難里的時候,往往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要到後面才能知道,人生中的很多低谷都是高峰的鋪墊和前奏。

在那一段寂寞如雪的日子裡,他有充裕的時間閱讀、反思、也漫步於森林和海岸,他從來沒有停止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文學的狂熱,以及思考他從小就開始的對組織創新的困惑。為什麼他會如此命途多舛?為什麼那麼多和他一樣有才的年輕人日復一日做著繁瑣的工作,卻讓少數人從中攫取暴利?他很多思考的碎片我認為到今天都是觀照職場的金句,比如他認為「這個世界上最豐富、最廉價、最沒有充分利用和經常被濫用的資源,就是人的聰明才智」,他認為「每一個人都不是註定的領導者或者追隨者,每一個人都可能領導別人,人不是披上標籤在市場上買賣的東西,不是『人力資源』,而是包含著演變的宇宙的完整的人類」,他認為「雖然這個世界極其需要對內、對上、對下的領導,但遺憾的是得到的卻是支配性的管理。」

有時候希望常常只是藏起來了,你看不到它的時候,人生的轉機翩然而至。在他40多歲的時候,他所在的銀行要開發一個信用卡業務,他被「借調」到了這個項目上。經過近兩年的積極探索,他把自己30多年來一直對組織創新的嚮往恰好應用到了這個項目中,他終於成功了。當時沒有互聯網,沒有蔚然成風的創新變革,整體風氣還相當保守,他卻自我摸索出了一套「價值交換」的全球系統,從此一個半官方、半盈利、半非盈利、半諮詢、半授權、半教育、半社會的混序組織VISA橫空出世。他畢生夢想就是首創一個關於組織的新概念,這個半生坎坷的男人終於得償所願。

看到這裡,你大概會覺得,這個人熬到把時代都淘汰了。

是的,今天的主人公就是迪伊·霍克先生,Visa的創始人,也是第一個提出「混序組織」概念的人。即便在幾十年後的今天,Visa仍是全球最高市值的金融機構之一。儘管最近讀的這本書《隱形Visa》更多地講了組織的創新,但他的自傳反而更吸引我。在他命、運、風水幾乎是一塌糊塗的前半生,他與時代的不合作,與世俗的背離,對風口的藐視,以及後來人生的翻盤,都令我無法不重新思考,人在自我探索和公序良俗之間斡旋的尺度。

若要簡單分類,人有兩種,一種熱衷潮流和風口所趨,一種則按自我的使命行走江湖。前者多半專註於物質世界,擅長投人所好而極易在現實世界中如魚得水,後者像是那些在時代浪潮中逆光而行的人,即便世俗屢屢給他的人生下了病危通知書,還是沒法背叛自己。當然也不能說前面那種人就沒有自己的理想了,只不過一旦生活不如人意,他們就迅速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完成了對自我的很多次獵殺。

而迪伊·霍克先生不同,他是那種能帶著從小的內心所願穿越人生的暗礁30多年的人,他最後的成就是他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閱讀的心得、對組織創新的理念融合而成,而這三者都是他人生的至愛和至信。你也可以說這是天賦帶給他的禮物,但這種禮物往往讓行走世間的人太痛苦,大部分人都不堪重負扔掉了。但如果你真的能從他的故事裡讀到一點共鳴,說明你至少沒把禮物悉數散盡。

但一個平凡人如何成為不平凡?我想就是這樣變的。沒有人是天生乖巧、沒有絲毫叛逆之心的,但他的叛逆足夠堅持,他持久的我行我素也正好說明他有極強的耐受力去應付衝撞之後帶來的傷痛;沒有人不對踏出全新一步,說出全新的一個字感到恐懼,但他對內心的信念,足夠堅持,他堅信他所認為的世界理應存在,決心按照這個信念來過自己的生活。於是當他人生出現岔路,他自然會選擇那條少有人走的路。

就像羅伯特·費羅斯特那段膾炙人口的詩句寫的一樣: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得機在於敏銳,取勢源於深刻」,但合道在於本份。我真的沒法知道這一生是不是還能幸運地攀上時代的順風車,但我能確定被落下的人至少還有另外一種活法——與其像沒頭蒼蠅一樣苦苦等待風口的搭救,不如去喚醒深藏於心中的真實習性,即便它與潮流無關,與時代無關,與風口無關,但它來自人性,來自人心,簡單卻無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一場遊戲平台商與遊戲大廠的戰爭
計世資訊:阿里雲中國CDN市場份額近31% 排名第一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