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點及面:大腦檢索記憶的方式與記憶建立過程相反

由點及面:大腦檢索記憶的方式與記憶建立過程相反


大腦並不是通過事件的細節來構建過去的記憶,而是先形成總體性的「要點」,然後再檢索更多的細節,使故事變得完整。

  大腦並不是通過事件的細節來構建過去的記憶,而是先形成總體性的「要點」,然後再檢索更多的細節,使故事變得完整。


大腦對概念的優先順序高於細節,這進一步暗示了記憶可以隨著每次檢索的過程而改變。

大腦對概念的優先順序高於細節,這進一步暗示了記憶可以隨著每次檢索的過程而改變。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在檢索某一事件的記憶時,採用的是與看到該事件時相反的方式。換句話說,大腦並不是通過事件的細節來構建過去的記憶,而是先形成總體性的「要點」,然後再檢索更多的細節,使故事變得完整。


  這一過程似乎與大腦在事件發生時的處理方式截然相反。該研究或許能讓科學家更深入了解記憶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以及更好地評估與犯罪等事件有關的證言。


  在研究中,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研究人員向參與者展示了特定的圖像,並要求他們將每個圖像與一個特定單詞關聯起來。之後,研究人員給出單詞,要求參與者儘可能詳細地回憶圖像。

  在整個過程中,每位參與者的大腦活動都通過連接在頭皮上的128個電極記錄了下來。這些電極使科學家能以毫秒級的精度觀察大腦模式的變化,並通過解碼演算法計算出不同時間點在大腦中形成的圖像類型。


  「記憶是一個重建過程,會受到個人知識和世界觀的影響,」研究第一作者胡安·林德·多明哥(Juan Linde Domingo)說,「但是,記憶到底如何在大腦中逐步重建,目前尚不清楚。」


  該研究的結果與大腦第一次遇到圖像時的處理過程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我們最初看到一個複雜物體時,它的視覺細節——圖案和顏色等——最先被我們感知。之後我們才會感知到更抽象和有意義的信息,從而了解所看到物體的性質,無論它是狗、吉他,還是杯子、花草。


  研究結果還表明,大腦對概念的優先順序高於細節,這進一步暗示了記憶可以隨著每次檢索的過程而改變。目前尚不清楚這種反向過程是否為「天生」的,以及在更複雜的情況(涉及到不僅僅是圖像)下是否有所不同。


  該研究或許還能為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疾病提供參考。瑪利亞·溫博(Maria Wimber)是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她補充道:「我們的研究顯示,參與者會在聽到提示詞後很短時間內檢索更高級別的抽象信息,在此之後他們才會檢索具體的細節。」這項研究的完整結果發表在近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我們如何學習?


  人類大腦由數十億個神經元組成,這些可以被電激活的細胞能接收、處理並傳遞電子和化學信號。神經元相互連接在一起,組成數十億種不同的神經通路。當我們遇到新的體驗時,大腦就會形成新的神經通路,而每個新體驗都能改變我們未來的行為。重複的體驗會使神經通路變得更強,而不斷的重複可以使其鞏固為習得技能。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神經科學家在研究中分離並觀察了小鼠學會新任務時的大腦活動,結果證實了他們長久以來的推測。他們發現,當兩個神經元頻繁互動時,它們會形成一種連接,使它們能更容易且更準確地傳遞信息。這一過程使記憶更加完整,而且更容易回憶起來。相反地,如果兩個神經元很少互動,則信息傳遞往往是不完整的,這會導致記憶錯誤或者根本沒有記憶。(任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研究顯示女性大腦比男性年輕3歲
新華時評:我們為什麼需要科幻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