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特教老師許海英用心傳遞愛

特教老師許海英用心傳遞愛

中國日報3月3日福州電(記者 胡美東)「我們應當以愛守護這些『折翼天使』,以專業為特教孩子打造一雙隱形翅膀,以永不放棄的堅持為他們彩繪生命的藍圖。」從事特殊教育20多年,許海英用愛心、耐心、匠心守護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

許海英老師在給福州聾啞學校的學生上課 中國日報記者 胡美東 攝

許海英,1990年考取了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聾教育專業。這是我國第一所培養特殊教育學校師資的基地。1994年7月畢業後分配至福州市聾啞學校,擔任語文老師,並先後兼任語文教研組長、教務處副主任、主任等職務。2013年1月調至福州教育研究院,成為福州市特殊教育歷史上第一位專職教研員,兼任特教科主任、福州市特殊教育研訓中心組負責人。

她是「福建省優秀教師」,是省「巾幗建功」標兵。今年教師節前夕,許海英獲得2018年福建省特級教師榮譽稱號。一張張證書見證了她春夏秋冬的辛勤耕耘。

許海生老師在福州聾啞學校做調研 中國日報 胡美東 攝

聾啞學校校長甩掉丐幫幫主的帽子到吃政府「皇糧」

1994年,許海英被分配到福州市聾啞學校工作。給她的第一印象是,學校校舍非常破舊,費用緊張沒有保障,導致學位非常緊缺,盲聾啞的孩子們入學困難,他們用形象的比喻說比考清華北大還難。

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特殊教育的發展,據現任福州聾啞學校校長介紹,1992年12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陪同鄧朴方來校視察,決定在原來福州盲聾啞學校的基礎上另外擇地籌建福州盲校,1995年福州盲校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此後,歷屆福州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視特殊教育的工作,費用逐年增加。到2003年,財政的投入逐步穩定。2008年,福州市聾啞學校實現了從學前到高中學費全免,而且人均費用逐年遞增。

到2009年,政府給予住宿生每人補助2400元。2014年,每人補助4000元。2018年,每人補助人均9500元左右,是普通學校學生費用的8倍。據校長介紹,國家計划到2020年補助費用將達到10倍,而且該校學生每年還有2套校服的補助,可以說是孩子們凈身入學,生活用品一應俱全,讓貧困家庭的父母喜出望外。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政府的加大投入,學校的入學條件大為改觀,可以做到身有殘疾的孩子「無條件零拒絕」入學。目前福州市盲聾啞孩子的入學率達到95%。

讓聾啞孩子自食其力家庭幸福

許海英老師告訴中國日報記者,她從教10幾年以來,最大的困難就是讓這些智障孩子能夠達到「悅納自我」的境界,減少孩子的負面影響,自信面對困難,面對生活。特別是孩子處在青春期的時候,內心敏感,悅納就會很困難,常跟自己較勁,不愛說話,還和父母較勁,責怪父母為什麼生下不健全的自己。許老師是語文老師,她常常回復孩子們日記,讓孩子們不要把聽力障礙看得太重,因為健全人也會生病,自己只是耳朵生病而已。健全的人如果不努力,生活還不一定比你們幸福快樂!

記者陪同許海英老師來到她闊別已久的福州聾啞學校看望她以前的學生陳永申,滿臉幸福感的陳永申,他現在已經是該校的老師。

7年前,他一個聾啞的孩子用盡渾身解數,把一位剛剛畢業分配到學校的語文老師陳麗追到手,最終兩人組建了幸福的家庭。陳麗老師說:「我一個健全的人嫁給聾啞孩子是要下很大決心的,他的善良、樂觀,樂於助人深深打動了我,他還會做一手的好菜!我們最終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支持了我們的婚姻。」目前,他們的兒子已經6歲了,聰明可愛,身體健康。

許老師說,要取得幸福的家庭,首先要讓聾啞孩子能夠自食其力,那就得靠學校的悉心培養,精心規劃,上完高中之後還要能考上大學。聾啞孩子在計算機、藝術、設計等許多領域比普通孩子做事更為專註,所以他的工作效果往往出人意料。

「特教老師沒有桃李滿天下,但讓每個孩子能夠自食其力,就是老師們最大的成就。」許海英說,她曾經帶過的一個班裡,兩個學生不僅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還都成為了特教老師

用愛心築起溝通之橋

1994年,許海英被分配到福州市聾啞學校工作。在跟隨殘聯走訪殘疾人家庭時,她發現很多家庭的貧困程度超乎想像。這樣的「家訪」給許海英極大的觸動。

愛是最好的教育,她用愛心搭建著溝通的橋樑。當時,日記是她與學生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

有一次她在日記里讀到一名聾孩子的無助:「為什麼別人都聽得見,我卻聽不見,我做錯了什麼事,命運為什麼要這麼對待我?」這讓許海英非常心疼。「既然上帝為這些孩子關上了一道門,那就讓我成為這些孩子的那一扇窗,彌補他們缺失的部分。」

她在孩子們的日記里留言,就像和朋友通信。她努力成為特殊孩子的知心朋友、成為他們的家人。她給班上的孩子建立了生日檔案,記得為每一個孩子慶祝生日。

她給予的愛,也在孩子們心中一點點發酵。每次出差回來,孩子們的日記本里寫滿了對她的思念。許海英懷孕期間,每天要牽著電動車走下學校長長的坡道,班上的孩子自發輪流到校門口接她。上課前,孩子們一定會事先幫許老師準備一杯溫開水放在講台前。

「我產假那年生日,沒想到全班所有的孩子都來了,他們買了大大的蛋糕,還有鮮花來我家為我慶生。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驚喜,我壓根兒就沒有想到,我真心覺得當老師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兒了。」許海英說,「那段日子,她更加明白了自己多年堅持這項事業的意義所在。」

用耐心守護希望之花

許海英深知,和普教相比,特殊教育老師很難體會到成就感,有時候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卻沒什麼成效。對這些孩子,單單談愛是不夠的,還要求老師有韌性、有耐心。

許海英說,孩子們由於本身的缺陷在某些方面會比較弱,例如認知理解或者交流等,他們對知識的接收極其緩慢,一個詞語的掌握、一個動作的習得、一個習慣的養成,通常需要幾十遍、甚至上百遍的反覆教授和練習。

不僅如此,她還要根據班裡每個學生殘疾程度、個性,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教授。不同的孩子,她要尋找到不同的教學方法。她說,「我們的一點努力,可能就給孩子們希望,給他們的家庭帶去一絲希望。」

「永不放棄」是她的信念。許海英說,孩子們每天能進步一點點,就是她堅持的動力。

許海英學生付志源,30歲,男。我在福州特殊學校讀書的時候,許老師教過我很多人生道理,當時我還小沒能真正領悟,等我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才開始領悟。「我很感謝許海英老師,她是我一生的恩師」。記得我十三歲左右的時候感冒發燒,作為我們的班主任許老師還親自帶我去就醫。當時我考慮要不要上大學,是她一手推著我向前。我希望我將來可以遇到像徐老師那樣的人。我們現在依然保持著聯繫,每年教師節我都會送上我的簡訊祝福。

許海英的學生陳永生在微信回復記者說,她,中等個子,披肩長發總是梳理的很服帖,一雙明亮的眼睛閃爍著自信,堅定的目光。看到我們總是笑眯眯的。除了親切她還是一個嚴厲的老師,她對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負責。許海英老師對我的關心、愛護一直伴我成長。老師,相當於人生的第二父母。老師教會我做人的道理,打開我的知識天窗。在每個學生的成長道路上,都會留下老師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師生不是同一列列車,卻能畫出同一條軌跡。經過困難重重都發奮,到1998年終於考上長春大學了讀是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啊。

用匠心打造強師隊伍

強教必先強師。特殊教育的發展,僅靠對學生的關愛和老師的付出,是難以為繼的。只有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才能滿足特殊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2012年,許海英被調到福州教育研究院,成了福州市首位具有專業背景的特教專職教研員。

從聾校教師,到專職教研員,她也迷茫過,很多知識需要從零開始學習,好在她很快找到了方向。

幾年來,許海英堅持走「研訓一體」之路,組織開展了70多場研訓活動來提升特教教師專業化水平。在她的努力下,福州市市級特教骨幹教師從28人增加到60人,高級教師也從10人增加到44人,市級學科帶頭人從原來的空缺增加到22人,市級以上名優教師佔比率高達18.10%。

許海英說:「特殊教育就是用心傳遞愛。」心懷一份信念,堅守一份責任,傳遞一份極具專業性的愛,在特殊教育的園地譜寫這樣一首平淡卻飽含愛意的樂章讓她倍感幸福。

發展特殊教育是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的重要舉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新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取得較大發展,各級政府投入明顯增加,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高,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基本實現了30萬人口以上的縣獨立設置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目標,殘疾學生在國家助學體系中得到優先保障。但總體上看,我國特殊教育整體水平不高,發展不平衡。農村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率不高,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發展水平偏低,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師和康復專業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必須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發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進一步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幫助殘疾人全面發展和更好融入社會,使廣大殘疾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國夢的進程中實現幸福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2019籃球世界盃票務啟動預售 大麥網推4大類100餘種票品組合
俄羅斯取消了對吉爾吉斯斯坦肉類產品的進口限制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