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線上競爭力初顯 光大銀行詳解科技投入邏輯

線上競爭力初顯 光大銀行詳解科技投入邏輯

來源:金融界網站

「此前每年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約為凈利潤的1%,2018年之後這個比例將達到2%。」一年多之前,光大銀行董事長李曉鵬在業績發布會上曾定下光大銀行創新科技投入的目標。

實際上,不僅僅是光大銀行,處於轉型風口的銀行業對於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的趨勢明顯,此前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都明確提出了投入金融科技研發的資金比例。

作為一家中等規模的股份制銀行,光大銀行的金融科技戰略在市場競爭力上已領先了同業一步。2月26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陀螺」評價藍皮書,對於商業銀行九個方面能力用指標進行了細化的評價,而銀行體系智能化評價指標中,光大銀行零售客戶電子化滲透率高達97.2%,居全行業榜首。這一數據側面說明了光大銀行在線上零售業務獲客實力強勁,銀行「輕化」轉型的比較優勢明顯。

凈利潤2%的科技創新投入,給光大銀行帶來的回報逐步顯現。該行剛剛公布的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銀行的營業收入為1102.44億元,較2017年增長20.03%,名列股份制銀行前三。如何通過金融科技提振業績獲得競爭優勢,《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了光大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詳解科技與經營的內在邏輯。

「大手筆」科技投入

「在市場上,多數銀行都在做零售業務的轉型,通過零售業務提升利潤分散風險。但是,目前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拓展並非傳統線下網點的攬客,主要的市場已經轉換到了線上,金融科技就成為了關鍵的一環。」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楊兵兵表示。

他認為,零售客戶的電子化滲透率是銀行實現輕型化的重要指標之一,直接關係到銀行的成本。「在銀行息差收窄的市場環境下,能夠通過電子化渠道降低服務客戶的成本就是競爭力的一種體現。」

「商業銀行重視金融科技有著內在的邏輯。」光大銀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史晨陽表示,商業銀行的凈利潤來自於銀行的營業收入,而營業收入源於銀行息差和中間業務收入兩個指標。

史晨陽認為,銀行要增加盈利擴大息差,通過傳統的大額對公貸款很難實現;相比較而言,批量的小微貸款、金融消費貸款等種類的信貸息差明顯要更高,但是對銀行的金融科技有很高的要求。「要實現貸款的批量,要做利差更大的信貸品種,都需要金融科技在技術上實現。」

此外,史晨陽認為,中間業務收入與金融科技的相關性更高。「中間業務收入大多是依賴於交易,交易的數量和規模決定了這部分的收入。商業銀行要融入交易中,要承載數量龐大的交易,也離不開金融科技。」

在息差和中間業務收入的雙重壓力之下,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毫無疑問成為了光大銀行近兩年戰略上的選擇。

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光大銀行的營業收入首破千億大關,達到了1102.44億元。這與金融科技對業務的帶動不無關係。

據史晨陽透露,近兩年光大銀行對信息科技的投入逐年翻番。「這些投入主要用在了三個方面,產品的研發、設備的添置和數據的挖掘。以數據挖掘為例,光大銀行引入外部數據與一年前相比漲了近10倍,這部分外部數據被用於客戶畫像、風險評估、貸款定價等方面。」史晨陽舉例稱,商業銀行服務客戶進行理財時,銀行能夠通過大數據對客戶的風險偏好、投資需求、資金實力等情況進行評估,再匹配相應的理財產品智能化在手機上給客戶推薦,潛移默化地提升了零售客戶的體驗,不用客戶在龐大的理財產品庫中逐一挑選。

角逐生態圈

近年來,線上攬客成為銀行零售業務轉型、輕型化轉型的重要抓手。在實踐中,不少銀行嘗試通過金融 場景的方式打造生態圈攬客。

作為一家中型股份制銀行,光大銀行的實力已經不容小覷。以雲繳費為例,目前光大雲繳費平台的繳費項目已超過了4000項,交易客戶數量達到2.53億,2018年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

「光大銀行雲繳費成為行業明星產品的一個原因是對客戶的需求把握得非常准,這是一個剛性的需求。同時,光大銀行將銀行功能與這個需求直接契合,順利實現了線上獲客。」楊兵兵表示。

楊兵兵認為,銀行未來線上的競爭力在於發展理念和商業模式。「銀行的金融服務要實現模塊化,嵌入場景成為一部分。從場景中了解到客戶的實際需求,銀行再根據需求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銀行的金融服務就像一個積木,內嵌到各種場景背後,而不是場景的主角。」

記者了解到,從目前銀行業的現狀來看,各家銀行對於場景的應用和生態圈的打造均有所嘗試。但是,模式和服務的同質化也在逐漸顯現出來。生態圈背後銀行機構的替代性越來越強,線上客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大家可能認為業務線上化是未來競爭重點,但實際上,業務線上化只是一項基礎因素。比如,一家銀行線下服務客戶能力市場排名第十,線上化之後可能排名會提升到第九,但卻很難上升到第五。銀行機構顛覆式的發展要依靠商業模式的顛覆,然後應用到生態圈中。」楊兵兵如是說。

「銀行在金融科技上的突破,科技在業務實踐中的創新應用和商業模式的改進才能促進機構顛覆式的發展,能在線上金融服務上領先一籌。」楊兵兵表示,「光大集團加大科技投入,成立科技實驗室的初衷即在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當我看到10萬手大單的那一刻……
交通運輸部:2019年加快培育交通運輸新動能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