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三個皇帝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搞文藝的皇帝註定沒好下場!

這三個皇帝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搞文藝的皇帝註定沒好下場!

文藝,自古以來這東西都是較為小眾的。文藝指的是文學或表演藝術,古今喜好文藝的人不少,有人一生付諸於此,接受藝術的熏陶,學習藝術。普通人喜好此道,也不太影響什麼,要是一國之君深諳,那可是禍國殃民,江山社稷看作兒戲。一夫作難而七廟隳,牽連神州的億萬百姓和祖宗基業。因為有三個皇帝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搞文藝的皇帝註定沒有好下場。

唐玄宗李隆基

唐朝第八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孫子,生性英明果斷,儀錶雄偉俊麗。 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李隆基聯手太平公主誅殺韋後集團,維護李唐皇權,之後經唐睿宗李旦禪位登基稱帝。之後李隆基勵精圖治、發展唐朝,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唐朝最後的一次輝煌)——開元盛世。

李隆基年輕的時候多才多藝、通曉音律,是中國歷史著名的風流皇帝。李隆基的藝術造詣極高,對戲劇、舞蹈、歌曲等十分喜愛,而且還會自編自導自演歌舞。後世把劇院稱為「梨園」正是他的原因,戲劇界一直尊李隆基為鼻祖。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發生割裂盛唐的安史之亂,後來被迫當了太上皇,一生英名盡毀,晚年還得看別人臉色吃飯。

南唐後主李煜

南唐第三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繼位後定下國策保平安:尊宋為正統,年年歲貢。李煜當皇帝鬧出的笑話和他的詩詞造詣等高,本是天時地利人和下的小優勢,被他弄得盡皆淪喪,長江天險也沒能庇佑他多久。做皇帝,他是個笑話;做詞人,他是個神話。

李煜在書法、繪畫、音律、詩文、詞作等方面均有一定且較高的造詣,詞的名氣最盛成就最高,在晚唐五代十國中別樹一幟,可開宗立派,對後來的詩詞界影響頗為深遠。公元975年南唐滅亡,李煜的詞作生涯依舊沒到盡頭,反而路走得更寬了。臨終前的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曠古絕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在宋朝和愛妻小周后受盡了苦頭和磨難,最終離世於他而言是一種解脫。

宋徽宗趙佶

北宋第八位皇帝,宋朝第八位皇帝,即位之初雄心勃勃,想著改革富強,不再被異族壓著打,不再繳納歲貢。啟用新法,卻將北宋情況弄得更加糟糕,蔡京等人打著皇帝新法旗號無惡不作、賣官鬻爵,宋廷政治變得一片黑暗。內部起義不斷爆發,動搖著北宋統治,最後爆發「靖康之恥」,被金人擄去做有品級的「俘虜」「奴隸」。不僅害了自己和皇親後宮,害了文武百官及其家眷,還禍害了神州億萬百姓顛沛流離,死於兵荒馬亂的遷徙中。

趙佶的書法是一絕,自創一種書法字體「瘦金體」,風姿綽約,如今的真跡是一字千金都難求。趙佶對繪畫的熱愛更為真摯,用自己手上的權力推動其發展,自己所熱衷的花鳥畫更是自成「院畫」,成為千年以來中國畫的一種。喜好美景,便在南方掀起浩浩蕩蕩的採辦「花石綱」,搜集奇花異石修建園林宮殿。

這三位都是古代少見且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卻在治國安民上弄得一塌糊塗,不知多少人因此喪命,自己最後也沒落得什麼好下場和好名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臨終前寫的絕命詩,讓慈禧太后一度嘔血,痛哭流涕
一個書生帶著一群鄉兵,兩年堅守孤城戰了四百餘次,斬叛軍12萬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