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孫代堯:世界歷史視野下的中國經驗

孫代堯:世界歷史視野下的中國經驗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是中國社會大轉型大變革的過程。要揭示這一過程的中國經驗,需要把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起放在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的大背景中考察。從世界歷史視野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中國經驗,主要體現為「三個結合」。

把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相結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緊扣中國實際、時代變化、人民大眾的期盼。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互動中,不斷開拓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開闢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新境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是「科學社會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科學社會主義以實現無產階級的解放為宗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一脈相承,這個「脈」,即共同的本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接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人民立場、理論原則、人文關懷和世界視野,傳承延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主旨和內在精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是「當代的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應了時代主題轉換、新技術革命興起和東亞崛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它是和平與發展時代的社會主義、新技術革命和新工業革命時代的社會主義、東亞崛起時代的社會主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隨著時代主題的轉換,我們需要在正確研判世界歷史進程的基礎上,在世界的整體聯繫中確定我們的任務。這一轉換還要求我們實現工作重心轉移,抓住發展的機遇。同時,它也要求我們重新認識現代市場經濟,認清深化體制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必要。此外,我們還需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和諧世界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技術革命和新工業革命的興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要求經濟體制具有吸收當代最新科技成就、推動科技進步、創造新的生產力的更加強大的能力。我們需要確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實施科教興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新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全球化,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賴。以開放的姿態參與經濟全球化,才能在開放中發展壯大自己並引領世界發展潮流。新技術革命帶動的新工業革命,加速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浪潮向全球擴散。只有確立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的方針,才能趕上世界現代化的潮流。新技術革命的發展也要求馬克思主義有新的發展,只有充分認識其歷史作用的社會主義理論,才是現代的、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

20世紀40年代以後,東亞的崛起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我們借鑒「東亞模式」發展市場經濟和外向型經濟推動經濟高速度增長的經驗,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開放型經濟體系。

40多年改革開放為我們提供的重要啟示是,國家要發展、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遵循歷史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會越來越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越走越寬廣。順應時代潮流,才能在時代變局中挺立潮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找到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實現形式。實踐證明,我們不能照搬其他社會主義模式及其相應的社會主義觀念,「我們要建設的是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必須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而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堅持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賦予科學社會主義以鮮明的中國特色。

在科學社會主義誕生100多年後,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走向多樣化。馬克思主義發展進入新境界,形成新形態,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時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40多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重要的經驗之一。

把走自己的路與走人類文明發展之路相結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開放的世界和向世界開放的進程中興起的,是吸取了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並結合中國歷史和現實國情的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首先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特色,即堅持一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敢於和善於「走自己的道路」「走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鄧小平同志說,「走中國自己的道路,我們叫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同時遵循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借鑒人類文明成果。這就需要「尊重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搞兩個開放,一個對外開放,一個對內開放」。越開放越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展和理論創新的空間也越大。在中國道路和中國理論中,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既有中國自己的創造,也有從別國借鑒來的屬於經濟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東西。概括起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走自己的路與走人類文明發展之路有機統一起來,把走自己的路與走人類歷史的必由之路有機結合起來,提供可以向世界分享的中國經驗。就此而言,中國經驗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既解決了中國問題,又蘊含著解決人類問題的價值,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統一。

把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結合起來

40多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進程,也是中國發展和世界發展雙向互動的過程。中國始終把自身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致力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和平發展、為人類文明謀進步。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指出,「中國的問題,也等於五分之一的世界問題」。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擺脫貧困,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重大貢獻。中國實現現代化,既是使我們國家和黨的事業興旺起來,也是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為全人類作出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說:「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功經驗,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話,向後發國家貢獻了轉型發展、國家治理的中國方案。

中國在融入世界中發展起來,也不斷努力實現和各國的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鄧小平同志認為,中國與世界互相依賴、共存共生,因而「應當把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要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

中國對人類社會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中國在世界的角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開放者、參與者,到今天變為引領者和構建者。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不斷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開創了國家間合作新模式,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就中國與世界政治關係的變化來看,中國開拓了國際關係的思想維度。中國把自身的發展與維護世界和平統一起來,構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為基本理念的新型國際關係觀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中國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把自己定位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引領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推動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立意高遠、具有智慧的方案。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德國駐華使館公使雷宇翰一行訪問社科院
俄羅斯文學翻譯家草嬰:追求像原著一樣的藝術標準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