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三位中將授銜時都是38歲,但他是最小的一個,並且是窮苦出身

這三位中將授銜時都是38歲,但他是最小的一個,並且是窮苦出身

我軍在授銜的時候,占很大比重的一項考量標準就是資歷,也以為這樣,很多將軍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不過也有例外,像是這位軍中年紀最小的中將,得到軍銜的時候還差兩年才滿四十,有三位中將都是在這個年紀得到軍銜的,他們出生於同一年。這三位將軍中,劉西元出生於1917年,他是三個人之中出生最早的,生日是二月份。出生在四月的謝有法是江西人,剩下的張池明是最晚出生的,也就是最小的,他的老家在河南,生日在八月份。在我國的一百七十五位中將之中,他們三個人年紀最小,按照月份比較的話,張池明就是最年輕的中將。

張池明的老家在河南,那時的經濟並不發達,所以張池明所在的那一片大多數人只能種地為生,他家祖上幾代人都只是普通的農民。他出生的時候家裡的條件還是很困難,家中就連老人都要去地里幹活,他逐漸長大之後父母還是咬牙把他送去讀了幾年書,希望他長大之後不要繼續當農民,最好能離開這裡。

幾年的私塾生活讓他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學到了不少知識,最重要的是,他的眼光不會被局限在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他意識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正是有了這些知識基礎,他在日後才能那麼快地接受改革思想。後來為了不給家裡增加負擔,他完成基礎啟蒙之後選擇了回到家裡,畢竟私塾的學費不是當時的農民家庭負擔得起的。

因為小時候就在家裡幫忙,而且之後又去了私塾,所以他人雖然小,但是懂的道理卻多,十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宣傳革命活動的主力軍,一直積極宣傳革命,他的活躍也引起了組織上的注意。後來列寧小學招生,他再次得到了學習的機會,進入學校之後他努力上進,對自己的同學和老師十分關心,不久之後就成為了大隊長。在小學學習的這段時間,他正式接觸到國外的進步思想,也逐漸明白了改革對於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麼。

1931年的時候,鄂豫皖地區成立了分局,他也從學校裡面出來,去分局從事自己拿手的宣傳工作。一年之後鄂豫皖首府防禦告破,他跟著剩下的人轉移到了西北區繼續進行工作,那一年他還未滿十五歲。轉移陣地之後他也沒有懈怠,不久之後就成為了少共團裡面的團委書記,自此他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他的關心和鼓勵讓許多迷茫的少年重獲信心,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嘉獎。之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工作開始了,他決心去幫助建設根據地,1935年的時候他隨部隊轉移,轉移期間的職務為軍部秘書。

日軍行徑日益囂張,戰爭很快就爆發了,戰爭期間他不甘於留在後方做文秘工作,反而主動請戰,去到前線之後曾經擔任過作戰科科長以及參謀團長等職務,主要負責為我軍作戰部署計劃,提供策略。曾經從事宣傳工作的他身上時刻都有著無限的熱情,在部隊指揮作戰的時候他還會抽空關心基層士兵們的生活以及精神狀態,在他的帶領之下,部隊多次取得戰役勝利。

內戰時期他依舊呆在前線,曾經在東北野戰軍擔任部隊裡面的政治委員。部隊每次轉移陣地在其中,直到海南島解放之後他才調回軍區,擔任後勤部的部長。1955年張池明回到了北京,回去之後也依舊留在軍隊中做貢獻,同年他得到了組織上授予的軍銜以及各種榮譽勳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他打仗勇猛,光膀子拿刀殺鬼子,人送外號拚命三郎,開國被授中將
中國殺人最多的屠夫,比白起還殘忍百倍,被百姓稱為地獄的惡魔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