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三件事做不到,拜再多的佛也沒用!

這三件事做不到,拜再多的佛也沒用!

學佛,就是向佛陀學習,就是按佛教導的方法去做人做事。拜佛,不是祈求保佑,而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對老師教導的依止,是一種願望和承諾。如果我只拜佛,但不學佛,不按佛陀教導的去做,嘴上一套,事上一套,那就沒什麼實質意義了。

尤其有三件事,是佛法共同的基礎,只有打好這個基礎,才能成就一切佛法。如果這三件事做不到,那拜再多的佛也沒用處了。哪三件事呢?佛教常講「凈業三福」,是學佛的基礎,其中的第一福,更是基礎中的基礎,其中有三件事一定要做到。下面為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孝養父母」,這個不僅是學佛的基礎,也是做人的根本,無論世出世間法,無論儒家還是道家,都是以孝道作為基礎。這個「孝」字是會意字,上面一個「老」字,下面一下「子」字,意思是說父母和子女是一體,是一不是二。孝是出於自性的本德,是天經地義的,不是外來強加的。佛教中有一部經典叫《地藏菩薩本願經》,被稱為佛門的孝經,也是學佛入門的基礎,因為只有「孝敬」才能開發我們自性本具的無量寶藏,才能恢復我們自性本具的無量智慧德能。

什麼是「孝養」?就是不但要養父母之身,還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不是光為父母解決溫飽就行了,吃好喝好那還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讓父母開心,為父母排憂解難,少讓父母擔心憂慮,如果能做到勸父母也一同學佛,那更是最好的孝敬。

古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就如同我們的第二任父母,兩千年來,我們中國一直都保持著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佛法也是師道,以孝道為基礎,如果孝道做不到,卻對老師很恭敬,這樣就肯定是別有企圖,存心巴結老師。我們學佛,佛菩薩就是我們的老師,所以拜佛是為了表示尊敬老師的意思。如果只拜佛,而不聽老師的話,那當然就沒什麼實際用處了。

二,慈心不殺。

孝道再擴大,就是慈悲,不但對父母老師要孝敬、奉事,對一切眾生都要心懷慈悲,為什麼?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希望自己的父母老師受到尊重,不受到傷害,別人也是這麼想的,並且一切眾生都是這麼想的。

慈悲心中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因為不但我們人怕死,一切有生命的眾生,沒有一個不貪生怕死的,沒有一個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佛教有五條根本戒律,第一條就是不殺生,可見這條戒律的重要性。如果我們今天還在殺生,就是不聽佛陀的教導,就是不敬老師,不敬老師,就等於不孝父母,因為父母希望我們聽老師的話,好好依教奉行。所以這一條做不到,不但失去了慈悲心,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也都等於沒做到,拜再多的佛,還是沒有用。

三,修十善業。

第三是修十善業,這是世間善法的標準。不但要做到上面兩條,還要積極的止惡揚善。佛把「十善」歸納為三大類:身、口、意。

身業有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殺生是重中之重,在上面已經單獨列出來了。不偷盜就是不與取,只要是別人的財物,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都不能亂拿,否則就是偷盜。比如偷稅漏稅、欺騙、搶劫等等都屬於偷盜。不邪淫就是不能有婚姻之外的非正常男女關係。

口業有四: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妄語就是不要說謊話,欺騙別人;不兩舌就是不要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不惡口就是不要說粗魯、難聽的話;不綺語就是不要說花言巧語、虛偽不實的話。

意業有三:不貪、不嗔、不痴。貪是貪愛、吝嗇、慳貪。慾望永遠得不到滿足,得到多少都沒夠,捨不得施捨給別人,幫助別人,這是學佛最大的障礙,佛教我們用修「布施」的方法來消除這個障礙。

如果慾望沒有得到滿足,他就開始起嗔恚心了,就會發脾氣,嫉妒別人,報復別人,這是很大的煩惱,也是學佛的嚴重障礙,佛教我們用修「忍辱」的方法來對治,消除我們的嗔恚心。

貪婪物慾、生嗔恚心就是愚痴,愚痴就是沒有智慧,看不清楚事實真相,不能分別是非,把假的當真的,把真的當假的。這三樣合起來叫「三毒煩惱」,是明心見性最嚴重的障礙。所以佛教我們要遠離貪嗔痴,斷滅貪嗔痴,這樣真心才會顯露。

以上這三條,是凈業三福的頭一福,也叫人天福,是學佛的基礎,其實也是做人的基礎,如果這三件事做不到,那拜再多的佛,也是沒有用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中峰禪師說「打人罵人也是善」?
在家學佛常見的五類錯誤,你有嗎?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