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港珠澳大橋靠啥護航?新能源汽車如何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咋了…

港珠澳大橋靠啥護航?新能源汽車如何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咋了…

全國政協委員閔慶文:

最權威的農業文化遺產地「導遊」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作者提供

一見記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就從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里拿出十幾本《世界遺產》雜誌。一期的封面主題是講「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十周年」,另一期則是「2018年中國新晉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實踐創新」。

這是閔慶文特意準備的。去年開會時,他也向同組委員分發了雜誌,「介紹一下農業文化遺產」。閔慶文於2005年開始參與相關工作,十幾年了,他不僅是這項事業最重要的推動者,也是最忠實的宣傳員。

你或許去過紅河哈尼梯田,感慨過風景如畫;也可能品過來自雲南普洱古茶園的茶,感慨過宛如仙釀。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地方,都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定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實際上,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5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它們都是傳承到現在的活態的農業生產系統,也是一類典型的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它們蘊含著豐富的農業多樣性,經典的農業生態技術,優美的生態文化景觀,獨特的民俗文化,以及有文化內涵的生態農產品。」哈尼梯田的紫米和紅米,內蒙古敖漢的小米,浙江青田的田魚,貴州從江的香禾,陝西佳縣的紅棗等,就是這些農產品中的典型代表。

農業文化遺產多位於重要生態功能區、民族文化豐厚區、經濟欠發達地區。我國目前已經認定的91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涉及到104個縣,絕大多數都處於生態脆弱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其中有40多個還是國家級貧困縣。「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怎麼把農業文化遺產地的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閔慶文說。

發展是最好的保護。因為農業文化遺產的活態性、系統性特徵,需要探索有別於其他自然與文化遺產地的保護與發展方式。

「應當辨識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核心區域與關鍵要素,在不影響遺產價值的前提下適當引入現代技術,不能過分強調保護而忽視了發展和當地人生活質量的提高。」閔慶文說,農業文化遺產遵循的是動態保護理念,應當充分發揮遺產地生態與文化資源潛力,建立以有機生產、功能拓展為核心的產業融合發展機制,建立生態文化型農產品的品牌,拓展農業的功能,實現農業與生態、文化、旅遊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農業文化遺產地具有重要的生態與文化服務功能,閔慶文呼籲,應當儘快建立起以生態補償和文化補貼為核心的政策激勵機制。而且,還要建立包括政府、科技、企業、農民與社會在內的多方參與機制,要通過農業文化遺產的價值發掘、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實現農業文化遺產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提高遺產地農民的文化自信。

儘管中國已經是世界農業文化遺產事業的重要推動者和引領者,但農業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保護重要性仍然沒有得到充分重視,農業文化遺產的名氣還不夠響,農業文化遺產的家底還不清楚。閔慶文希望,有關部門應當儘快組織開展較為詳盡的全國農業文化遺產資源普查,「這是一項基礎性、緊迫性的工作」。

採訪結束,有記者感慨,曾旅遊的地方就是農業文化遺產地,卻並沒有多加留意。「那是因為你沒有找到一個好導遊!」閔慶文笑著說,「我可以很自信地說,我是到過農業文化遺產地最多的人,也是從事農業文化遺產工作最長的人,可能才是最好的『導遊』。」

全國政協委員蘇權科:

用科技創新護航港珠澳大橋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短短的鬍鬚、咖啡色夾克、粉色襯衣……在駐地見到蘇權科時,他原本要去吃飯,但當記者問起港珠澳大橋,他當即放慢了腳步。

自2018年10月24日至今,港珠澳大橋已正式通車129天。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清晰地記得這個數字。120年使用壽命,抗8級地震、16級颱風……港珠澳大橋建成後,被譽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面對紛至沓來的各種讚譽,蘇權科說:「作為一名橋樑人,我們遇上了好時代,大家拼著力量建成了這座給中國人爭氣的大橋,實現了幾代橋樑人的『中國夢』。」

初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時,蘇權科還將海滄大橋建成後剃掉的鬍鬚又蓄了起來,以明建橋之志。

大橋通車後,蘇權科沒有把鬍鬚全部剃完,他說:「我的使命還沒有完成,所以還在繼續為這個橋管好,用好,維護好,再做很多技術創新方面的努力。」

「科技創新是港珠澳大橋的魂。」回憶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歷程,蘇權科說,從前期項目的可研階段到開工建設,科技創新的理念貫穿始終。當前,我國橋樑正在由大規模建設期轉向大規模運營期,其中,科技創新將發揮重要作用。以前我國橋樑運營和維護主要靠人,如某些特長大橋,從這頭到那頭工人刷油漆要一年才能刷完,現在對港珠澳大橋的維護,則是轉向自動化、智能化,借鑒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專項,研究開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管理平台和裝備,為跨海通道的運營維護開創新格局。

「通俗地講,就是為港珠澳大橋裝上高科技的眼睛和大腦。」蘇權科舉例,以前工人對橋樑檢修都需要爬塔、外面則用吊裝吊人,很危險,而且肉眼檢測還有可能出現誤差等問題。現在借用導向裝置、無人機、水下無人潛艇等攜帶專業的檢測設備,如果檢測過程中發現裂縫,可以隔斷時間對比裂縫的寬度和長度,實現智能、動態監控,大大減少了人員使用數量,而且提升了維護效率。「我今年有個提案就是這方面內容,如何運用科技的力量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但還沒有寫好,還在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中。」蘇權科說。

「港珠澳大橋建成了,我們要重整行裝再出發,將大橋建設的標準、管理經驗整理、總結出來,為我國企業『一帶一路』走出去服務。」蘇權科表示,港珠澳大橋建立了防浪防風防地震處理的具體參數、設計標準、施工標準、驗收標準以及運營維護標準等。標準共有63冊,疊起來大約有1米多高,其中一部分已經被中國公路學會轉化為團體標準,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推廣使用。如今,美國、挪威、塞爾維亞等地的橋樑都拿到中國的生產線上,使用中國研發的生產線進行生產。

全國政協委員曾毓群:

要加強新能源汽車發展頂層設計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如何更好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除了在技術上不斷進步,更需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和部署。」作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曾毓群委員最關心的依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2%和2.8%。這是28年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但新能源汽車卻表現亮眼。中汽協的數據表明,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59.9%和61.7%。

確實,經過十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績顯著,產銷量、保有量居世界首位,技術創新在全球處於並跑甚至領跑位置。

但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關鍵核心技術有待提升,性能和質量還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需求,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後,服務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等。圍繞這些問題,關於新能源汽車該如何走下去的爭論也從未停止。

「首先要明確一點,應繼續堅定不移發展新能源汽車。」曾毓群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強調,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9年的重點任務第一項就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則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他進一步解釋道,電動化是智能化的基礎,「未來,汽車一定不僅僅是個交通工具,而是一種可以實現私人定製的移動終端,電動汽車將與智能化、自動駕駛緊緊聯繫在一起。佔領電動汽車制高點,是我們實現汽車強國夢的重要推手。」

如何佔領電動汽車制高點? 「技術上已經沒有太大障礙。以電池為例,已經可以達到工況續航里程七八百公里了,但這裡有個悖論,續航里程越長,成本越高,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主攻高端車的原因。」曾毓群說。

有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動力電池比能量(指單位質量/體積的器件可提供的能量)提升1倍以上,價格下降1倍多。「我們努力的方向是,在提高續航里程的同時降低價格,提高電池的總體性能。此外,我們還在研發適應不同用途用車的電池,以及快充技術。」曾毓群說,該公司已推出18分鐘的快充技術,未來要將這一時間縮短到5分鐘。

曾毓群更關心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正在發生微妙變化。「隨著產業的不斷壯大,補貼逐步退出是正常的,但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不能少,我們建議可以以包括減稅在內的綜合措施來扶持培育全球領先的企業,並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這個行業。」曾毓群說。

此外,他認為,應規劃一個具體的電動化時間表,推動新能源汽車企業努力把智能化、自動化、電動化結合起來。

今年兩會,曾毓群帶來了一份視野更廣的提案:大力發展風能和光伏發電、電化學儲能設施,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

「一輛續航里程500公里的車,如果每天只跑50公里,那剩下的電不就浪費了?但是,如果你在晚上電價低的時候充滿電,在用電高峰時把這個電送到電網上,賣出去,你就能掙錢了。」在曾毓群的設想中,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後,無序充電將會對電網造成巨大衝擊,如將新能源汽車作為分散式移動儲能單元,實現和電網互動,不但可以避免衝擊,還可以實現電網的削峰填谷。

基於此,他建議,建設新能源發電、儲能、新能源汽車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示範基地,集中攻關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應用推廣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儲能技術和產品,同步完善標準體系和檢測認證體系,同步推動中國的光伏、儲能、新能源產業鏈資源貫通,攜手走出去,為全球能源變革做出貢獻。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作者提供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左常睿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圖-160將改裝為超音速客機?專家對其並不看好
政協委員陸續抵京,駐地保障安全貼心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