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1歲前,寶寶有這幾個「壞毛病」不用改,長大後會更受益

1歲前,寶寶有這幾個「壞毛病」不用改,長大後會更受益

導語:1歲前,寶寶有這幾個「壞毛病」不用改,長大後會更受益

文/笑雪

寶寶1歲前,有些行為看起來像個「壞毛病」,甚至讓父母覺得抓狂,其實這是寶寶們在感知世界的一種方式罷了,父母也不要生氣,更不要逼著孩子馬上改掉,防止好心辦壞事,因為這些所謂的「壞習慣」,等寶寶長大後可能還會因此受益呢。

1、愛亂咬東西

這個年齡的寶寶通常都喜歡咬東西,小玩具拿在手裡,不一會兒就塞進嘴裡去了,哪怕是臭腳丫子也能啃得津津有味,所以凡是寶寶手邊能夠得著的東西,他都喜歡咬,這也讓寶媽很心煩,畢竟不是所有的玩具都是安全乾凈的,家裡也做不到天天殺菌消毒啊,其實這個毛病不用刻意改。

1歲左右是寶寶長牙的頻繁時期,乳牙萌出,牙床痒痒,所以就需要用東西來磨磨牙,消除牙床的這種又癢又疼的感覺;此外,這個時期也是寶寶「口欲期」,主要表現就是愛咬東西,如果家長強迫制止,等孩子大一點到了兩三歲往往會吃手或者咬手指甲,這就是嬰兒時「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導致的結果,所以一歲時寶寶愛亂咬東西,只需要準備點磨牙棒即可。

2、喜歡做重複性動作

寶寶到了八九個月的時候,基本都已經能夠穩穩的坐住了,甚至獨坐很久,玩具能夠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抓握的更有力了,此時寶寶都很喜歡做一些重複性的動作,最常見的就是撕紙,不管是成卷的衛生紙還是抽紙,只要到了寶寶手裡,不一會兒就出現一堆小山,而且還是撕的一縷一縷的,沒法再次使用。

其實,不要以為寶寶不聽話、浪費紙(這麼小的寶寶也根本沒有浪費的概念),而拒絕再給寶寶拿紙玩,這是錯誤的做法,要知道,寶寶可以在這種不斷重複的過程中來了解事物的前後因果關係,這是他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有助於智力發育。再說了,比起那些開發智力的各種玩具,用紙當玩具不比買玩具省錢嗎?

3、到處亂爬

基本上八個月多的寶寶就會爬了,有家長覺得寶寶一旦會爬了就很操心,因為你已經關不住他了,你前腳上廁所,他後腳就跟著爬過來了,所以要麼禁止孩子爬,要麼就直接讓孩子練習站立,學走路,走路畢竟沒有爬那麼好學,所以大人覺得省心。

爬行,是寶寶發育過程中大動作發育的重要環節,爬行鍛煉的好,孩子將來走路、跑步才會更穩。如果家長給省略了這一步,將來會發現孩子肢體僵硬、不協調,走路跑步愛摔跤,身體平衡能力差。

另外,爬行還可以鍛煉寶寶手腳協作配合能力,培養專註力,提高智力發育。所以,不要在為寶寶亂爬而心煩了。

4、愛哭

在幾年前有一個「寶寶哭時不抱、不哭才抱」的理論非常盛行,說這樣可以讓寶寶更聽話,當時我總覺得這樣不見得好,畢竟寶寶哭,說明他有心理需求,父母如果不管不顧,會給孩子內心造成多大的傷害啊。而且小寶寶從媽媽溫暖的子宮來到這陌生的人世間,唯有媽媽才能給予他依賴感和安全感,所以如果媽媽沒在身邊時,自然就哭個不停了,而且「高需求寶寶」一旦哭鬧下來,很難哄好,哭的父母也心煩意亂,心情煩躁。

所以,寶寶一歲內愛哭是正常的,父母千萬不要冷漠對待,這樣會讓孩子從小就內心缺愛,將來難以信任別人,也難以交出自己的真心。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雪育兒思考 的精彩文章:

讓孩子頻繁夜醒的幾個原因,一個不沾,恭喜你寶睡得又快又好
還在為添加輔食發愁?把握四個原則,沒你想的那麼難

TAG:笑雪育兒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