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們:被「人情」枷鎖捆綁的囚徒……

我們:被「人情」枷鎖捆綁的囚徒……

春節期間,人們大多要預備年貨回故鄉過年,與家人團聚,與鄉親團聚。這是千百年來的傳統。我雖然很少回故鄉,但我知道,我的老同學Z君可是每年一定要回家過年的。

原文 :《年關難躲人情債,鄉間最忌攀比風》

作者 |同濟大學 張閎

圖片 |網路

今年的面子不能丟

年關與Z君相聚時,Z君忽然提起買車的事情。他說自己想買一輛新款的凱迪拉克越野車,可是錢不夠,得貸一些款。但我記得他有一輛現代牌的車子,沒開幾年,怎麼又要換車呢?Z君喝了口酒,跟我聊起了他的想法和苦衷。

Z君算是我們村裡比較早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上個世紀末,他的理想就是開一輛小轎車回村,停在村頭的曬穀場上,讓全村人都看看他的能耐。他勤奮工作,省吃儉用,幾年後,果真開了一輛奇瑞QQ回家過年。那些天,全村人都聚過來看他的新車,小孩子不停地按車喇叭,家中老人樂得合不攏嘴。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村子裡有私家車的越來越多了,儘管Z君早已換了一輛現代牌的車子,但一回到村裡,依然毫不顯眼。為此,他需要一輛更炫的車,來重振他的榮耀,重塑他在鄉親們心目中的形象。

談話中我還得知,Z君每年春節回家,得準備一大筆紅包錢,至少要好幾萬。他太太也是當地人,又是一個大家族,親戚朋友多到他都認不過來。趕上哪個親朋好友有個什麼婚喪嫁娶,紅白喜事,額外地又得多出許多來,十幾二十萬也打不住。提起這些,Z君嘆了口氣,說:「你知道,這幾年生意不好做,我這小生意,一年到頭,掙到手的,還不夠過年回家包紅包。而且,紅包的數額一年比一年多。少了可就拿不出手,弄不好還要得罪人。」Z君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尤其是家鄉觀念極重。他不想自己在家人和鄉親面前掉面子。

我說:「既然如此,那你就不要換車嘛。」Z君說:「那不行。我就這模樣回家,讓我家中的老爸老媽太沒面子了。」「你就不能不回去嗎?」「更不行。去年我侄子結婚,親戚送禮也不少,我得回去還禮。我若不回去,人家會以為我躲人情。這人情債是躲不得的,比楊白勞的債還難躲。」Z君的想法是:錢可以來年再掙,今年的面子不能丟。

被「人情」枷鎖捆綁的囚徒

Z君要換車顯擺,那是他個人的事,但他所談到的鄉村社會越來越複雜和越來越沉重的人情債卻令人難以理解。後來,我又跟其他朋友交流過,他們也談到了類似的現象,有些甚至更為嚴重。比如,有些地方逢年過節,或有紅白喜事,都要大擺宴席,而且互相攀比。送了禮,吃了酒,輪到自己了,也要照樣鋪張盛宴,並且要在規格上高出他人,以致有些人家不惜借債來還人情,人情成了一種負擔。送出去的錢收不回來,就覺得很吃虧,於是有人想著法子辦酒席收禮金,沒事找事宴客。甚至荒唐到自己搬家,從樓上搬到樓下,也辦酒。

當然,這些不過是一種民間習俗,在有了一定的財富之後,鄉民願意以此種方式來連結彼此之間的情誼,以禮寄情,本也無可厚非。傳統的鄉村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一個自然村落差不多就是一個大家族,彼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中國傳統的「熟人社會」又是一種「人情社會」,請客送禮,禮尚往來,是日常交往和禮儀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但從上面所提到的情況來看,這種重鄉情的禮俗,已經變味兒了,成為一種陋習。這些錢花出去,基本上也就吃吃喝喝消耗掉了,既沒有給各家各戶帶來更多的收益,也沒有給當地社會增添更多有意義的東西,相反,倘若因此而負債,給家庭帶來經濟壓力,得不償失。在相互攀比的過程中,大家全都成了被「人情」枷鎖捆綁的囚徒。互相攀比則更是助長了金錢至上、名利至上的勢利心理,使得原本淳樸、誠摯的鄉情,變得虛假和浮誇。

需要核心價值觀的建立

Z君在城裡生活了幾十年,雖然他仍重鄉情,沒有忘記故鄉,但他也看到了城市生活的好處。城市人之間彼此相對淡漠的交情,從負面說,是缺乏人情味,從正面說,這也是現代都市生活方式的體現,是對單子家庭和個人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尊重。身處一個所謂「陌生人社會」中,人情上的攀比風相對而言就要好得多,或者並不那麼大張旗鼓。

可是,一旦提到農村的這種風俗得改一改時,這位Z君卻搖頭不止。人情債雖然難以負荷,攀比風雖然無法承受,但他覺得,老規矩就該如此,「移風易俗」,那可不行。據說,許多地方政府也有種種「移風易俗」的措施,試圖改造鄉村社會的節慶文化,諸如「送戲下鄉」「送書下鄉」、倡導文明婚嫁、喪事從簡、反對大操大辦等等,提倡所謂「新民俗」。但我知道,這些舉措基本上無效,「移風易俗」這樁事兒,喊了好幾十年,實際上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效用,大多流於表面文章。等電視台拍完了「新民俗」表演,人們回過頭照樣請客送禮,大吃大喝,說不定為拍了「新民俗」上電視節目這件事,他們還得要請上幾桌酒。

看來,「移風易俗」並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既不能以強制性的行政手段來硬性推行,通過新的文化生活手段來吸引他們改弦更張,更新生活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錯,現在的鄉村開始走向富裕了,在大多數情況下,錢確實不是大問題。然而現在的問題在於,有錢了,卻仍然沒有一種體面的和有價值的生活。倘若沒有更加豐富的精神生活,沒有真正有尊嚴的個人價值的認同,沒有個人、家庭及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的建立,這種將「人情」變成債務、在金錢上相互攀比的陋習將很難改變。這樣的話,Z君老是換車也沒有用。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46期第8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虛幻的空間哪來精神?
《評論彙編》:2019年全球經濟喜憂參半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