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村民挖出鎮國之寶拒絕20萬收購,因郭沫若誤讀而叫錯名字幾十年

村民挖出鎮國之寶拒絕20萬收購,因郭沫若誤讀而叫錯名字幾十年

去野外探寶的目的無非就是想找尋到稀罕物件,以此來換得不菲的收入。然而就有這樣一位村民,明明找到了舉世罕見的國寶級文物,在面對高價購買之後卻抵禦住了誘惑,毅然決定將它保護下來。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呢?今天就來說說一件鎮國禮器的坎坷經歷。

1939年3月的一天,河南安陽縣武官村的村民吳希增早早的帶著工具出村,他的目的和其他村民一樣,想挖到值錢的寶貝。因為安陽是商朝「殷墟遺址」的發現地,這裡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隨便找到一片帶文字的甲骨文就能賺得一筆收入。

但其實兩年前安陽就已經被日軍佔領,日本人自然也不會放過掠奪中國文物的好機會。早早的安排一個「學術調查團」來殷墟遺址瘋狂「考古」。村民們趁著混亂自然無所顧忌的挖了起來。

吳希增很有經驗,帶了一件專門的探桿來探入土中尋找文物痕迹。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一個小土丘上,打了十幾米深的探桿帶出了大量的銅銹!連探頭都被堅硬的物體擋住卷了刃。他馬上意識到探到了寶物,便喊上相熟的鄰居們一起來挖,還叫他們不要聲張,以免被日本人發現。

趁著夜色臨近,這伙村民開始對這個土丘挖掘,結果越挖越深,足足深入地下十幾米,最終挖出來一件龐大的青銅鼎!造型莊嚴厚重,上有銘文。絕對是一件稀世國寶。人們很是激動,未免聲張出去,吳希增決定暫時先將這隻鼎藏在自己的堂弟吳培文家裡。

吳培文出身安陽武官村中醫世家,自幼深受家風熏陶,他看到堂哥發現了這麼大一隻鼎,深知其重要性,便想偷偷保護下來。但這麼多人參與挖掘,哪裡能瞞得住,消息還是泄露了出去。沒幾天的功夫,日本警備隊隊長就得到消息,藉機來吳培文家裡「賞寶」。是要鼎還是要命?吳培文此時很是心驚膽顫。

日本人走後,吳希增想出一個主意。說不如趁著日本人來搶奪之前,提前給賣了算了。便找到當時北平的大古董商人肖寅卿,讓他開個價錢。肖寅卿來了之後一看便知尋到了重寶,張口就是20萬大洋的天價!不過有個條件,此鼎太大不好搬運,需要大卸八塊給裝箱運走!

20萬大洋什麼概念?當時雖已經流通法幣,但一塊大洋依然可以買到好幾斤豬肉或者幾十斤大米。村民靠種地一個月也掙不到幾塊大洋。這筆錢無疑可以讓村民們都一夜致富!於是大家都興緻勃勃的拿起鋼鋸鐵鎚,開始切割大鼎!

這件國寶在地下默默呆了3000多年,一問世卻要面臨被肢解的命運!在村民們鋸斷了十幾根鋼條之後,轟隆一聲響,鼎耳終於被砸了下來。這時候吳培文實在看不下去了,阻止了大家繼續割下去,並且說服村民們拒絕出售,重新給埋了起來。從此以後,吳培文就開始面對日本人無休止的惡毒手段。

吳培文的家成了日本人和漢奸常光顧的地方,他們翻箱倒櫃,甚至直接架設機槍威脅。吳培文不得不一次次的轉移埋藏地點,甚至還花了20塊大洋造了一個假鼎瞞過了日本人。但被日本人發現之後更加變本加厲,家是呆不下去了,最後吳培文不得不囑咐自家人保守好秘密,自己孤身一人逃亡到遠方避難。

直到抗戰勝利之後,吳培文才回到家鄉將埋藏的國寶重新取出,並且上交給了國家。現在這隻大鼎位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然而以前我們卻叫它「司母戊鼎」,學校的教科書上都有它的故事。但這個名字足足叫錯了幾十年!

原來起因是當年大學者郭沫若的一次錯認,當時郭沫若認為鼎腹內的銘文「司母戊」即為「祭祀母親戊」,「司」並意為「祀」,意思是為母親祭祀的青銅器。這個說法得到了採用,便一直以這個稱呼延續了很多年。但後來學者們根據甲骨文的破譯,發現「司」意味一種職位,用在尊敬的母親身上不合適。而「後」則是表明「偉大、了不起、受人尊敬」。在意義上更加優於「司」。

爭論了半個多世紀,最終在2011年,國家博物館正式將「司母戊鼎」更名為「後母戊鼎」。不管名稱如何,用陶范法鑄造而成的「後母戊鼎」能完整保存3000多年實屬不易。整個鼎重達832.84公斤,連耳高133厘米。需要數百名工匠花費上千斤原料互相細密配合才能鑄成。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它的發現也讓國內外歷史學界對中國商代超高的工藝和藝術水平再無懷疑,歷史意義重大!

2005年9月19日,已成國家一級文物,被永久禁止出境展覽的「後母戊鼎」再次回到了河南安陽故里展出。吳培文老人也與他畢生保護的國寶,見了最後一面。當老人撫摸它的時候,如果國寶會說話的話,想必會說一聲衷心感謝吧!次年12月吳培文老人去世,享年86歲。一位深明大義的中國人,一段傳奇的國寶故事,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大視界 的精彩文章:

猖狂的文物造假!偽造青銅器靠科技升級,老鼠「啃」出來上億書畫
這四種古董看似很假,其實是真正到代文物,但放在地攤上誰敢買?

TAG:收藏大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