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化妝品本土版、免稅店版、國際版、國內版之間到底有沒有區別

化妝品本土版、免稅店版、國際版、國內版之間到底有沒有區別

化妝品本土版、免稅店版、國際版、國內版之間到底有沒有區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很多小夥伴到國外或者通過DG購買化妝品時,經常被一個問題困惑,化妝品本土版、免稅店版、國際版、國內版之間到底有沒有區別?是不是像DG說的那麼誇張?昨天又有個小夥伴問,如下圖:

化妝品本土版、免稅店版、國際版、國內版之間到底有沒有區別

對這個問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所謂的這麼多版本,都是DG為了銷售產品炒作出來的,產品之間完全沒有差異;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發達國家會把好的產品留給自己,次等才會出口,這種差別實實在在的存在。並且上傳很多了不同版本差別的圖片,來印證自己的觀點。面對這麼多相互矛盾的觀點,我們到底應該相信誰呢?甄垚今天就聊聊這個話題。

化妝品本土版、免稅店版、國際版、國內版之間到底有沒有區別

針對不同地區的產品

首先,大家要明確一個概念,所謂的本土版、、免稅店版、國際版、國內版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定義,而是一種約定成俗的稱呼。以俗稱來定義和劃分化妝品本身就是不嚴謹的,再根據這種不嚴謹的劃分來討論問題,得到的結果可能會南轅北轍。

大家所說的這麼多版本,用針對不同地區的產品定義更加準確。比如滿足中國法律規定,正式進入國內的產品,可以叫做中國版;滿足韓國法規,正式在韓國銷售的產品,叫做韓版;滿足歐洲法規,正式在歐洲銷售的產品,叫做歐版。這種叫法雖然和上面的稱呼類似,但會更加嚴謹,討論更有意義。

這些版本之間會不會有差別呢?可能會有區別,也有可能沒有區別。首先,我們先看一下他們之間為什麼會有區別。

◆ 法規不同導致產品的差異

首先,各個國家的法律規定有一定的差異,在A國可以正常使用的成分,在B國就不能在化妝品中添加。比如「氫醌」,屬於早期美白、淡斑類產品經常用到的成分。在美國、日本是可以在化妝品中添加使用的。但在中國,「氫醌」已經被禁止添加在化妝品中,只能在一些藥物中使用。

再比如,對防晒產品,大部分小夥伴有個印象,美國的防晒產品防晒能力不是特別好。消費者者的這種印象還是比較準確的。在防晒效果方面,美國的產品確實沒有歐洲和日本的效果好。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美國可用的防晒劑品種少,很多在中國、日本、歐洲可以使用的防晒劑,在美國是禁止使用的。化妝品生產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在有限的幾個防晒劑之間折騰,做出來的產品防晒能力普遍差強人意。

出現這種情況,一個是因為美國的法律嚴格,對一些新興的防晒劑考察期更加嚴格。但另外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新型的防晒劑大部分是歐洲廠家開發,為了保護本國原料商的利益,以環保、安全為借口,設置重重障礙。這方面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由於法律法規不同導致的產品差異,很容易區別開來。消費者只要把不同地區的成分表對比一下,如果是因為法規造成的產品差別,成分表是不同的。

◆ 針對當地消費者的喜好調整產品

面對不同地區的消費者,有的品牌會根據所在地消費者的皮膚狀況,針對性的調整產品,可能會導致產品有一定的區別。但這種差別很小,對產品總體的效果影響不大。

比如大家熟悉的OLAY小白瓶淡斑精華。歐美女性皮膚比較糙,耐受力強,可以承受很高濃度的煙醯胺。在剛剛進入國內時,採用了和歐美相同濃度的煙醯胺,但過敏率直線上升,對產品的投訴率非常高。後面根據消費者的反饋,適當調低了煙醯胺的濃度,現在不知道有沒有和美國的同步。

針對當地消費者的皮膚狀況作出的調整,有時候從成分表中不一定能看出來,但這種調整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當地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滿足消費者的喜好作出的調整。並不是為了降低成本,或者降低產品品質而做出的調整。

化妝品本土版、免稅店版、國際版、國內版之間到底有沒有區別

不同產地產品之間的差異

一些國際品牌,在世界各地有多個生產基地,產地不同,可能會導致產品會有細微的差別。同一個品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廠,雖然有統一的標準,但工人素質、生產設備之間會有細微的差別。另外,在原料方面,核心原料不會有差別,但其他的附屬原料,可能來自不同的廠家。

這些差別,可能會導致不同產地的產品有細微的差異,比如在香型、膏體粘稠度、顏色等等。但這種差異非常小,對產品的最終效果影響很小。

說句題外話,即使是同一個廠家生產的產品,不同批次之間,如果您仔細區分,也是有一些差別的,只是大部分消費者察覺不到,這種差別對產品的使用效果幾乎可以忽略。

因此,如果拋開法律法規和針對某個區域消費者的調整,不同產地之間的同一款產品,區別幾乎可以忽略。

化妝品本土版、免稅店版、國際版、國內版之間到底有沒有區別

DG炒作的區別

如果沒有各國法律法規方面的限制,也不會根據所在地消費者的喜好調整,同一個廠家生產的同一款產品,是沒有區別的。

比如最先引起這個話題的SK2神仙水,全世界只有一個工廠在生產,所含的成分品種不多,沒有各國法律法規的限制,所謂的日本專櫃版、國際版品質是一樣的。SK2專為為這事辟過謠。有的消費者說在專櫃購買和免稅店購買顏色不同,如果真有這種情況,很大可能是不同批次之間的差異。有些活性成分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產生變化,從而導致顏色改變,這種情況在植物提取物含量高的產品經常見到。

另外,我們正常推理一下,品牌商生產不同產品的目的是什麼呢?肯定不是為了偷工減料,節約成本。為什麼這樣說呢?化妝品和汽車這類大件的產品不同,生產成本在化妝品的定價中所佔的比例並不高。成本中佔比最高的是營銷費用,有的品牌研發費用也非常高。如果大家對這點有懷疑,可以翻翻化妝品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都是公開資料,懂財務的小夥伴一查就知道了。

作為一個國際品牌,不會為了節省那點微不足道的原料費用,而冒著被消費者發現的風險鋌而走險。國際品牌不是小作坊,不是OEM廠家,對原料成本沒有那麼敏感。

這裡要吐槽一下某亞洲國家,一些所謂的網紅品牌,在內容物不變的情況下,經常更換包裝,調整一下香型,就大肆炒作概念,幾年時間出了四五代產品,產品本質上差不多。每次小夥伴讓甄垚分析他們的產品都頭痛,一代一代找全成分表,工作量巨大。

有過工廠從業經驗的小夥伴都應該知道,品種越多,庫存越大,生產越麻煩,對各個方面的要求越高,成分也會相應增加。如果不是市場需要,產品品種越少越好,易生產,還可以降低成本。知名品牌真沒有必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綜上,所謂的本土版、免稅店版、國際版、國內版,很大程度上是DG為了銷售產品炒作出來的概念。同一款產品,可能會為了適應各國法規和當地消費者的習慣而調整,但這種調整可以通過成分表判斷,大部分是為了更好的滿足消費者需求,不會為了節約成本,拉低產品檔次。當然,我們這裡討論的都是正品,如果買到的是假貨,就另當別論了。

甄垚,化妝品配方師,從事美容、護膚行業超過15年,倡導理性護膚,反對跟風購買。每周不少於5篇護膚文章分享。(前面的文章底部有我的……),裡面有我全部的文章。您有任何護膚問題,歡迎留言給我,有問必答。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甄垚談護膚 的精彩文章:

皮膚乾燥敏感、有色斑、皺紋,如何搭配產品

TAG:甄垚談護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