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它能讓你「一瀉千里」,也能讓你當場去世

它能讓你「一瀉千里」,也能讓你當場去世

今天的主角是巴豆(Croton tiglium)。說到巴豆,我就想到在《西遊記》里,朱紫國國王因為王后被妖怪擄走,得了憂思之症。幸有美猴王孫悟空施展醫術,以大黃為君,巴豆為臣,鍋灰為佐,馬(小白龍)尿為丸,龍涕為引,治好了國王多年的心病。又尋回了王后,弘揚了正能量,健康愛情兩開花……

哼哼,你們都知道我要說什麼吧。

孫悟空的「救命良方」

大黃和巴豆都是著名瀉藥,在《西遊記》中大黃(Rheumspp.)被稱作「將軍」,巴豆被稱作「斬關奪門之將」。體虛之人,單單服下一味就可以死去活來,因此師弟們擔心同服的話,兩位將軍在肚子里開戰,那還得了?

巴豆的果實和種子 | Hsiengan Huang / 台灣生物多樣性諮詢入口網

中醫理論中有所謂「相畏相殺」的說法。中醫認為,兩味葯同服,就會互相抵觸,減低藥性或毒性。按東漢王充所著《論衡》內記載,與巴豆相畏的正有大黃、黃連等七八種東西。吳承恩沒有安排朱紫國國王被巴豆和大黃治死,可能就是參考了傳統醫學的設定吧(大霧)。至於藥效,我還是覺得那兩隻龍的體液起了九成五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稱巴豆為「巴菽」,李時珍解釋為「出自巴蜀,形如菽[shū]豆」。但巴豆長得不太像豆,它是一種高達五六米的大灌木或喬木,葉子類似櫻桃葉。初夏時會開出由許多青黃色小花組成的總狀花序,花分雌雄,雖然很小但還是可以分辨。雌花有3根柱頭,每根都深裂為二,看上去像有6根觸手;雄花的觸手(花絲)更多,可以看見花藥。

巴豆的雄花 | Hsiengan Huang /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雌花在花後會結出帶三棱的橢圓狀蒴[shuò]果,內有三枚種子。看到這果子的形態,是不是和之前介紹過的烏桕[jiù]很像?它們都是大戟科的成員。不過烏桕的雌雄花都在一個花序內,巴豆兼有雌花序和雄花序,而且巴豆的蒴果成熟後不會像烏桕果子那樣完全裂開

開裂的烏桕果實 | Kware Ji / Flickr

巴豆的果實 | Vinayaraj / wikimedia

大戟科雖然經過一系列分分合合,約有近一半種類被分了出去,但依然是被子植物中物種數量最多的科之一,大概排在第六名。巴豆屬也是一個較大的屬,全世界大概有八百多種,廣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巴豆就是這八百多種植物的屬長,主要分布於中國南部各省和南亞、東南亞國家。

高度危險的「凈化劑」

巴豆是古代南亞各國使用最廣泛的草藥之一,尤其是印度的阿育吠陀(Ayurveda)醫藥系統。1569年,葡萄牙醫生、自然歷史學家克里斯托弗·阿科斯塔(Cristóbal Acosta)在印度工作期間,對當地人使用各種草藥治病的方法很感興趣,也採集了大量標本。回國後,他出版了一本《東印度群島草藥醫藥論》(Tractado de las drogas y medicinas de las Indias orientales),其中首次向歐洲人介紹了巴豆這種植物。歐洲學者把它命名為croton,這是一個挺嚇人的名字,來自希臘語krótos,意思是蜱蟲,指巴豆種子的形狀,類似吸飽了血的蜱蟲

巴豆的種子和吸飽血的蜱蟲。貼心提示,蟲恐者請撤離,非蟲恐滑動查看蜱蟲圖片 | Lindsey Seastone / invasive.org;Bj?rn Christian T?rrissen /wikimedia

但如果你在網上搜croton的圖片,搜到的多半是大戟科另一種觀賞植物變葉木(Codiaeum variegatum),在英文里,它被稱為croton的頻率比巴豆更高些。要用英文搜巴豆,得搜「purging croton」。

變葉木的葉子 | Joe Mabel / wikimedia

Purging就是凈化、通便、洗腸的意思,根據阿育吠陀凈化療法理論,對於許多病症,在使用其他藥物之前,最好先凈化身體,減少毒素,這樣藥物可以更好地吸收。巴豆就是常用的凈化劑,吃下一粒種子就可以使人放空一切,效果立竿見影,但有時候(大部分時候)效果會太劇烈,有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

巴豆致瀉的背後機制是劇毒的化合物,巴豆的種子含油50%~60%,油進入腸道後會分解為具有強烈刺激性的巴豆酸(crotonic acid),破壞腸道細胞導致腹瀉。中毒者的整個消化道會灼痛無比,中毒嚴重者可能會死於脫水引發的全身癥狀。就算是接觸到皮膚,也會導致紅腫發炎

巴豆的科學插畫,出自德國的草藥學著作

K?hler"s Medizinal-Pflanzen|Franz Eugen K?hler

巴豆酸也是一種工業原料,根據國標《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誌(GB 13690-92)》和《危險化學品目錄》,GB 13690-92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誌它的危險代碼是C(腐蝕性)、R21(與皮膚接觸有害)、R22(吞咽有害)、R34(會導致灼傷),在操作時必須穿戴防護服、手套或護目鏡。這麼一種東西吃到肚子里,效果可想而知。

同樣是瀉藥,把巴豆和大黃都稱為「將軍」,顯然是低估了巴豆,如果大黃是平亂的將軍,那巴豆最起碼也是屠城的魔頭。大黃的風險是可導致結腸癌變和肝毒性,這個致死過程最快也得幾個月到幾年,但巴豆一旦服用不慎,就會立刻要命了。

巴豆也有致癌風險,EB病毒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皰疹病毒,基本上人人都有,這種病毒在體內絕大部分時間是潛伏狀態。而巴豆油中含有一種佛波醇(phorbol)衍生物,可以激活潛伏的EB病毒,告訴它們該繁殖了。然後蘇醒的病毒不斷複製,影響感染細胞的正常分化,導致癌變。

「將軍」也該「解甲歸田」了

古代人雖然不懂藥理,但也早就意識到了巴豆毒性劇烈,無論是中醫還是印醫,都使用了各種手段來減毒,如去膜(去除外種皮)、去心(去除子葉),再搗碎,然後用紙把油吸走,這樣的處理成品叫作巴豆霜,巴豆霜仍然含有20%的油,並不能算多安全。

巴豆的毒性在文學中也有體現,而且常常與砒霜同列。東漢哲學家桓譚《新論》中就有「巴豆毒魚,礜石賊鼠」的說法,礜[yù]石是一種砷礦石,可提煉砒霜;元代關漢卿《單刀會》中也有唱詞:「那裡有鳳凰杯滿捧瓊花釀,他安排著巴豆、砒霜!」

礜石礦石,又稱毒砂,砷黃鐵礦 | 王為希

《鹿鼎記》中,韋小寶讓馬夫給吳應熊一行人的滇馬下毒,馬夫便下了幾十斤巴豆,歪打正著阻止了吳應熊逃跑,吳三桂的造反計劃不得不推遲,康熙也多了點時間準備防禦工作。平定三藩之亂,這巴豆還是有很大功勞的,算是個幕後將軍。

時至今日,我們早已有了更安全的藥物,巴豆作為一種「殺敵八百,自傷一千」的劇毒植物瀉藥,應該退出現代醫藥領域了,畢竟植物經過億萬年的進化,其體內所含的各種有毒化合物成分乃是用來禦敵,而不是給人療病。另外,據西晉張華所著神話志怪小說《博物志》記載,拿巴豆來喂鼠,三年能長三十斤,@華農兄弟 可以考慮一下(誤)。

作者:霜天蛾

本文首發於

物種日曆(ID:guokrpac)

果殼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兒的果殼

我覺得你應該關注一下

喜歡別忘了點好看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月亮是男的還是女的?德國人和西班牙人能吵起來
一到外地就拉肚子?熟悉的水土不服,不熟悉的病因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