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振興鄉村教育的兩大關鍵:師資建設和鄉村教育模式改革

振興鄉村教育的兩大關鍵:師資建設和鄉村教育模式改革

教育部召開的教育新春系列第四場發布會傳出消息,我國鄉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新成就,教師隊伍面貌發生了新變化、煥發出新活力。當前,我國有鄉村教師290多萬人,其中中小學近250萬人,幼兒園42萬多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近170萬人,佔58.3%。

而在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教育部正在加快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要求,2018年中央財政撥款45億元,已惠及127萬名鄉村教師。據國家級少數民族貧困縣四川省馬邊縣建設鄉光輝中心校校長李學梅介紹,她現在月薪達7000多元。

振興鄉村教育的兩大關鍵:師資建設和鄉村教育模式改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眾所周知,鄉村教育是我國整體教育發展的「短板」,而鄉村教師又是「短板」的「短板」,解決短板問題,必須立足鄉村教育的現實。在筆者看來,振興我國鄉村教育,必須抓住兩大關鍵點,一是鄉村師資建設,二是鄉村教育模式改革。加強鄉村師資建設的重點在於切實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改革鄉村教育模式的重點在於打破升學教育模式,把鄉村教育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改革鄉村教育內容以及對鄉村學校辦學的評價體系。

關鍵之一:鄉村師資建設

對於來自國家貧困縣四川馬邊縣的李校長的月薪達到7000多元,網上的議論很多,有網友認為貧困縣能拿到這麼高的工資,很不錯,甚至有些「羨慕」。客觀而言,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努力下,我國鄉村教師的待遇在持續提高,國家級貧困縣的學校校長能拿到月薪7000元,這是了不起的突破與進步。比如,四川就鼓勵全省各地通過增加績效工資總量等方式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鼓勵四川各地通過建設教師公寓、周轉房或實施租房補貼等方式,讓農村教師住有所居;實施農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在進修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農村青年教師傾斜,並要求落實好「四大片區」(高原藏區、大小涼山彝區、秦巴山區和烏蒙山區)農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各地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確保每人每月補助標準不低於400元。

但是,還要進一步追問,7000元是校長的月薪,剛工作的鄉村教師能拿多少?就是7000元月薪,能吸引優秀人才去貧困地區任教嗎?這一月薪水平真的高嗎?我國鄉村教師的整體待遇水平究竟如何?

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今年年初發布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顯示,我國縣城、鎮、鄉、村屯中學一級教師每月實發工資分別為3248.3、4344.2、4097.0、4155.2元;縣城、鎮、鄉、村屯小學高級教師每月實發工資分別為3461.9、4317.9、4289.2、4511.1元。而與此同時,國內某招聘網站的調查報告顯示,國內的應屆生平均月薪期望薪資在8431元/月。而企業平均支付的這個數額為7915元/月。

這意味著這什麼?意味著我國鄉村教師的工資水平遠遠低於大學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資,雖然各個地方的消費水平不同,但是,必須承認,在一個人才流動的環境之中,生活環境艱苦的地區,要吸引優秀人才,不是拿出低於發達地區的薪酬待遇,而必須是拿出更高的薪酬待遇。這也是日本、美國發展鄉村教育的經驗,到鄉村去工作的教師,待遇要高於城鎮。根據我國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期望起薪,我國鄉村學校要吸引優秀人才從教,薪資水平需要在目前基礎上提高一倍。在近年來的兩會上,一直有代表、委員建議,實施鄉村教師待遇倍增計劃。

振興鄉村教育的兩大關鍵:師資建設和鄉村教育模式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鄉村教師總數為330萬人,而此次教育部公布的鄉村教師數據是290萬,這表明4年間,我國鄉村教師減少40萬!因此,必須在看到鄉村教師建設的成績的同時,看到鄉村教師建設存在的困難與挑戰。要進一步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

以筆者之見,我國要進一步改革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由當前以縣級財政為主保障教師待遇,改革為以省級財政統籌全省教師待遇,並由中央財政加大對不發達地區、薄弱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我國1994年1月1日實施的《教師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晉級增薪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這一法律條文到目前為止,在一些鄉村地區還沒有得到全面執行,是因為以縣級財政為主保障教師待遇的經費保障機制,受制於各縣的財政實力。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存在區域、城鄉差距,也是由於各縣對教育的投入保障力度不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探索新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當然,提高待遇只是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任教的一個重要方面,鄉村的文化和生活環境,對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也很重要。這其實也是新鄉村建設的一部分,要改變鄉村落後、艱苦的面貌。比如,在城市上大學的大學生,已經習慣了使用城市的抽水馬桶,哪怕以前在農村生活的農村學生,也是一樣,可回到鄉村,很多鄉村地區還使用旱廁,衛生條件很差,這就讓他們很不習慣。輿論可以指責他們「忘本」,但是以腳投票做出選擇是個體的權利。以前,在宣傳鄉村最美教師時,都強調鄉村教師如何不計報酬、任勞恩怨、克服艱苦的環境「樂於從教」,這從精神上是可嘉的,但是,這些宣傳,是吸引不了優秀人才的,反而讓鄉村教師一直是「苦」的形象。在現代社會,現代人力資源理念,是必須用良好的工作環境、事業發展空間,吸引優秀的人才,而不是要求人才奉獻、犧牲,這是不可持續的。

鄉村教師應該陽光、快樂、從內心深處感到幸福,這才能讓鄉村教師職業具有吸引力,也才能讓鄉村教師真正有職業榮譽感。因此,還要圍繞鄉村學校發展、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改善鄉村生態,建設文化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比如,在鄉鎮建設高標準的教師公寓,建設鄉村圖書館,這就把發展鄉村教育與振興鄉村結合在一起。

振興鄉村教育的兩大關鍵:師資建設和鄉村教育模式改革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關鍵之二:改革鄉村教育模式

而在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還需要思考如何改革鄉村教育模式。目前,我國鄉村學校辦學,採取的是和城市學校一樣的辦學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升學教育模式,圍繞升學而組織教學活動。這樣的辦學模式,存在兩大問題。其一,由於鄉村學校辦學相對於城市學校,難有優勢,因此,有條件進城讀書的學生,逐漸離開鄉村進城,城市學校擠,鄉村學校空,是很多地區的常態,大多數保留的鄉村學校、教學點「小而弱」,在這種情況下,甚至有人懷疑繼續加大鄉村教育投入的意義。

其二,鄉村學生被教育要考生大學,才能有出路、才能改變命運,因此,振興鄉村教育,和振興鄉村,並不一致,我國鄉村教育對學生進行的是「背井離鄉」的教育,而不是改變家鄉、振興家鄉的教育,這種辦學模式的結果是,一地基礎教育很發達,但建設當地的人才極匱乏,經濟發展落後,同時,出現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農村孩子,在看不到考上好大學的希望後,失去學習興趣,選擇輟學外出打工,我國中西部不發達地區的輟學問題,不容忽視。

這就必須改革鄉村教育模式,不能再以升學為導向辦學。但現實中,升學改變命運的觀點十分頑固,這讓鄉村教育陷入困境,鄉村教育的路越走越窄。由於教育內容圍繞升學展開,因此,那些不能升入好大學的學生,以及家長就會認為學這些沒有用,而且,從小就被教育要考大學的鄉村孩子,在初中畢業只能進中職後,也對學習技能不感興趣,而寧願選擇直接就業、打工。鄉村教育要振興鄉村,就要做「有根」的教育。

去年的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要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這對於我國鄉村教育來說,更為迫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