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憨山大師:有志向道,初發心時,便從此入

憨山大師:有志向道,初發心時,便從此入

憨山大師:有志向道,初發心時,便從此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示劉平子

向道不難,而難於發心。道不難學,而難於外求。道不難會,而難於揀擇。道不難入,而難於自足。道不難悟,而難於求糸[mì,微小]。學道之士,於此一一勘破,不被人瞞,心曠神怡,翛[xiāo,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然獨步,此之謂糸通之士也。

「性相近,習相遠」,此語直示千古修行捷徑。吾人苟知自性本近,唯因習而遠。頓能把斷要津,內習不容出外習不容入,兩頭坐斷,中閑自孤。自孤處,正謂如有所立卓爾。若到卓爾獨存之地,則性自復。

子輿有言:「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雖然亦有心未嘗不求,而問學不明者,何也?病在不放之放,求而不求,依稀彷彿,視之為匹似閑耳。苟知不放之放,則自不放。求之無求,則為真求。子輿氏見性明心,單傳直指處,唯此而已。有志向道,以此為準。

道在日用而不知,道在目前而不見。以知日用而不知道,見目前而不見道。非道遠人,人自遠耳。故曰:道在目前不是目前,法亦不離目前,非耳目之所到。苟能透過目前,逆順關頭,毀譽境上,不被牽絆,橫身直過,如此用心,則聖人不在三代,今古不離一念矣。有志向道,初發心時,便從此入。

來源:《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夢參老和尚:我們在念菩薩,菩薩在念誰?
楞嚴經 第九卷 第十九講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