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詩詞創作言必稱格律 您知道什麼是格什麼是律嗎?

詩詞創作言必稱格律 您知道什麼是格什麼是律嗎?

前言

學習舊體詩詞,躲避不了格律這一關。作為舊體詩的基礎知識,格律經常成為詩詞愛好者學習創作的絆腳石,因此引起的爭議也很多。好多人提倡詩詞不必遵守格律,也有的人說學詩必須學格律。這一次老街先不討論關於格律的爭議,今天探討的是:

到底什麼是格?什麼是律?什麼是格律?

詩詞創作言必稱格律 您知道什麼是格什麼是律嗎?

一、清朝人與宋朝人關於格的看法

清朝乾嘉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大詩人、大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叫做袁枚。袁枚最近比較火是因為他的一首小詩因電視節目爆紅: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

其實袁枚在生前就很火了, 他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並稱"性靈派三大家",還被認為是"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其文筆與大學士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這裡引用的是袁枚《隨園詩話》里的一段話:

楊誠齋曰:「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辦。」

這一段話里,袁枚談了詩的」格調「,首先借用南宋大詩人楊萬里的話說,水平差的人,喜歡說格調,並不懂得詩之趣味,為什麼呢?因為空架子有固定的說辭,而詩中的性靈卻對於詩人要求很高,悟性不夠體會不了也寫不出來。


余深愛其言。須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勞人思婦率意言情之事;誰為之格,誰為之律?而今之談格調者,能出其範圍否?況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國風》之格,不同乎《雅》、《頌》:格豈有一定哉?許渾云:「吟詩好似成仙骨,骨里無詩莫浪吟。」詩在骨不在格也。......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接下來是袁枚自己的論述,說了作詩需要有詩人的真實感情和個性,做到這一點自然有」格律「,並且舉例說《詩經》中很多是普通人(勞人思婦)尋常言語的真實表現,怎麼來界定」格「與」律「呢?上古時期的歌謠與《詩經》不同,詩經裡面的」風「又和」雅「、」頌「不同,」格「又怎麼來確定呢?

但是袁枚說,上古的那些歌謠並不是完全如此呀,而詩經的風雅頌也各有風格。《國風》中的詩多是民間的土風歌謠,很多男歡女愛的內容。而雅和頌就莊嚴的多,《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古人的經典詩歌標準不一,如何評價」格「的一定之規呢?

從袁枚的闡述可以看出來,他是為自己的」性靈說「作辯解,但是我們也能從中看出他對於」格「和」格律「的認識。老街認為袁枚這段話里的」格「,即格調也。類似於士大夫那種高大上的立意,也就是詩意要符合儒家思想,遣詞造句要符合儒家經典的」雅「文化。

如果用來比喻袁枚批評的」今之談格調者「,差不多可以理解為類似」老乾體「一類的詩歌形式,有空洞的內容和形式,但缺少詩歌的藝術美感。

詩詞創作言必稱格律 您知道什麼是格什麼是律嗎?

二、唐朝人關於格律的解釋

在唐朝有一個日本和尚來到中國學習,正逢白居易和元禛的中唐時期,這時的近體格律詩已經完全成熟,這位名叫空海大師的和尚回到日本後寫了一本書《文鏡秘府論》,保留了很多中國失傳的文獻。

《文鏡秘府論·論文意》記錄了唐朝人的觀點:


凡作詩之體,意是格,聲是律,意高則格高,聲辨則律清,格律全,然後始有調。」

在上面這一段話里可以看出,格和律是兩回事,格指的是」詩意「,律指的是」聲韻「,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格律「,可以理解為內容與形式的結合,然後才能產生優秀的作品。

唐朝的崔融是武則天時代的人物,他和沈佺期宋之問同朝為官,格律詩就是在這個時期奠定的,他在《唐朝新定詩格》中說:


作語不得辛苦,須整理其道、格。 格,意也。意高為之格高,意下為之下格。 律調其言,言無相妨。以字輕重清濁間之須穩.....上句平聲,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聲。以次平聲,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聲。如此輪迴用之,直至於尾。兩頭管上去入相近,是詩律也。

這裡又一次說到,格就是」意「,有了一首詩的立意,然後用」律「來調整字詞句。後面說的」上句上去入,下句平聲。以次平聲,以次又上去入」,就是格律詩的平仄相對原理。

可見格和律並稱為格律,是內容與形式的結合,即符合聲律要求而且有立意的詩。

詩詞創作言必稱格律 您知道什麼是格什麼是律嗎?

三、現代人的解釋 格詩與律詩

施蟄存先生是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他著有一本《唐詩百話》,對於格律有專門的講解:


.....格律詩.......一般人都以為律詩的「律」字是規律、法律的「律」。現代漢語從古漢語的單音名詞發展到雙音名詞,於是在「律」字上加一個「格」字,成為「格律」。於是「律」字的意義更明確地表示為規律的「律」了。

施先生說以上這些概念其實不對。在唐代詩人和文學批評家的觀念里,完全不是這樣。下面接著闡述:


律是唐代近體詩的特徵。唐人作詩,要求字句的音樂性.....唐代詩人認識到詩句要有音樂性,必須在用字的平仄上很好地配合,....這樣的詩句,才具有音樂性.......律詩的「律」,是「音律」,「律呂」的律,不是「規律」的律。

後人用「格律詩」這個名詞來表示律詩,和在唐代人的觀念並不一樣。


格是「格詩」,即講究風格的詩,也就是古詩;律是「律詩」,即講究聲律的詩,也就是近體詩。

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種,就按照「格詩」和「律詩」分卷,「格詩」指的是古體詩,「律詩」是近體詩。施蟄存認為:「


格律」是兩回事,不能把唐代律詩稱為「格律詩」。我們如果要一個雙音詞來稱呼唐代的律詩(包括絕句),應該名之為「聲律詩」。

詩詞創作言必稱格律 您知道什麼是格什麼是律嗎?

結束語

從上面這些不同人不同時期的說法來看,古人的格和律是分開的,格是「格詩」,律是「律詩」,後來我們用於表示的」格律詩「在古人眼裡是」律詩「。

按照老街的理解,格律詩可以看作是符合近體詩聲律規則又具有思想的詩。在古人眼裡,儒家思想是最高的境界,符合這種思想的即是」意高則格高「。

如果只有格高,就成了乾巴巴的」老乾體「,如果只是追求」聲律「則類似於宮體詩或花間派等格調低下的靡靡之聲。

我們今天的格律詩比較簡單,就是指符合格律規則的近體詩。至於學詩是不是一定要學格律,老街認為如果真喜愛古詩詞,一定要明白格律的規則,不會用也要至少能看得懂。為什麼我就不說了,不過我建議看看下面這些鏈接的文章。

@老街味道

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

老街詩詞閑話132-十分鐘說明白學習詩詞不可不知的格律詩進化過程

學習七律時 為什麼要學杜甫《登高》而不能學崔顥《黃鶴樓》?

幾首絕句和五七律 10分鐘看明白舊體詩的各種詩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