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晚清通」田沁鑫還原《北京法源寺》

「晚清通」田沁鑫還原《北京法源寺》

「晚清通」田沁鑫還原《北京法源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田沁鑫殫精竭慮寫出13稿劇本,不斷幫演員找到更符合劇本氣質的狀態 一部《北京法源寺》,半部晚清思想史。這部快意恩仇的思辨大戲,四年前帶著禪意美學的獨特氣質款款而來,3月6日將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再登國家大劇院。

6日晚上6點,北京青年報旗下北京頭條App文化視頻直播欄目《後台》將走進大劇院,直播演出後台,從晚清服飾、東方表達的舞台到編劇、導演田沁鑫,主演奚美娟、周傑、賈一平等人的面對面訪談,從廟堂高聳到人間戲場,用鏡頭語彙描摹那群曾經震動古今的變法眾生相。

田沁鑫坐鎮 排練場英氣逼人

近幾日,劇組重又集結,清俊悲情的光緒帝周傑、慷慨義氣的譚嗣同賈一平,以及不久前因《戰鬥民族養成記》收穫關注的梁啟超董暢等一眾男演員,讓整個排練場英氣逼人。

田沁鑫坐鎮其間,時而沉思時而起身示範,為了她鍾情的晚清歷史以及李敖先生的重託,她殫精竭慮寫出13稿劇本,一字一句可謂熟稔,哪怕演員有半句的恍惚,她都能捕捉到。為了幫助演員找到更符合劇本氣質的狀態,晚清的正史及傳奇她更是口若懸河、娓娓道來。

藝術家視角寫出家國情懷

作為李敖先生唯一被改編話劇的一部小說,田沁鑫說,「這部戲截取的晚清歷史節點是從戊戌變法到戊戌政變的10天,用政論體加推理懸疑的筆法,寫了晚清政治家到精英知識分子間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這個戲乾脆點說是愛國的,這場變法中的人物都在努力尋找著一次國家級的突圍,雖然失敗了,但給後人留下了思索的空間,也惠及當下。我們不是拿愛國作為辭彙和概念,這是仁人志士在國家級的困境中的一種不約而同。」

晚清歷史中,雖然變法失敗了,但《北京法源寺》依然昂揚,在田沁鑫看來,「歷史就是進行時、當下發生時,歷史不是過去,它就行走在今天,歷史總是會和今天的思考產生共振。」這其中,田沁鑫沒有想替慈禧說一句所謂的公道話,而是還原本就具備的政治家格局於她。對於除梁啟超之外大都毀譽參半的名士知識分子,也沒有給他們貼標籤,而是純粹的藝術家視角寫了帶有她個人家國情懷的歷史。

病後復排此戲 看出了問題

4年前,田沁鑫只是單純的導演身份,而今天,她是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話劇院副院長,這些殊榮和職位都是在其去年重病痊癒後的變化。

對此,田沁鑫表示自己還在適應中,「逐漸從一個藝術家向一個我應該有的擔當靠近。正因如此,今天復排這個戲,或許也會有一份更深的感慨。生病後再排戲,我反而安靜了,以往有人說我的戲熱烈,少了細節,而熱烈也曾是我自己得意的地方,但生病後再看自己的戲,我看出了一些問題。比如《北京法源寺》中康有為和光緒的戲就有點局促,這次我會想辦法幫助演員提升。」

文/本報記者 郭佳 統籌/滿羿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提示

觀看文化視頻直播「後台」請下載北京頭條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