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文丨文仔

情感觀察類綜藝幾乎要填滿了整個綜藝市場,讓人審美開始疲勞,此時網傳《嚮往的生活》第三季正在籌備中的消息一出,不少觀眾紛紛表示想念這股綜藝清流,想念那些舒適的農村生活。而芒果TV最新推出的農村人文體驗真人秀《哈哈農夫》也於3月1日上線了先導片引得大眾關注。「農村」這個寶藏區域眼看要成為綜藝兵家必爭之地。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身處城市困境的人們總是在內心深處渴望著回歸田園生活,正如大詩人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其一》中所道「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一樣,越是在快節奏的高壓下,越是想慢下來去品味自然力量。


城市套路深,綜藝集體回農村

生活節奏已經那麼快了,看綜藝還不能悠閑一點嗎?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在一眾城市遊戲挑戰、情感體驗觀察類綜藝充斥著電視熒屏之時,另一波綜藝製作者們正在將眼光下放到農村,聚焦和探索農村生活。正因為快節奏綜藝中長時間的矛盾衝突讓觀眾感到麻木,面對沒有劇本任務和主題環節的體驗類慢綜藝《嚮往的生活》的出現,觀眾表示「觀感極度輕鬆舒適,是居家解壓必備之綜藝佳品」。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在農村的自然風光中,搭建「蘑菇屋」和二三好友過起舒坦的小日子,收穫食材做美食,是多少人的小理想。《嚮往的生活》正是抓住了年輕人在高壓下的呼吸點,以舒適寧靜的綜藝內容為觀眾帶來一口清新的氧氣。農村就好像鋼筋水泥外的桃花源,「生活」二字在農村得以舒展開來。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嚮往的生活》邀請黃磊與何炅這對老友作為主MC,再加上劉憲華和彭昱暢兩位年輕嘉賓,呈現出了老江湖的懂生活和小年輕的愛探索,而《嚮往的生活》真正滲透出的生活感,體現在每日的食材收穫、客人招待、鄰里關係、居家建設……這些細小質樸的農村活動讓單調生活變得豐富起來,以農作物作為通用貨幣的設定,更是在增添生活中那一點簡單的收穫與成就感。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不止《嚮往的生活》,芒果TV 2018年推出的《野生廚房》也將主意打到了自然生態上,其主打走出都市生活,去野外進行美食的探尋。在節目中「野生嚮導」的角色設定其實是《野生廚房》想要側面展現了解農村生活的一個窗口,以農戶為主的「野生嚮導」們利用自己的生存經驗教會汪涵等人河中捕魚、製作特色料理等技巧,並且將當地的特色美食文化做了地道的引導。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而芒果TV全新推出的體驗類節目《哈哈農夫》則將根據地直指農村,邀請四位明星嘉賓下鄉化身農夫,親自參與到耕種、採摘等等農業活動中去,體驗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舞台上光鮮亮麗的明星們,踏上泥土與汗水交織的農村之旅,尤其是王源、楊超越、金瀚等年輕藝人中年齡層次較小的粉絲們也許同樣未曾體驗過農村生活,在跟隨偶像了解農作時也會有更加濃厚的新奇感。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以農村為主題的真人秀綜藝被開發之前,《爸爸去哪兒》《我們來了》《高能少年團》《極限挑戰》等綜藝就將農村元素放入節目之中,尤其是《爸爸去哪兒》的取景地一直以來都以生態農村為主,在農村的生態環境下,大人和孩子都能夠零距離的感受到各地的風土人情,了解著地大物博的中國土壤。

甚至在更早之前,以科普為主要形式的三農節目就已經普遍存在,早在1995年湖南衛視便開創《鄉村發現》聚焦三農,在2004年為了協調節目與湖南衛視改版的「快樂」主題定位,模式較為古板的《鄉村發現》一度停播。而央視及地方台的農經節目也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落下了帷幕。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綜藝節目的介入,是一種無形的旅遊宣傳。無論是北京靈水舉人村還是浙江建德新葉古村,凡是《爸爸去哪兒》走過的地方,都成為了新一輪的旅遊勝地,而《嚮往的生活》江南篇中的蘑菇屋所在地浙江桐廬,也成了不少人新增的打卡地點。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我小時候就在河裡抓過魚」、「每年回老家,姥姥都會帶我去摘蕨菜」、「以前鄉下可以玩的東西可多了,不像現在所有人都拿著手機看個不停」往往在以農村為體驗點的綜藝評論下總能夠發現這樣的評論,對於在農村長大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珍貴的記憶,而對於從未接觸過農村生活的人來說,這是一項新鮮的遊戲。


一人造鞦韆、兩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牽動綜藝馬車

說到農村體驗類真人秀的開發,不得不提到去年由三農自媒體所引爆的「野生局勢」,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博主將大眾目光從未來科技回歸到自然生態上來,野生博主伺機出沒。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獨自一人砍木頭做設計完成了小院鞦韆沙發床的李子柒,其自製視頻全網達到了8000萬的播放量,撥開以美妝測評、搞笑段子等主題扎堆的視頻博主來看,以農村為背景的新鮮視頻題材使她一躍成為自媒體博主中的特殊流量,其視頻甚至還得到劉燁等明星的點贊,足以見其人氣。

「大自然的東西真的是最好的,李子柒動手能力太強了」不少網友在看完李子柒的視頻後這樣感嘆,善於發現大自然的美並且去創造和呈現,也許是李子柒帶給人們最深的印象。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讓人眼前一亮的李子柒雖然長相甜美文靜,但是做起農活來卻絲毫不拖泥帶水。在李子柒的農村生活中,樹皮可成手工紙、古法能做胭脂、桂花可作釀蜜、廢棄木材可極盡其用變為寶物,李子柒可謂是為觀眾塑造了一個處處是珍寶的生態農村。「仙界農村」一詞也成為了網友為李子柒生活地取的專屬名詞。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與充滿了仙氣的李子柒不同,火出梗來的華農兄弟二人便顯得接地氣許多。華農兄弟因為花式吃竹鼠的理由一炮而紅,在視頻中他們穿著最為樸素的衣服,沒有絲毫濾鏡,記錄著每一天的養竹鼠日常。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正是在這日復一日的竹鼠養殖過程中,網友們發現了華農兄弟視頻中所蘊含的趣味,「我看你好像中暑了」、「你好漂亮」等等句式被提煉成梗,成為了新一波的網路用語,甚至不少人慕名去到華農兄弟老家參觀體驗,提出要購買竹鼠嘗鮮。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除了養竹鼠、烤竹鼠,華農兄弟的日常還呈現了最為真實的農村生活,他們時不時上山挖筍,也會在閑暇時刻為家裡的小土狗稱重,還費力給兔子換新窩,從華農兄弟的視頻里,可以感受到二人對於生活認真的態度,和對一切美的感知。

這些瑣碎又溫馨的小日常,雖然沒有構成完美的鏡頭畫面,卻一點點的深入到觀眾心中,在華農兄弟的B站主頁上,其上傳的視頻大部分都達到了百萬播放量,即便其首發是在西瓜視頻。滇西小哥、野食小哥、廚男王一刀等等的視頻作品也有著忠實的粉絲關注。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在國家對於三農政策扶持之風下,快手app、西瓜視頻等等短視頻平台給予大量三農自媒體以幫助,促成了如今「以農為主」的短視頻熱門局勢。綜藝平台正是看中了這一塊香餑餑,將其更加規模化和具體化,甚至渴望以明星流量來帶動地區旅遊業發展,加深大眾對於三農發展的關注。


短視頻升級真人秀,提升體驗感需放棄「花哨」

雖說農村體驗類綜藝與三農自媒體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其在呈現方式上則有著完全不同的起點。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三農自媒體製作都較為粗糙,但是越是粗糙越是給人以真實,在觀眾眼裡這種鏡頭的粗糙與農村所帶來的質樸感受是相吻合的。而綜藝則往往有著極美的空鏡和置景,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於農村環境的美好幻想,但是在另一層面上來說置景也是綜藝常見的「偽裝」,「真正的農村哪有這麼乾淨的」、「過於理想化了」等等言論並非沒有出現過,對於綜藝來說,即便不需要做到三農自媒體們一樣寫實,也要防止美化的過度。有著最真實樣子的農村環境,慢綜藝自然能在體驗中熬出本味。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所謂三農自媒體,其實觀眾看的是田園式生活的悠閑,擁有豐富生活經驗的農村人對於自然美食、鄉野遊戲的展現。華農兄弟的竹鼠養殖、李子柒的拉麵製作,他們將自己的生活閱歷呈現給視頻前的每一個人。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而接連湧現的農村體驗真人秀是以未曾深入接觸農村生活的明星為主,他們對農村進行一種全新的探尋,代表的是一部分從未接觸過農村的人,這便是三農自媒體和綜藝的區別之一,一個是主呈現一個則是主體驗。

一人造鞦韆、二人養竹鼠,三農自媒體引綜藝「復得返自然」

在三農自媒體中不會有衝突和矛盾,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這是由於其短而精的體裁決定的,它不需要劇情來撐足時長更沒有必要構建多元的人物關係,僅是一人、一鼠,便可以講很多故事。

因此農村體驗類綜藝似乎可以考慮放棄花哨的人物構建,拒絕披著慢綜藝軀殼卻是快綜藝的內核。也許減弱人物劇情的衝突,掌握自然生活的慢節奏就能夠真正吸引觀眾,而非噱頭。在農村,發現美、創造美才是永恆的主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