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洲人人口長期不能增長的原因何在?

滿洲人人口長期不能增長的原因何在?

編者註:我們平台已經發過幾篇關於滿族人口問題的文章,今天發的來自滿族在線 Jager的有關滿族人口問題的文章,文章為作者觀點,僅供大家討論和學習之用。

滿洲人的人口清初只有20多萬人,當時的韓國約有500萬人口,是滿洲人口的25倍,日本有1500萬人口,是滿洲人口的75倍,明朝人口有6400萬,是滿洲人口的320倍。

隨後滿洲人口由於屬於統治地位從20萬變成了200萬,翻了十倍。民人人口(包括前明和其他各地人口)從1.5億到3億翻了1倍。

到了鴉片戰爭時期,滿洲人大概有300萬,英國大約有2000萬人口是滿洲人口的7倍。這還不算殖民地,法,俄等國。美國比較有意思的是人口幾乎程直線增長400萬變3億。成為了超級大國。

清末,滿洲人口400萬,韓國人口1313萬,是滿洲人的3.3倍。日本人3400萬,是滿洲人的8.5倍。從25倍縮減到3.3倍,從75倍縮減到8.5倍。

現在,韓國人口7500萬,增長了6倍,日本人口1.3億,增長了4倍。滿洲人口滿人加漢改少1000萬整吧就說,較韓國相差7.5倍,日本相差13倍。較清末增長了1.5倍。漢族從4億到13億增長了2.3倍。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進入民國後,滿洲人被迫害受歧視,真正的人口到不到1000人?所以滿洲人有1.5倍的增加率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不管裡面有多少摻水的滿洲族。另外,蝗旱最喜歡模仿別人,潛入別人內部散布謠言,肆機破壞了。對這些冒充的假滿族要加倍小心。

有的觀點為三丁抽一丁,以此計算,入關時候滿族人看就不是20萬,可能是60萬。持此觀點的認為:總不能連上不得馬,走不了遠路的老人和小孩都拉上戰場;比如有得人家有三四個小孩,但都不到十四五歲,有的人家沒有兒子,也只有父親可以走了。當然也有不少父子一起上前線的,考慮到正常的人口結構比例即1:1的男女比,不可能70%的男性都上前線,實際上八旗出征也是從各旗抽調兵源。以前看到過一些介紹,在努爾哈赤時期或是皇太極時期即採用三丁抽一或五丁抽一,依戰事大小而定。20萬這個數字大概是進關的滿洲人口,關外還有不少,總的留人看家吧,要是讓人抄了後路,那就連退路也沒了,別忘了東邊有朝鮮。

但作者觀點與此不同。

我的看法有點不一樣,以當時危機的形式來說,不可能三丁才出一兵,而一丁一兵是最有可能的,女性完全可以扮演丁的角色。所以既然六萬多的八旗兵,那20萬的人口應該沒有太大問題。電視上好幾個歷史學家也都已經這麼說過。我想應該沒什麼大的出入。

作者認為:

首先,清初的滿洲人是沒有老齡化這個問題的,這屬於現代的社會現象套在古人身上。

其次,八旗兵10歲習武,13歲練騎射,15歲從戎,這就是狩獵民族一種習俗。

旗人就是軍人。不打仗,當白丁?

我知道入關時確實有60万旗人,但那其中除了滿人,還有漢蒙八旗在裡面。我們應該僅計算滿洲人口,而不是所有旗的人口。6萬多八旗兵,其中有15歲的小孩,也有20歲的哥哥,還有35歲的15歲小孩的爸爸。媽媽和姐妹照顧這一家兩代人的日常。由於滿洲女性獨立,不纏足,所以完全可以肩負起中原男性丁才能負責的工作。

12萬的中青男女戰時生了8萬多的小孩,總共20多萬人。沒什麼問題。

至於說在戰事不緊張的時候,無論抽幾丁出兵,讓其他旗人休息休息是可以的。但是打仗是絕對全員都得上的。明朝來犁庭掃穴,種族滅絕,其他族人都去戰場了,連女的都去了,然後,你在家待著,等著三丁抽一兵?那是不可能的。

hudere的觀點與上邊作者不同,是這樣認為的:

從這些年在各個滿網看到的信息來說,當時滿洲人口結構偏於正常,生育率並不高,既不老齡化,也絕不年輕化;再者你難道不用考慮人類當時的生活條件?也不用考慮歷次戰爭中的傷殘以及陣亡者的家屬還有其他原因上不了戰場的?

滿洲人很早就在遼東,鴨綠江兩岸開始耕種了,是商 農,牧,獵多重生產方式並舉的民族,並不是單靠漁獵一種,更不是無知的人所說的游牧民族。拿耕種來說,你以為女人強壯就可以全部承擔下來?不可能。我小時候跟著大人種過地,還是請拖拉機耕地,播種機播種,10來畝地從出苗到收穫,你想像不到一個女人帶倆小孩得有多艱難,除草都來不及,一個女人在那天寒地凍的地方趕上一頭牛,那時候產量又不高,能打幾顆糧食?再說狩獵,就是老獵手也不見得每次都有收穫,拿把獵槍出去都可能幾天連個兔子都遇不到,多數還得下套子,設陷阱,能不能捕到得看天意。就算圍獵也不是四季都能,還得放走帶小崽兒的母獸,一次所得夠吃幾頓可想而知。不種地的地方大多數人家還是主要靠放牧和養殖,數量少了不夠吃,數量多了你就得準備糧草過冬,也不是一個女人隨便可以完成的,。

戰爭中的繳獲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繳獲了能吃幾天?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前方口糧所需,士兵每次所帶口糧有限,超過十來天還得靠後方供應,沒有儲備戰爭就無法持續。實際上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時期就多次發生過大饑荒,可見當時從事農耕的人口有一定比例不小,努爾哈赤伐明以前明朝就曾多次侵佔滿洲人耕種的土地,既然有不少人家從事農業生產,就不可能幾乎所有的男人都去打仗,女人們參加零星戰鬥的有,上陣打大仗的沒見記載。全部壯年一起參戰,可能也就薩爾滸之戰,那時候努爾哈赤管轄20萬人口還差不多,還有海西等許多地方不歸他管,海西的實力也不次於那時的建州,

有戰爭就有傷亡,三四十年下來的有多少傷殘以及孤兒寡母?這些人不算滿洲人?上不了戰場不能吃撫恤?老人小孩也不算?

比如二戰末的日本,德國,蘇聯,十四五到四五十的男性差不多都當兵了,哪個的軍隊總人數也沒到全國人口的30%。你就是回到60,70年代的中國農村,100人里全部男性50,除去老人和小孩能有30個壯勞力就不錯了,這是高生育率時代,15以下的也就幫幫忙,有的四五十已經是疾病纏身了,還上戰場,走半道兒就交代了。按正常人口結構,20%的人口適合上戰場比較實際,但是適合不代表一下子都去,若僅僅30萬以下的人口,每次戰事陣亡一二百就會多出數百孤寡,就得撫恤,不撫恤誰跟你賣命,幾百次戰事下來數萬孤寡,占人口十分之一二,還能再徵調出多少人馬?

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是鮮卑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觀氣——薩滿原始氣運觀念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