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歷史要改寫?中國這四個考古發現直接改變了人們對歷史的認識!

歷史要改寫?中國這四個考古發現直接改變了人們對歷史的認識!

1.眾所周知,古代諸侯或帝王下葬時都會在屁眼裡放一個塞子,取封「九竅」之意,名曰「肛塞」。海昏侯自然也有。但海昏侯墓開棺之後,考古學家卻只找到了一個戰國時期的肛塞。這個肛塞通體圓潤,顏色微黃,上面有數十個圓球狀凸起,和遺骸骨盆重疊在一起,上面還附有未消化的香瓜子。在排除所有可能之後,考古學家最後得出一個奇怪的結論:海昏侯使用了一個戰國時代的二手肛塞...所以劉賀可能是中國最早有實物證實的「古董收藏家」了。

2.南昌漢代海昏侯墓自2011年發掘以來,出土1萬餘件(套)珍貴文物,對研究中國漢代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在劉賀墓主槨室文書檔案庫發現5200枚簡牘,另在主槨室各處發現110枚簽牌。據悉,目前對海昏竹簡的保護、研究還在進行中,隨著全部簡牘的修復、整理工作進一步開展和在此基礎上研究工作的深入,對海昏簡牘的內涵還會有新的發現。近日來自新華社爸爸的報道,劉賀墓出土簡牘初步釋讀。負責該項目的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所長朱鳳瀚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們在釋讀過程中發現了幾種古代典籍的失傳版本或較早版本,其中包括《詩經》《禮記》等儒家經典,這對於研究儒家學說及其經典的傳布、演變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3.「灞橋紙」的發現推翻了人們對造紙術的認知。考古發現早在西漢年間就已經出現了最早期的灞橋紙,而東漢的蔡倫只不過是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才成為了人們用來書寫的紙張。因此,蔡倫是改進了造紙術,而不是發明了紙。

4.敦煌文書中各種結社契約的發現,推翻了中國古代民間組織不發達的成見中國古代民間結社有很悠久的傳統,但史官系統卻很少記載,幸虧敦煌藏經洞讓敦煌民間結社的資料得以保存下來,讓人們在熟悉的政治史之外,了解到了社會更普遍的情況。根據敦煌遺書,唐宋年間敦煌地區的民間結社,全體社人大會是最有權力的,也是最高權力的運作方式。制定章程、修改章程,決定接納或開除成員,都要社員大會決定。結社的章程(社條)是最受尊重的,任何人沒有超越社條的權力。社人是平等的,結社的領導人(三官)是選舉產生的,他們在社條規定的範圍內從事組織工作。結社內部各種帳目是公開的,所以沒有辦法黑箱操作。民間結社是自願前提下的民間組織,章程是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結社的目的是通過組織互助,解決眾人都會遇到的生活困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的的哪點事 的精彩文章:

世界名畫賞析,中外超美寫實人體油畫美女欣賞,美的令人怦然心動
世界名畫.古典浪漫唯美現代人體油畫欣賞!美的不可方物!

TAG:文化的的哪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