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2018年凈虧近10億 「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敗下神壇

2018年凈虧近10億 「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敗下神壇

2018年凈虧近10億 「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敗下神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文 | 焦先森

用「去電影化」掀起多元化發展革命,沒想到卻陰差陽錯革了自己的命——僅以此句獻給剛發布2018年業績快報的華誼兄弟。

2月27日晚間,華誼兄弟發布2018年度業績快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華誼兄弟實現營業收入38.9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86億元,同比下降219%,而上年同期凈利為8.28億元。一年時間打出近20億元的收入落差,這是該公司自2009年上市以來首次凈利潤虧損。

而另一組數據更為直觀,截至2018年末,華誼兄弟的總資產為185.4億元,與期初相比下降8%,凈資產為87.03億元,比期初下降9.92%。對比巔峰時期800億元的市值,已實現了斷崖式下跌。

9年來首度虧損,是因票房不景氣+多板塊失利?

面對上市9年來的首度虧損,華誼兄弟在業績快報中將其歸因於電影主業及以外的多項板塊都存在失利現象。

一是主營板塊電影所獲票房不利,報告期內,華誼兄弟主要出品影片包括《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江湖兒女》、《找到你》和《雲南蟲谷》等6部,累計票房不足15億,排名第一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也不過入賬6.06億元,與過去的表現相去甚遠。如果沒有2017年末《芳華》和《前任3》計入19億元票房作為基礎,華誼兄弟的票房成績還將更加慘淡。

2018年凈虧近10億 「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敗下神壇

原因之二是電視劇方面基於資源整合、升級調整等原因,儲備的項目尚在製作,未能於報告期內實現完片播出,收益預計將在以後年度體現。

其三則是報告期內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收入較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各項目推進進度存在時間性差異,導致收款進度在各年之間有所差異。

華誼兄弟還表示,按相關規定對包括商譽在內的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導致資產減值損失與上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但更多的分析文章將華誼兄弟折戟的原因對準其在電影產業的布局和眼光,「去年的極大熱門檔期都難見華誼旗下作品,同時華誼還缺席了異常熱鬧的春節檔。」

更隱晦的影評人祭出了孔尚任,暗指華誼兄弟危機早伏,「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眼賓客,眼見他——樓快塌了。」

「去電影化」是華誼套路,綁馮小剛也是華誼套路

1994年成立的華誼兄弟在三年後因投資馮氏賀歲片而打響招牌,隨即進軍電影電視、藝人經紀、音樂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九年後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開啟了他們最好的時代。

截止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時,華誼兄弟幾乎積攢了影視圈的半壁江山——75位股東除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李冰冰等一眾當紅影視明星外,還有馬雲、江南春等一批耀眼的商業明星;在演藝資源上,手握雙冰一周、曉明鄧超等76位明星;其國產電影票房份額僅次於中影集團,成為業界響噹噹的存在。

2018年凈虧近10億 「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敗下神壇

但盛極必衰的規律似乎過早降臨,在極盛時期的2009年,王中軍就提出「去電影化」戰略,並在4年後升級為華誼兄弟的主要發展方向——實現「去電影單一化」。

也許王中軍的本意是「除電影外,發展互聯網、實景娛樂、衍生品周邊、投資基金,使收入來源多樣化」,但業界解讀出的卻是「華誼不再拍電影」了,從2014年到2016年,華誼兄弟出品的影片開始顯得青黃不接。

2014年,拿得出手的只有票房2.3億元的《撒嬌女人最好命》,2015年重啟電影戰略後,也只堆出了16.8億元的《尋龍訣》,值得一提的是,華誼搖錢樹馮小剛在這一年炒作出的《我不是潘金蓮》,票房也僅4.82億元。

2016年,華誼兄弟的電影票房終被光線傳媒以一倍的差距超越,電影行業老大開始跌落神壇。

更早跌落的則是收入比排名第二的經紀業務,2010年前後,華誼兄弟經歷了內地第一經紀人王軍花率團出走後的第二次陣痛——章子怡、范冰冰、李冰冰、周迅、葛優等紛紛離開華誼自立門戶,這也是促使華誼兄弟提出「去電影化」的原因之一,其背後,是華誼兄弟的野心——要實現多元化發展,斬斷集團對單個導演和明星的依賴。

來自票房的沉重打擊讓華誼兄弟意識到,要實現發展,聚焦電影,沒有幾個明星拉大旗做搖錢樹還真不行,於是在2015年,華誼兄弟謀划了一筆大生意,以7.56億元高價收購了一個賬面金額僅1000萬元的娛樂公司的7成股權——浙江東陽浩瀚娛樂有限公司就此浮出水面,其背後李晨、Angelababy、馮紹峰、杜淳等六個明星股東則是交易的關鍵。

2016年,這種遊戲以10萬倍的溢價又進行了一次,這次的收購價是10.5元,所瞄準的搖錢樹則是公司老闆馮小剛,彼時,這家公司賬面上僅有1.36萬元,負債1.91萬元,是個名副其實的負資產公司。

所幸這兩筆交易為華誼兄弟鎖住了電影營收,2017年,集團全年營收38.71億元,其中引進、出品影片票房高達51億元。對華誼兄弟而言,「去電影化」雖帶來了主營業務的下滑,但卻也布局了不少商機。如手游企業掌趣科技、銀漢科技,直播機構英雄互娛,華誼兄弟總共投入資金逾27億元。

眼見2018年華誼兄弟也將高歌猛進,說不定可以重回影視圈老大的序列,可惜2018年,他們的搖錢樹馮小剛選擇了高調拍攝《手機2》。

馮褲子把片名改成《朋友圈》,華誼兄弟攤上了崔永元。

涉陰陽合同事件,華誼兄弟市值5個月跌百億元

2018年前三季度,華誼兄弟利潤為3.28億元,到2018年年底,年度虧損逾9.82億元,也就是說,最後一個季度就虧損了13億元。

2018年凈虧近10億 「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敗下神壇

2018年5月,因范冰冰一條以「武月」名義發布的微博,引來了前央視名嘴崔永元對華誼兄弟出品的電影《手機2》的怒懟,並最終將《手機》作為「手雷」引爆,炮轟影視明星陰陽合同的問題震蕩了整個娛樂圈。

在國家稅務總局發文責成清查影視企業偷漏稅問題後,6月4日,A股影視板塊20隻全線下跌,佔比近九成,一天市值就蒸發了114億元,而出品方華誼兄弟直接跌停,市值蒸發22.75億。

6月6日,華誼兄弟發布《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股東部分股份質押及解押的公告》,其中提及王忠磊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計被質押共計142,799,999股,占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總股本的5.15%等說法引起各方質疑,一時間「避稅」、「洗錢」、「質押式套現」等負面新聞不斷爆出,華誼股價再次下跌。

面對市場質疑,華誼兄弟接連發布了澄清公告,但並未起效,截止6月15日,華誼兄弟股價再度創五年來最低,半個月時間其市值縮水47億元。儘管事件的調查結果尚未公布,但投資人已開始用腳投票,4個月後的10月9日,華誼兄弟的股價已經不足5元,市值不足140億,跌幅過百億元,比巔峰時期的800億跌去了八成有餘。

高負債率含隱憂,2019年影視仍未主要營收來源

跨入2019年,華誼兄弟首先要解決的是資金問題。據華誼兄弟2018年三季報,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華誼兄弟的資產負債率為45.57%,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已存在一定的償債風險。2019年1月29日和2019年4月11日,華誼兄弟發行於2016和2018年的兩筆債券將先後到期,合計規模達29億元。

這讓華誼兄弟在1月完全圍著錢在轉,據媒體報道,1月8日,華誼兄弟連發多條公告,擬以持有的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娛樂、英雄互娛、浩瀚影視、華誼影城(蘇州)股權、海南3套別墅等資產提供質押擔保,向浙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4家銀行申請共計23億元的綜合授信,並為2018年10月向招商銀行申請的2億元綜合授信提供補充擔保,5筆綜合授信金額總計約25億元。此外,1月24日,華誼兄弟獲得阿里影業7億元借款,借款期限為5年。

1月29日,華誼兄弟公告,公司已按期兌付了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全部本金22億元和本期計息利息0.9416億元,合計22.9416億元;本次中期票據的本金及利息已全部兌付完成。

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在31日下午接受機構調研時發言表示,「經歷過2018的觸底重建,我會帶領華誼兄弟在2019年重新出發」,他表示,2019年華誼兄弟一個方向是資產處置,會逐步剝離和電影、實景關聯較弱的業務與資產,回籠資金、優化債務結構,把這些錢拿來把內容製作做好做強。

2018年凈虧近10億 「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敗下神壇

而另一個方向則是「電影+實景」,根據快報顯示,2019年,華誼兄弟的業務規劃再次偏向影視方面。其中電影方面,馮小剛的導演IP仍是掘金重點,電影《八佰》和《偉大的願望》都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根據現象級手游改編的電影《陰陽師》和《兩萬里計劃》也將陸續開機。此外,影視劇方面,報告期內將有《古董局中局》系列等為代表的多部作品亮相。

同時,作為首家進軍實景娛樂的影視公司,2018年,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華誼兄弟(長沙) 電影小鎮全面開園;2019年還將建成開放南京、鄭州、濟南等項目。但這一行業國內尚無大型電影IP承載,能發展到什麼前景,尚是個未知數。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