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養出白眼狼別怪孩子!幼兒期已經有「跡象」

養出白眼狼別怪孩子!幼兒期已經有「跡象」

別悄悄養了白眼狼還不知情。

有一次,我帶孩子在外吃面。鄰桌有一位爺爺帶著胖嘟嘟的孫子吃面。老人六七十歲,頭髮花白,小孩6,7歲的樣子。爺爺上廁所時,服務員剛好把牛肉麵端到爺孫倆的桌子,小男孩一邊扭頭瞟著廁所的方向,一邊偷偷地把爺爺碗里的牛肉片,全部夾進了嘴裡。爺爺回來後開始吃面,吃了幾口後嘟噥:「咋這面沒肉呢?」孫子默不作聲,爺爺吃到快見底時,竟然發現碗里有一塊肉,最後夾到孫子碗里。

養出白眼狼別怪孩子!幼兒期已經有「跡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在一旁看得有些難受,「這孩子怎麼能這樣對待自己爺爺呢?」

為什麼會有不孝順的孩子?常見三種原因

網上經常有這樣的一些事件,兒子把年老的殘疾父親丟棄路邊,女兒騙光了老母親看病的錢,孫子偷偷往奶奶的飯碗里放殺蟲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孝順的孩子?

原因1,孩子缺乏教育

養出白眼狼別怪孩子!幼兒期已經有「跡象」

我們知道,5,6歲前的孩子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看似是品格問題,其實是心理特徵。這種心理特徵下的行為,和一些小寶寶一看到別人手裡的玩具有趣就要搶,是相似的,因為他們優先自我滿足,還不懂得顧及他人。所以,我們常見到一些年幼的小朋友會在吃飯時把飯桌上最可口的食物吃掉,或在他們的爺爺奶奶午睡時故意大吵大鬧。如果父母或其他養育者不加以教育和引導,那麼孩子就養成了「優先自我滿足,不顧及他人」的習慣。

所以,小朋友越小越不懂「孝順」,需要父母從小教導,養成孝順老人、尊敬父母的習慣。

原因2,孩子情感冷漠

養出白眼狼別怪孩子!幼兒期已經有「跡象」

有一些孩子,從小得不到大人的關愛,例如有些寶寶長期哭鬧得不到回應,父母毫不關心孩子們的需求,喜歡嘲諷、挖苦孩子,甚至採用吼叫打罵的方式養育孩子……「白眼狼」經常是這樣養大的,這些孩子缺乏安全感、內心孤獨又冷漠。因為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不到愛,所以他們不僅不懂得愛別人,他們也以相同的方式對待父母和家人。

所以,如果你想孩子未來愛你,你也要愛孩子。

原因3,父母壞榜樣

養出白眼狼別怪孩子!幼兒期已經有「跡象」

小時候,鄰居家有個媳婦對婆婆苛刻,不準婆婆喝她煮的水,老太太80多歲了,還要駝著背到井邊挑水回家煮。後來老太太去世了,用過的光滑扁擔還在,媳婦想燒掉。這個媳婦的5歲孩子攔住了,還把扁擔放進了自己房間的床底。孩子的媽媽困惑不解,孩子說:「我要留著以後給你用。」在場的親戚笑出聲,孩子的媽媽臉色一陣白一陣紅。

父母的行為榜樣是孩子的活教材,父母們的不良行為,能被孩子們輕易地學會,成為孩子自身的行為習慣。所以,如果父母對老人苛刻,孩子未來也會成為父母的翻版。

養育孝順孩子的最好做法?

最壞的教育是榜樣,最好的教育也是榜樣。有一個美國華裔孩子,名叫Kenneth Shinozuka,他的爺爺患老人痴呆症,經常會走出門不懂回家。父母很擔心爺爺,姑姑更是晚上不敢睡。Kenneth從4歲開始,就夢想有個「爺爺出門報警器」,後來真的被他研究出來了。這個被使用在襪子的感測器的準確率達到了100%,如今成功保護爺爺多達900多次。

養出白眼狼別怪孩子!幼兒期已經有「跡象」

大人們關愛孝順老人,孩子也輕易學會關愛孝順老人。有個詞叫「泡菜效應」,蔬菜放在臭水中一段時間,蔬菜會發臭腐爛;蔬菜放在辣汁中一段時間,就能變成又香又脆的泡菜。小朋友在一個家庭中的成長,也有相似的「浸染」效果。父母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老人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的大腦輕易地「記錄」和「採用」。一個孩子的成長,最先是通過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語言達成行為的塑造的,所以爸爸媽媽平時表現出來的動作和行為尤其重要。當父母關心老人、尊重老人,為老人分憂、親切交談,孩子們也會在生活中「重複」父母這樣的行為,那麼孩子的良好品格也就養成了。

據說,在南美洲有一種像麻雀的鳥,當它們年老了,它們的孩子會把身體彎成「吊床」,讓父母躺上面安然入睡……這大概是世上最幸福的親子情感了。

希望你家也將擁有!


關鍵字:不孝順、品格培養、親子情感、親子關係、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請避免:孩子開始塗鴉畫畫時,很多父母都犯的一種大錯
越遲說話孩子越蠢?不!爸媽很可能犯了三種錯誤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