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救過唐朝皇帝,卻遭到排擠,憤而割據一方,自立為帝

此人救過唐朝皇帝,卻遭到排擠,憤而割據一方,自立為帝

885年,剛剛返回長安城的唐僖宗驚魂未定,就被迫再度逃離京城。原來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與宦官田令孜爭奪鹽池,從而引發戰爭,「重榮召晉兵犯京師,僖宗幸鳳翔」。唐僖宗覺得鳳翔也不安全,於是「移幸興元」。在此期間,出現了一位護駕功臣,他救過唐僖宗,後來卻遭到排擠,最後割據一方,自立為帝!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此人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前蜀的開國皇帝王建!王建是許州舞陽人,長得相貌堂堂,「隆眉廣顙,狀貌偉然」。王建年輕的時候,是橫行鄉里的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王建一度成為成為逃犯,之後參加軍隊,「後為忠武軍卒,稍遷隊將」。

880年,黃巢率領義軍攻陷長安城,唐僖宗倉皇逃亡蜀中。之後唐朝組織軍隊與黃巢作戰,其中就包括王建所在的忠武軍。此時王建已經成為忠武軍的八位都頭之一,領兵一千人。之後忠武軍發生分裂,王建等五位都頭率軍進入四川,投奔唐僖宗。「唐僖宗非常高興,「以屬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令孜以建等為養子」。

唐僖宗返回長安後,對王建等人非常信任,任命他們統領神策軍(即禁軍)。王重榮進犯長安,在逃亡興元的過程中,「以建為清道使,負玉璽以從」。當時棧道被燒,道路難行,「建控僖宗馬,冒煙焰中過」。晚上休息的時候,唐僖宗枕著王建的膝蓋就寢,「既覺,涕泣,解御衣賜之」。

但是隨著義父田令孜的失權,救過皇帝的王建遭到了排擠。宦官楊復恭成為左神策中尉、觀軍容使,他上台後,「斥令孜之黨」,王建被迫離開神策軍,擔任利州刺史。此時的王建對唐朝已經失去信心,他來到利州後,招兵買馬,網路人才,積極擴充實力。經過十年的努力,王建完全掌握了西川、東川,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大部分地區。

朱溫廢掉唐朝皇帝後,自立為帝,建立後梁政權,還派遣使者招撫王建。王建拒絕承認後梁的正統性,反而寫信給其他割據政權,號召起兵,討伐朱溫,不過「四方知其非誠實,皆不應」。在這種情況下,王建有兩條路可選,其一自立為帝,其二繼續打著唐朝的旗號,王建選擇了第一條路。

907年9月,王建率領官員、百姓痛哭三日,表示對唐朝滅亡的悲傷,然後即位稱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別看王建出身草莽,沒啥文化,但他卻很尊敬讀書人,「蜀主雖目不知書,好與書生談論,粗曉其理」。許多唐朝的文人都逃到四川避難,王建都予以重用,「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遺風」。

在王建統治期間,前蜀境內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可以說是亂世中的一片凈土。918年,71歲的王建病死,其子王衍繼位。王衍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昏君,在位期間驕奢淫逸,最終丟掉了父親辛苦建立起來的江山,正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

參考資料:1.《舊五代史》;《新五代史》;3.《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囂張的王爺:多次密謀造反,皇帝不處罰,還大加封賞
朱棣最敬畏的名將:為拉攏此人,他不惜犧牲女兒的終身幸福

TAG:縱橫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