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Voice:大肆渲染「Momo 挑戰」,可能加劇了不該存在的恐慌

#Voice:大肆渲染「Momo 挑戰」,可能加劇了不該存在的恐慌

#Voice:大肆渲染「Momo 挑戰」,可能加劇了不該存在的恐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由一個驚悚的玩偶頭像和一段教唆自殘甚至自殺行為的文字組成的「Momo 挑戰」是近來網路上最令家長擔憂的話題。人們擔心孩子受到挑戰的驅使,真的做出傷害性的舉動。不過,根據《衛報》的消息,「Momo 挑戰」是一起惡作劇,並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反而是媒體對恐慌的渲染加劇了它的負面影響。

BBC 在去年就報道過通過 WhatsApp 而在世界範圍內引起關注的「Momo 挑戰」。在這項挑戰活動中,人們被要求撥打陌生人電話等一系列挑戰,如果不配合,就會收到一些暴力圖片及個人信息即將被泄露的威脅。當時報道還提到了幾個可能與挑戰相關的號碼。不過,直到現在,挑戰背後的始作俑者仍然是一個謎,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人們的恐慌。至於那個與挑戰一起出現的詭異圖片,它與挑戰本沒有關聯,是以怪誕收藏品出名的日本東京銀座香草畫廊(Vanilla Gallery)2016 年一個展覽上的一件展品。

「Momo 挑戰」在最近一周又成為了熱門話題。Facebook 上有家長表示,孩子在觀看 YouTube 兒童頻道或玩遊戲時會看到突然彈出的「Momo挑戰」,它讓孩子做一些「有趣的事」,從最初躲迷藏、打破雞蛋,慢慢升級至包括偷吃家中的藥片、開煤氣爐、自殘等在內的危險舉動。卡戴珊還通過 Instagram 向 YouTube 喊話,希望後者撤下平台上與「Momo 挑戰」相關的視頻。

不過,YouTube 方面表示,平台上並沒有發現與挑戰相關的視頻。即使真的存在,它們也會因為違背政策而被立刻撤下。

《衛報》援引慈善機構撒瑪利亞會發言人的話稱,目前並未發現與 Momo 相關的自殺行為。

英國網路中心關於仇恨內容的負責人 Kat Tremlett 對《衛報》表示,就算是從最大的善意出發理解這件事,對不完全了解信息的情緒性報道反而還是會加劇它的負面影響。

「為了讓它不再是個問題,我們基本上必須要停止談論它了。」

Kat Tremlett

Momo 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與之類似的「藍鯨挑戰」。它緣起於俄羅斯的社交網路,教唆參與者在 50 天的時間內完成一系列有害的任務,以自殺作為結尾。雖然它與數百起自殺行為被聯繫在一起,不過,後來的報道稱,不能證明挑戰對任何一起自殺有決定性的影響。

《大西洋月刊》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這些挑戰都有類似的模式:本地的新聞機構誇大一個孩童間的話題,然後憂心忡忡的父母會通過社交網路發聲。商業品牌和 KOL 也會加入進來,試圖把這個話題變成發揮自己影響力的機會。雖然孩子們大多會對父母的擔憂表示不屑,不過對擔憂的吐槽會加劇原本的憂慮。而一些孩子還可能因為參與到嘲諷的活動中誤傷。

如果家長認為,停止「Momo 挑戰」就能夠確保孩子不受到傷害,那麼他們可能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了。

整個「Momo 挑戰教唆孩童自殺」事件,就好像是把披頭士專輯倒過來放會聽到撒旦的數字版本。陰謀論反而為凈化 YouTube 上對青少年有害的內容幫了倒忙。

記者 Ben Collins

題圖來自:Faceboo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巴黎公園開始取消遛狗禁令,為的是讓公園更受歡迎
那個確定的時代已經結束,而理性的聲音也越來越少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