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讓學術失信者寸步難行

讓學術失信者寸步難行

3月2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拋出了近期媒體曝光的學術不端等問題,再次引發了公眾對於高校學術不端的高度關注。在新聞發言人的回應中,「讓失信者寸步難行」等話語無疑傳遞出人們的共識。

高校作為知識生產、學術創新的策源地,負有維護學術聲譽和誠信體系的天然使命。人們之所以尊崇高校,不單單是其教育層次的層級之高,而是更為看重其人類文明燈塔、社會進步象徵的價值標杆。倘若擔負有立德樹人使命的學者,都把學術看成隨意的事情,視為物化的資源,那必然背離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育人宗旨。

回過頭來審視,高校作為價值引領的風尚之地,師生主體理當擔起維護學術、捍衛誠信的大義。學術本就是帶有前沿性、探索性的領地,理當履行誠實守信之「榮譽守則」。學術不端不單單體現施行者個人的德行品行,更會影響到科學堡壘的堅固地位,波及社會誠信體系的價值構建。在高等教育領域,無論如何強調學術誠信的價值都不為過。高校應著力構建基於誠信的制度體系,形成師生的質量文化訴求,突出誠信立身的本體內在,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如此這般,方可在高校內形成一股強有力的制度文化、誠信意識,形成一股強大的慣性和自律,進而逐步輻射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生態文明思潮。

我們必須認識到,學術不端直接影響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關乎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在高校營造學術誠信氛圍,構建更加堅固、更為科學的學術誠信制度,事關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學術誠信不僅是某位教師或學生的私事,更關係學校的整體聲譽,影響著國內外教育界乃至全社會對學校的評價,可謂茲事體大,萬萬容不得半點馬虎和懈怠。

針對學術不端等問題,當從學術道德的原初本義去探尋良策。就「學術道德」四字而言,「學」與「德」共同朝向「德行修為」;而「術」與「道」則要用法律制度予以規範。以法律制度和德行修為兩大視角去杜絕學術不端等行為,不斷改進科研監督和評價體系,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學術的嚴肅性和公信力。

誠信體系的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應當儘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建成全國信用共享平台,將那些失信投機、學術不端者,與高校的聘用升遷、項目課題申報、成果獲獎評定等逐步掛鉤,與整個社會信用體系互通相連,以對其形成強有力的道德輿論場壓力和社會約束力氣場。

此外,還要加強誠信教育,健全行業規範,形成對學術不端行為強有力的一系列聯合懲戒機制,堅決斬斷學術不端的灰色產業鏈,推進整個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失信者在這些領域寸步難行。

(作者系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04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加強黨的領導 凝聚強大合力 紮實推進吉州區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
「西北優勢」讓青少年享受更長「雪趣」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