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通往教育的美好之路

通往教育的美好之路

讀完湯勇的新著《教育可以更美好》,筆者不由得進入了遐想之中。教育應該是美好的,但現實中受種種因素的制約,美好的教育總是有距離感。那麼,教育能從「不完美」的實然狀態向「更美好」的應然狀態轉變嗎?

本書的作者做過教師、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目前擔任全國級學術團體的負責人,因此有著較為開闊的視野,對教育問題有著深刻的理解。

學生應該有美好的生活

毫無疑問,過上美好生活應該是學生的權利。但現實中,很少有學生過上美好生活,有些學生甚至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儘管減負的呼聲從未停歇,但作為減負終端的學生,並沒有真正的獲得感,很多學生還是埋頭於做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補習班。很多家長以「現在吃苦」是為了「將來幸福」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剝奪了學生美好生活的權利。

寒暑假、節假日,本應是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一段美好時光,孩子們應該可以放鬆身心、盡情玩耍,然而在現實中,很多學生卻被綁在「應試」的戰車上,在不斷的「趕場」中弄得身心俱疲。

如果一個人的童年時代不幸福,長大以後也很難幸福。書中的很多文章在為讓學生過上美好生活呼籲。作者認為,孩子們有一個什麼樣的童年,就會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並呼籲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包括校長、教師,還有家長,應該還給孩子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童年,決不能讓分數綁架他們的童年。同時,作者認為,具備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在複雜局面下的應對能力、面對危機的快速處理能力以及經受失敗後的抗風險、抗摔打能力,還有不斷挑戰自我的創新能力、承擔責任的能力,這些都是孩子們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是他們過上美好生活不可缺少的能力。

作者非常關注學生的減負問題,提出了積極而有效的應對主張,並結合他在加拿大進行教育考察時的所見所聞進行分析。作者認為,儘管加拿大的學生負擔要比中國孩子重,但加拿大的孩子並不認為這是負擔,反而還要給自己加擔子。其實這就是學生的「讓我學」和「我要學」的區別。基於這樣的思考,作者提出:「我們的一切教育活動,都應該圍繞激活和喚醒孩子體內的生命內力這個巨大寶藏來進行,如果最終沒有激活和喚醒這個寶藏,僅僅靠外在的知識灌輸,僅靠外因的作用,僅靠無休止甚至是殘酷的競爭,註定我們一切的教育活動都是低效或無效,甚至是失敗的。」作者認為,要使減負真正能行之有效,還需要更多人形成這樣的共識:減負要從單純物理時間和物理量的減少,升級為單位時間、單位量上所獲價值的提升、所獲效益的增加。

教育應該找到回家的路

在書中作者提到,辦教育,最根本的就是按照教育規律辦事。因為,教育有自己的規律,完全可以讓教育回歸本真,回歸自然,回歸人性,回歸常識,完全可以辦出孩子們喜歡的學校,完全可以做出孩子們嚮往的教育,完全可以做出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

作者認為,教育很多東西並不深奧,也不神秘。有效的教育往往就在身邊,鮮活的教育往往就在眼前,美好的教育往往就在日常的生活中,最生動的教育往往就在師生動手的實踐與創造中。因為,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是人,是全面發展的人,是將來的社會人,是未來能夠獨立生活的人,是各行各業的合格公民。可見,把教育的一切融入生活中,讓教育走進生活,貼近生活,這樣的學校才是好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找到了回家的路。

在提及教育的價值和作用時,作者認為,應該把外在世界的一切轉化為個體的生活世界,讓其進教育、進校園、進課堂,成為鮮活的教育內容,讓教育構建起與世界、與社會、與現實的活潑生動的聯繫,改善教育的品質,提升教育者的素養,浸潤受教育者的身心。只有如此,教育才會變得美好而有意義。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如果我們把教育的終極目的看成是獲得一時的高分,獲取一個單一的名校敲門磚,那麼教育無疑會走上歧路。作者認為,教育的終極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相應文化知識,還應該收穫健全的人格、健美的身體、健康的心態,特別是要有一顆平常的、善良的、富有責任、充滿愛的心,在他們面對未來生活時,能夠自信人生,闊步前行,獲得快樂洒脫、有質量和尊嚴的人生。其實,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要遠離教育的GDP思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之路。

教師應該真正獲得尊重

「教育因你而美好」是作者對教師的定位。的確,沒有好教師,就沒有好教育。作者認為,三尺講台雖然很小,但是教師的責任十分重大,什麼樣的教師站在講台上就決定了學生有什麼樣的品質,誰能有幸遇到一位好教師就決定著誰將來會有更多獲得美好人生的機會。做一個卓越而幸福的教師,讓「教育因為你而更美好」,是作者對教師的美好祝福。

雖然全社會一直在倡導尊師重教,要讓教師成為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但現實中,尊師重教並沒有真正落實,侵犯教師合法權益的行為屢禁不止。如何讓教師過上美好生活?這也是美好教育生活的應有之義。書中,作者有多篇文章為教師仗義執言。如《不可任意剝奪教師的休息權》《評優考驗教育人良知與智慧》《更應給教師減負》……

作者呼籲給教師空間,為教師賦能,讓教師成為教育的主人翁,把教師的心凝聚在一起,喚醒教師的工作熱情,釋放和挖掘他們內在的潛能。他呼籲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為教師發聲,對於涉及教師問題的舉報,應該深入調查,而不是人云亦云,為了息事寧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遇到事就拿教師開刀。作者呼籲要為教師減去不合理的負擔,對於各種形式的進校園,教育行政部門要管起來,不要讓教師陷入各類與教育教學工作無關的瑣碎事務中。

當然,教師受尊重,也要靠自己來贏得。在書中,作者也提到了教師如何提高專業水平,贏得學生和家長的尊重。他認為,教師要加強自身的職業認同,充分認識到日常工作中可能面臨的困惑和挑戰,提高師德修養。這樣,教師可以單純地做事,可以創造性地做事,可以做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事。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教科所)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04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炒作漢字改音誤導公眾朱昌俊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