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密折曝出,上面的文字令人動容,學者:重塑雍正形象

雍正密折曝出,上面的文字令人動容,學者:重塑雍正形象

雍正,在清代尤其是晚清時期,幾乎都是以「陰鷙、寡恩、狡黠、多疑」的面目存在。但凡提及雍正,清代古籍中不乏「弒父逼母」「凌迫諸弟」的傳說,即便是死,也被冠以呂四娘斬首說,尤其在《呂四娘》典故中,雍正可謂面目全非。據載明末秀才呂留良滿腹經綸,是名滿一方的大儒,因其處處斥滿清,故致家門蒙受災禍。呂府被抄,呂氏家門老小盡皆獲罪,死難離喪。呂留良的小孫女呂四娘正好隨母遠在異鄉,故而躲過了滅門之禍。立志為家門洗冤的呂四娘,在黃山拜師學藝,頂風冒雨苦練10年後,呂四娘下山尋找時機。

呂四娘喬裝打扮住在了宮城外的妙音庵中,眨眼之間已是落葉翻飛的深秋,雍正出宮賞秋,正巧路過古庵。是夜,雍正召宮嬪入內,呂四娘趁機調包,被太監抬進了雍正所在的宮殿,待眾人退出後,呂四娘一個筋斗翻飛出來,只消一個瞬間,就取其首級,悄然遁出城,次日宮中就傳出雍正駕崩的消息,乾隆還給父親鑄造了金頭下葬。這一典故如此荒誕不經,但在彼時的清人口中可謂津津樂道流傳甚廣。《清史稿》明確提及,雍正駕崩時,內侍太監及張廷玉、鄂爾泰、果親王等人都在身邊,故而呂四娘一說完全屬於虛構臆想,不著邊際。

清史學者曾表示,雍正晦澀的形象始於其即位,而且終其餘年,都沒能消散反而越描越黑。《清世宗奪嫡考實》記載,雍正在康熙晚年,確實曾經暗中積極經營儲位,但身為排行較前且老練成熟的他來說,無可厚非甚至天經地義。康熙四十八年,胤禛(雍正)即被加封「和碩雍親王」,彼時八阿哥胤禩勢眾,老十四亦後來者居上,受父器重,胤禛謀儲可謂不得不謀,不得不爭。康熙對此心如明鏡,並在六十一年連番差遣胤禛替父祭天祭祖,其中深意不言而喻。康熙諸子能文能武可謂個個都是棟樑,雍正能從中勝出,絕非僅僅依靠心術,他的能力、務實及識人馭人之能,都是重要的因素。

然而,不知為何,康熙雖屬意胤禛,卻終其咽氣,也沒能給出明確胤禛身份的詔書(現存康熙遺詔已證實並非其本人手跡,故算不得數),這也是雍正招惹一世猜忌的開端。緊隨其後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人的際遇,都將雍正置入難辨是非清白的境地。而對於這一切,乾隆一直模稜兩可,只是處處強調自己是祖父康熙欽定的隔代繼承人,他巧妙的略過了自己的父親雍正,沒有為之辯白,也耐人尋味。當然隨著更多的清代史料尤其內務府密檔、奏摺的發現公布,人們愈發的發現了那個真實存在過的雍正,是何許人也。

雍正得以保存下來的硃筆御批奏摺多達4萬1千多件,這些奏摺是雍正半生的見證,字裡行間,他為人如何也能略見分曉。看這些奏摺,學者發現,雍正不似康熙乾隆那般「惜字如金」,動不動就「知道了」,而是喜歡「長篇大論」,讀起來情真意切至情至理,一個鮮活的雍正躍然紙上。在李衛的奏摺中,雍正寫到「阿彌陀佛,好險啊!真是累了你了,朕和怡親王都心疼你到落眼淚」,要是李衛有喜事趣事奏來,雍正竟「好事好事,閱而不悅那真是呆了」,可謂真切而俏皮,在古時候,任何一個為人臣的看到的這樣話,竟猶如親人、朋友之間的關懷唱和,都能倍覺感動吧。

在更多的奏摺批語中,雍正則展現了關懷子民的一面,在給河南巡撫石文焯的批語中,雍正說「凡有累民之舉,概令據實奏告,爾等竟置若罔聞,朕唯仰天淚下,亦無言可諭也」,此處可謂聲淚俱下至情至理的勸告諸臣要盡心辦差為民。田文鏡受人蔘時,雍正立即寫「金剛不能撼動朕絲毫,妖怪不能惑朕一點」寬慰,言下之意絕對挺你。

而對於誇讚諂媚之言,雍正回復「此等迎合之舉皆不必,此等多事,朕皆不喜」,「凡事最重要的是務實,萬不可頌讚」云云,這符合雍正務實的風格,絕對杜絕在奏摺中拍馬屁。僅僅是這些是奏摺文字,就令人感受到雍正圖治的迫切苦心,他確實是有清一代諸君中較為出色的,也應該遠遠勝過了乾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記 的精彩文章:

安徽發現雍正心腹張廷玉之墓,墓地挖開,專家:顛覆乾隆形象

TAG:青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