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為什麼很多事我們總是記不起來?

為什麼很多事我們總是記不起來?

54-46 (Was My Number)

 Below The Bassline

Ernest Ranglin 

00:00/05:53

利維坦按:說來還算幸運,我對過去痛苦的記憶似乎總是傾向於「記不住」,但對於其他很多事卻有著細枝末節的還原:當然,這裡似乎包含了反覆回憶導致的細節提取,同時,對這些記憶的提取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錯誤記憶。這大概也是記憶最迷人也最令人困惑的地方。

但是,我們的記憶真的可以用「提取/調取」來表述嗎?這聽起來像是電腦中存儲的信息,只要指令對位,便可以像從圖書館裡抽出一本書來一樣。有不少學者質疑這種說法,他們認為,我們的記憶是分散「存儲」在各個神經元內部的,當我們想起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的時候,動用了大量神經元,而這個人或事情是分散存儲在多個神經元上的,這種「記憶存儲」是隱式的,你不能找到某個神經元是存儲這個人或事的(也有研究找到了這種神經元的,但現在還有爭議)。

文/Daniel Kolitz

譯/莎欏雙鼠

校對/苦山

原文/gizmodo.com/why-do-we-forget-1831865406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莎欏雙鼠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生活就是一個遺忘的過程——各類賬號、姓名、鑰匙和錢包的準確位置、孩提時代以來的朋友、熱門電視劇中的邊緣角色、內行才聽得懂的笑話、過去的雄心壯志、民族歷史等等,都會在生活中為我們所逐漸忘卻。人類就是這樣:掌握著驚人的科學和技術,記憶卻像魚缸里的金魚那樣短暫(編者註:有關金魚記憶只有3秒或7秒的說法由來已久,但該說法已遭到普遍質疑)

不過,我們也知道,每一種缺陷其實都是為了實現某種更重要的適應性目的。因此,當我們絞盡腦汁,努力回憶今天究竟應該干點什麼(之前明明記得)的時候,很值得問上一句:為什麼總這樣?為什麼我的記性總是這麼差呢?我們為回答這個問題,請教了數位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

泰雅·薩德哈(Talya Sadeh

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遺忘和記憶實驗室主任,大腦和認知科學助理教授

我們為什麼會遺忘那些曾經記得的事物?多年來,研究者們一直試圖在兩種可能的解釋中作出決斷。第一種可能是,記憶就像褪色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衰退。第二種可能是,相似的記憶之間會互相干擾。例如,在同一天結識許多新朋友,我們就有可能忘記其中的一些面孔,因為我們腦海中的這些相似臉龐記憶會互相干擾。

圖源:維基

近來出現的一些科研證據表明,遺忘發生的原因既可以是記憶自然衰退,也可以是相似記憶之間互相干擾,取決於負責具體記憶的大腦結構。海馬體(the hippocampus),這個對記憶相當重要的腦部結構,擁有一些獨一無二的性質。這些性質賦予了海馬體區分相似記憶的能力。因此,依賴海馬體的記憶不太可能互相干擾。然而,這類記憶會快速衰退。另一種負責記憶的腦部結構,鼻周皮層(the Perirhinal cortex),區分相似記憶的能力就沒有海馬體那麼強。因此,依賴鼻周皮層的記憶更有可能互相干擾。

「記憶就像褪色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衰退。」

圖源:Imgur

尼科爾·朗(Nicole Long

弗吉尼亞大學長期記憶實驗室主任,心理學助理教授

由於會導致我們遺忘人生經歷的因素有許多,有些經歷能夠久經時間考驗而另一些卻只能隨時間推移而慢慢淡忘的確切原因,就成了大量心理學、認知學和神經科學實驗室經久不衰的研究課題。

為什麼互相介紹之後,我們馬上就忘了新朋友的名字?這種遺忘的起因很可能是疏忽大意。我們對這種介紹的「流程」實在是太熟悉了,於是,甚至在對方說出名字之前,我們就開始「走神」,或者說不再集中注意力了。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推薦在面談的時候反覆提及對方的名字——重複姓名會提高自己注意到它的可能性,幫助後續記憶。

為什麼你會忘記自己把車停在哪兒?這種遺忘的起因很可能是干擾。你每天都會把車停在特定位置,但因為空位的關係有時不得不作出改變。你的大腦在車和停車位之間構造了一種聯繫,或者說關聯。當你下一次想到自己的車時,大腦就會回憶起,或者說讓你回憶起過去的許多關聯。接著,你就得仔細篩選所有的這些關聯,找出正確的那個。這個過程讓記住停車位變得更難了,並且還可以變得更有挑戰性——幾乎稱得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就是你在第一次停車的時候也沒有留意停車位,這就和上面提到的剛介紹完就忘了對方名字的例子類似。如果你一開始就沒有形成車與停車位之間的那種聯繫,大腦連可供回憶的東西都沒有。

圖源:Sheila Zhao

最後,為什麼你會忘記那些你曾記得的東西?我們知道自己上過小學,為了通過考試,拿到畢業證書,也一定曾經強行記憶一些知識內容,但為什麼現在什麼都不記得了?這是個好問題,但也是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是原始記憶丟失了嗎?還是原始記憶沒丟,但我們就是無法獲取了?你或許已經忘了四年級老師是誰,但如果你回到當初就讀的那所小學,讓自己重新身臨其境,可能就會回憶起來。很多遺忘的案例都屬於這一類,那些記憶其實還儲存在腦海里,但你缺少重拾這些記憶需要的信息,或者是所需的線索不夠。

儘管能夠記住我們生活中的每一段經歷確實會帶來諸多好處,相關研究卻表明,某些遺忘其實也是有好處的。舉個例子,如果你常用的那個停車場被拆了,改建成了一座高樓,那麼那些以前的車與停車位之間的關聯就沒什麼用了,並且還會阻礙大腦形成新的車與停車位之間的關聯(以干擾的形式)。因此,雖然我們有時會感慨自己遺忘了許多經歷,但這種遺忘的過程最終會讓我們更靈活地適應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

萊拉·達瓦奇(Lila Davachi

達瓦奇記憶實驗室主任,紐約大學心理學副教授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問得不對。回答「為什麼我們會遺忘」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先回答「為什麼我們會有記憶」。只有全面、透徹地理解了記憶的產生機制,我們才能開始著手探明遺忘的產生機制。

不過,我們可以先從「遺忘是必然發生的記憶效應之一」這個事實著手。我們會把每天遭遇的大部分人或事都忘掉,並且遺忘並不具有選擇性:地點、事物、顏色、聲音、名字通通都會忘。我們甚至會想不起來人生中的某幾日(有時甚至是某幾年)都幹了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我的第一個猜想是,這肯定就是記憶系統運作方式的一條線索。遺忘一定是具有意義的。有許多理論認為遺忘是件好事——或許,我們的大腦里並沒有足夠空間把所有經歷都儲存下來,於是就只能給那些最重要的部分(那些我們很可能會在未來用到的)騰出空間。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情感事件往往要比日常生活中的中性事件更容易記住——我們之所以會記住情感事件,只是因為它們或許會把我們未來的行動引導至擁有積極回報的事件上來,或者指導我們遠離危險境地。

圖源:Sheila Zhao

然而,就算有人能擁有無限的大腦記憶儲存空間,把一切都儲存起來又有什麼意義呢?我有必要記住昨天的那張雜貨購物清單嗎?有必要記住30天前的雜貨購物清單嗎?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經歷了許多短期內不會再碰到並且也不重要的事,因此,大腦就把這些記憶扔掉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逐漸擅長長期儲存的東西就是我們那些反覆重複的經歷,甚至是那些頗為相似的經歷中的元素。

我們能夠回憶起如何走去第一份工作所在的地點,或是怎麼走去自己的大學寢室。我們或許還能回憶起童年時的家中布置。這些元素都是重複了上百次、上千次的經歷中的一部分——並且大腦找到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能提取並相當忠實地表現這些一成不變的景象的方法。那麼,對於那些只發生一次的、不具有規律性的經歷,我們為什麼會保有非常詳細但又似乎馬上就會衰退的記憶呢?正如我在開頭提到的那樣,這是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情感事件往往要比日常生活中的中性事件更容易記住——我們之所以會記住情感事件,只是因為它們或許會把我們未來的行動引導至擁有積極回報的事件上來,或者指導我們遠離危險境地。」

傑森·奧祖布科(Jason Ozubko

紐約州立大學傑納蘇學院心理學助理教授,主要研究人類記憶的認知學以及神經心理學特性。

遺忘現象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一種稱為干擾的現象,也即新信息與之前了解的舊信息之間產生了干擾。

假設你觀看了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最新一集。你很可能會在這一集結束之前就記住其中的許多內容。然而,如果你在看完這一集後立刻看第二集,你對第一集的記憶就沒有那麼好了。這是因為,當你在大腦中編碼第二集的內容時,它和你之前就已經記住的第一集的內容發生了重疊,並且會相互干擾。

大腦感知到新信息時,它會努力把新信息覆蓋在之前已有的經歷之上。這對大腦來說,是一種頗為高效的工作方式,因為當你在充滿舊信息的環境中編碼新信息時,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把舊信息利用起來,提高新信息的記憶效率。然而,當你的大腦這樣做時,它可能會篡改舊信息,這就會導致你遺忘此前經歷中的一些元素。

在所有這一切之中,重複又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我們會遺忘某段特定記憶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導致某段記憶容易被遺忘的一大因素——就是對其重複不夠。如果你在看第二集之前,一連把第一集看上五遍,能記住的東西肯定要比只看一遍就看第二集更多。

遺忘並不總是壞事。有的時候,我們真的需要忘記一些事。研究表明,人們可以刻意忘記一些對他們不再有用的東西,而且方法似乎只是簡單地不再重溫。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如果你確實經歷了一些之後不想再記得的事,那麼只要盡量別去想它,這段記憶最終就會在和新信息相互干擾的過程中被遺忘——因為你再也沒有重溫它。

「大腦感知到新信息時,它會努力把新信息覆蓋在之前已有的經歷之上。」

埃達·米茲拉克(Eda Mizrak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動態記憶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

遺忘的一種方式是,當我們努力想要從記憶中獲取信息卻不可得時。從本質上說,這是一種檢索失敗,並且在此類案例中,我們知道自己想要獲取的是什麼東西(比如郵箱密碼)。想要進入郵箱就得知道密碼,於是,你就拿著「密碼」這條線索開始在記憶中搜索。這種搜索激活的不僅是目標信息(也就是正確的密碼),還會激活非目標信息,比如同一個郵箱的舊密碼。

好了,通過搜索,我們得到了數個可能正確的密碼,現在就得從裡面挑一個。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這些備選密碼就會相互競爭。最後,我們會從中挑一個。如果挑中的這個密碼不正確,就意味著檢索目標信息失敗,我們稱其為「忘了密碼」。這類檢索失敗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由某條特定線索激活的諸多記憶表徵之間產生了干擾。這類遺忘在我們重設密碼後發生的次數特別多。相較剛剛形成的新密碼與搜索線索之間的關聯來說,舊密碼與線索之間的關聯非常緊密,你就很可能在眾多可能密碼中選中舊密碼。

圖源:Sheila Zhao

我研究了由干擾引起的遺忘對情感記憶中性記憶的作用方式,並作了對比。結果發現,儘管這兩類記憶的遺忘機制原理相似,情感記憶的干擾、遺忘程度總是要更低一些。因此,你大概根本不會忘記那些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記憶,比如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因為能夠和它產生競爭的記憶實在不多。哪怕是我們想刻意創造出能夠與之匹敵的記憶也無法如願。另一方面,如果你想絞盡腦汁記住昨天的停車地點,那就祝你好運了!能夠產生競爭的記憶恐怕有成百上千條。

總結一下,上述例子中的遺忘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類似記憶之間產生了干擾,而那些獨特記憶就不太可能會因為這種干擾而被遺忘。

「這類遺忘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類似記憶之間產生了干擾,而那些獨特記憶就不太可能會因為這種干擾而被遺忘。」

圖源:Newsweek

傑里·費舍爾(Jerry Fisher

聖母大學認知學、大腦與行為學研究生,研究重點是記憶和事件認知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既可以從認知學角度、也可以從生理學角度回答。當然,這兩個角度應當可以互相印證。然而,讀者首先應該牢記的是,遺忘是具有適應意義的。能夠忘掉無關信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否則它們就會阻塞記憶系統。

從認知角度上說,長期以來,學界對遺忘的成因一直存在著兩種看法:其一,是認為記憶中的信息發生了衰退;其二,試圖檢索出相關記憶時,來自各種類似信息的干擾,導致了遺忘。這兩種觀點究竟誰對誰錯,雙方一直爭論不休。

就干擾假說來講,記憶研究者在可用性(也就是,這個信息還在記憶系統里嗎?)和可獲得性(也就是,記憶系統里的這個信息現在就能重新檢索出來嗎?)之間作了區分。舉個例子,想想話在嘴邊卻愣是想不起來的這種現象,也就是你知道這個詞,它就在你腦海里的某處,但就是一時找不到。或者再想想你重回高中母校,看到原來屬於你的那箇舊儲物櫃時,一系列以前的記憶突然在你腦海中湧現的場景。從干擾假說的角度上看,這些以前的記憶其實還以某種方式和形式保存在腦海中(儘管被其他干擾信息埋藏了起來),一旦滿足了某些觸發條件,它們就會立刻浮出水面,我們也就能重新把它們檢索出來了。

從生理學角度上說,主流解釋是突觸可塑性假說。該假說可以用一句相對淺顯一點的話來概括,「一起激活的神經元也會連接在一起」。這就是說,學習(或者說編碼新信息)是通過我們神經迴路中的強化突觸來完成的。類似地,當存有某段記憶的特定突觸迴路弱化時,遺忘就發生了。研究者們認為,就我們生活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來說,這些新記憶起初都是靠海馬體保存的。然而,這些信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轉錄到大腦皮層區域。這種轉錄很可能會以某種方式改變記憶痕迹,因此,從字面上你就能看出來,這個過程還會導致我們遺忘某些原始信息。

「一起激活的神經元也會連接在一起。」

圖源:Tablet Magazine

亞當·澤曼(Adam Zeman

埃克塞特大學認知與行為學教授

會導致我們遺忘的因素有很多。思考這類問題的一種方式是從「記憶處理」過程中涉及的幾大階段(包括感知、記憶形成、儲存以及檢索)著手。感知失敗是導致遺忘的一大(顯而易見的)常見因素——上一次你忘記老婆/老公告訴你的事時,你很可能一開始就沒在認真聽!這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我們記不住許多日常小事,比如刷牙——我們幾乎不會對這類事務多加關注。

不過,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全神貫注了,為什麼還是會遺忘?記憶形成是一個複雜過程,至少要延續幾秒到幾小時,很可能還要長得多。極短時間內的記憶,需要改變突觸(神經元之間的交匯點)間的連接強度,但在更長期的記憶中,信息是在大腦中移動的。這種構建記憶的過程可以被像嚴重頭部創傷這樣的事件極大程度地改變:丟失關於就在創傷前一秒發生的事件的「脆弱」記憶,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此外,還有證據表明,那些不怎麼重要的事件的記憶也會發生自然「衰變」:大腦對此類事件的「鞏固」比不上那些情感上更加重要的事件,因而這類「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就被遺忘了。

圖源:DoveMed

然而,即便是大腦妥善鞏固了的事件也還是有可能被遺忘。我研究過癲癇患者,他們連自己人生中的重要事件都「記」不住:在某些案例中,這些記憶好像是被癲癇發作時的劇烈腦電風暴「刪除」了。更常見的情況是,我們突然丟失了此類記憶,因為我們無法把它們「定位」出來——這是一種檢索失敗,而不是儲存失敗找到正確的「餌」,把它釣到記憶之海海面上,就能克服這個問題。最後還有一種情況:因為決定要遺忘,所以遺忘,也就是驚人的定向遺忘現象。我確信還有其他會導致遺忘的因素——但我忘了。

「極短時間內的記憶,需要改變突觸(神經元之間的交匯點)間的連接強度,但在更長期的記憶中,信息是在大腦中移動的。」

往期文章: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

微博:利維坦行星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這個拿走我頭髮的神秘網站,我不信只有翟天臨不知道
猝死離我們有多遠?可能比你以為的更近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