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迅心中的故鄉紹興到底是什麼樣子?可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

魯迅心中的故鄉紹興到底是什麼樣子?可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

每個中國人似乎都對魯迅先生充滿敬懷。作為中國的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魯迅先生或多或少地影響到每一個國人。他的思想深入人心,即使放在百年後的今日來看,也仍然犀利不過時。難怪毛主席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眾所周知,浙江紹興是魯迅先生的故鄉。儘管他在《故鄉》一文中,毫不掩飾自己對故鄉的疏離:「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故鄉——浙江紹興的留戀。」自稱不留戀故鄉的魯迅先生一鋪開稿紙,腦子裡浮現的卻全是故鄉的人和事。他不得不承認,這些都是他「思鄉的蠱惑」。

身處遙遠的異鄉,可他卻從未丟棄故鄉。儘管他用如椽筆橫掃故鄉的愚昧和故鄉人的劣根性,用離開便再也不回頭的決絕毫不掩飾他與故鄉的隔膜,故鄉卻早已像根刺深扎於他的心底深處,不可拔除。讓我們走進紹興,走進魯迅先生的故鄉,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

三味書屋

位於都昌坊口11號的一間陳靜書房,便是那著名的三味書屋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魯迅先生所說的先生,就是三味書屋的主人壽鏡吾。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壽鏡吾先生的反封建思想。因為以前私塾入學之前都要拜孔子,而三味書屋裡面並沒有擺孔子的像,說明了先生不是掬於封建禮數,不是很教條,對匾和鹿行禮就代替了給孔子行禮。這樣一個人「不喜八股」便不奇怪,但私塾又是不能不教八股文的。在三味書屋,「小壽先生」壽洙鄰擔任八股文老師。他曾說魯迅「開筆既能成篇,常常將我所改八股文送呈其祖父介孚公閱覽」。三味書屋 很像壽鏡吾,魯迅先生對八股也很不感興趣,他喜歡的是對課、造句,特別迷戀壽株鄰「假設的遊戲短片」,即虛構的故事。

對課的要求是讀書多,這難不倒愛讀書的魯迅。書讀得多,加上他聰明,腦子轉得快,對起課來也就輕而易舉。有些同學很怕對課考試,先偷看老師的課題矇混過關,一次一個同學偷看來的題目是獨角獸,便問魯迅先生對什麼好?魯迅先生脫口而出的卻是四眼狗。可想而知,壽鏡吾先生果然生氣,斥到:「獨角獸是麒麟,四眼狗是什麼東西?」關於這個課題,魯迅先生的答案是比目魚,來源於《爾雅》。的確雅的多,關鍵是最切題。因為「獨」不是數字但有單的意思,而「比」也不是數字,但有雙的意思,當然他的這次對口最受壽鏡吾先生的讚賞。

三味書屋期間,魯迅先生冷峻孤傲,清高的個性已經有所顯露,他從不違反學規,為不遲到而在書桌上刻下「早」字。他不常與同學嬉笑打鬧,有一次看見幾個同學調皮搗蛋,他很嚴肅的寫下「君子自重」以示警告,因此同學都對他敬畏而為之。這恐怕與他的家庭出身、經書雜書讀得多有關且自身敏感的性格有關。壽洙鄰先生的評價可謂一語道破:「自視甚高。」

小說中的故鄉

「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她的美麗,說出她的家出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魯迅《故鄉》。

大概魯迅先生自己也很吃驚,分不清刻意還是無意,他許多的作品都來源於故鄉的真人和真事,亦如范愛農,亦如祥林嫂,也亦如那阿Q和孔乙己。

阿Q正傳裡面,住在土谷祠的阿Q主要原型是謝阿桂,他曾在魯迅家做過短工。魯迅從日本返回家鄉後,去土谷祠找阿桂時,見一幫小孩兒正欺負一個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人,近前一看正是阿桂——臉色發青,目光獃滯,已完全認不得魯迅先生了。當晚,窗外有人喊抓賊,魯迅先生推開窗,發現那賊正是阿桂,不由得感慨道,阿桂變成這樣難道與社會無關嗎?辛亥革命後,魯迅又一次在土谷祠見到了阿桂。只見他赤著腳,很興奮的邊跑邊喊:「造反了,造反了,到了明朝,房子有哉,老婆有哉,白米飯也有了吃哉!」

咸亨酒店與孔乙己只開了兩年便關門大吉的咸亨酒店,是《孔乙己》里的主要場景,一個常常光顧咸亨酒店的姓孟的,人稱「孟夫子」的讀書人,考科舉後不中,因此窮困潦倒卻又嗜酒如命。身為讀書人,又離不開書,無錢購書只能去偷。理由是「竊書不算偷」,被抓住後打折了腿,只能用蒲包墊在地上,用手撐著「走」路。紹興城裡一個被喚作亦然先生的讀書人,迫於生計,不得不上街賣燒餅油條,卻既不肯脫掉長衫,也不願意大聲叫賣,只跟在別的商販後面,別人吆喝一聲,他輕喚一聲不知所云的「亦然」。

收攤後,他會踱步到咸亨酒店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邊喝酒邊吃豆。孩童很喜歡尋他開心,他賣餅時,他們追著他大喊亦然先生,喝酒吃豆時,他們追著向他討豆吃,他也大方,一人分一粒。碟子里的豆所剩無幾時,他便用手掌撐著碟子,念叨,「多乎哉,不多也。」一個孟夫子,一個亦然先生合,成了一個孔乙己。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人幾乎都是愛護故鄉,奚落別處的大英雄,阿Q也很有這脾氣。」這脾氣,我想魯迅先生自己應該也有。行為上他與故鄉保持著距離,而他筆下關於故鄉的文字不全是冷冽無情的,時時流露出來的淡淡鄉愁,濃濃親情,讓我們很容易感知得到他內心的似水柔情。鞭撻故鄉和譏嘲故鄉,都無法掩飾魯迅先生「哀及不幸怒其不爭」的心理。也許,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一個既愛著故鄉,又恨著無知愚昧落後的魯迅先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是如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