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貨幣比較:劉備假仁,孫權假義,曹操真仁義!

三國貨幣比較:劉備假仁,孫權假義,曹操真仁義!

作為中國最傳奇的一個時代,三國向來為大家津津樂道,但對於魏蜀吳三國的命運,卻一直爭論不休。本文從貨幣角度,看一看三國的命運。

從魏蜀吳三國的貨幣比較來看,真相可能會顛覆大家的認識,劉備和孫權的貨幣政策,幾乎就是赤果果的掠奪民財,很難看到「得民心」的可能,只有曹魏貨幣正常。所以,仁愛的劉備只是假仁,義氣的孫權只是假義,只有曹操才是真仁義!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想要得到他們的擁護,保持貨幣穩定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官府製造的金屬貨幣,重量成色要達到基本的額度。所以,歷朝歷代的貨幣政策,都是重中之重,一旦出現嚴重通貨膨脹,甚至能讓一個朝代滅亡。


劉備的直百五銖

按照《三國演義》和諸多歷史名人的評價,劉備是一個仁義君主,但從真實的貨幣政策來看,卻顛覆認知,應該是假仁真惡!

漢朝貨幣叫「五銖錢」,其中「五銖」是重量單位。劉備建立蜀國後,府庫空虛,於是謀士劉巴建議劉備造一種「直百五銖」的大錢。所謂蜀國的直百五銖,顧名思義就是:這一枚錢,價值100枚以前的五銖錢,但重量與含銅量卻和五銖錢一樣。所以,劉備很快就府庫充盈!

也就是說,原本只是1枚銅錢的貨幣,如今劉備強行規定,價值是100枚,還要求市場接受,這就是典型的貨幣掠奪,而且非常瘋狂。所以,蜀國通貨膨脹是必須的,百姓遭到如此掠奪,能對劉皇叔有好感嗎?如果史書上還說有「民心」,那就只能「呵呵」了。

其實,劉備在任期間,還發行過「太平百錢」、「定平一百」等,都是以一頂百的貨幣,可見劉備是大規模貨幣掠奪。到了蜀國中後期,貨幣掠奪簡直貪得無厭,甚至還發行了「直五百株」,幣值越來越多;而且,貨幣的重量越來越輕,有的甚至還不到一銖重。


孫權的大泉五千

和劉備一樣,孫權在貨幣上也很缺德,不,應該是更喪德。劉備是直百錢,孫權開始搞的是「大泉五百」,一錢頂五百錢,但重量只有十二銖。劉備是「直百五銖」,但孫權是直五百十二銖,顯然孫權更缺德,掠奪的更狠。

更為誇張的是,此後孫權還不滿足,繼續發大錢,比如又相繼鑄造了「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錢幣面額越鑄越大,物價則越貴,就猶如民國時期的貨幣貶值一般。老百姓手裡全是大錢,想要找零頭都沒辦法。

於是,百姓和商人都不幹了,紛紛抵制國家發行的「大泉」。在外界壓力下,孫權不得不停止鑄造大錢,並按比例回收民間大錢,緩和官民矛盾。於是,流通了十年的大泉系列,終於從法律上壽終正寢。當然,實際上官方還在使用,但規模相對小一些了。

不過,「大泉」這一系列的大額虛擬貨幣,最先始於王莽,弄出了一個「大泉五十」,不過早期重量能打到24銖重,相比孫權的「大泉五百」和劉備的「直百五銖」,堪稱業界良心。

劉備孫權是玩空手套白狼,在家隨便造一些貨幣,規定值多少錢,然後就能大賺特賺,屬於有文化有武力沒節操的流氓。

然而,被稱為漢賊和姦臣,歷史名聲一片狼藉的曹操,在貨幣這一點上卻非常的仁義,幾乎一直老老實實的用五銖錢。曹丕繼位後,發生過谷價猛漲、貨幣嚴重通貨膨脹的事件,曹丕一度廢止五銖錢,讓百姓以谷與帛,但因為問題太多,所以後來又重鑄五銖錢。

但不管如何,曹魏最規矩,一直沒有想過學劉備孫權,鑄大錢、將五銖錢變相貶值牟取暴利。或許,正因如此,諸葛亮五出祁山,展盡了聰明才智,卻依然啃不動魏國的鐵打江山,因為至少相比東吳和蜀漢,魏國顯得更得「民心」,更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在這一貨幣政策之下的蜀國和東吳,用「水深火熱」來形容百姓生活,可能並不過分。好一些的是,東吳的「大泉五百」之類,流通了十年之後,在一片反對聲中被廢止,但蜀國的「直百五銖」之類,卻一直沒有用到滅國。

有學者感慨,難怪蜀吳會滅亡,而蜀國又比吳國早亡17年,魏國能笑到最後(司馬家篡魏,但晉國接收魏國一切),原因就和魏蜀吳的貨幣政策息息相關,蜀國吳國的貨幣政策讓百姓和政府早就離心離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毒霸文壇」的皇帝,一人滅了全唐詩,卻無一首流傳!
中國到底有多少年文明史?學者:8000年!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