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自欺我們到底是想要騙誰?

自欺我們到底是想要騙誰?

小張是一名三年級的在校大學生,三次參加英語四級考試都沒能通過。小張有些沮喪,但轉念一想,覺得只是出現了一些不該有的失誤,把一道本來能做對的題做錯了,下次只要多加註意必然可以通過。於是他又找回了自信,開心地去做其他事了。

小張的心態是一種很典型的自欺心理。一旦考試成績不佳,不從自身尋找問題,而是歸結於「偶然失誤」這種模稜兩可的原因。這樣一來,小張就無法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英語水平,從而導致英語水平很難提高。

人們經常把自欺與說謊混為一談,但自欺不是說謊。說謊的本質在於:說謊者完全了解他所掩蓋的真情,但人們散布自己也受其騙的謬見時,他們沒有說謊,而是在自欺。掩耳盜鈴就是自欺的最好例證,盜鈴者以為捂上自己的耳朵,別人也就聽不見了,這就是自欺。

自欺何來生存空間?

人類的很多心理狀態都是為了自我保護而發展出來的。比如樂觀,它會讓人們在面對困難甚至絕境時,能夠看到希望,堅持拼搏;再如懷疑,它能使人們在危險到來之前做好準備,將人們受到傷害的可能性降低。

但是人們的自欺心理卻有些怪異,因為從理論上講,它不僅對人們沒有益處,反而還對人們造成傷害。比如兩個實力懸殊的仇人狹路相逢,其中比較弱的一個自認為自己的實力比對方還強,因此向實力強的人挑釁,最終導致自己被打傷或打殘。因此,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自欺會使個體感知錯誤的信息,不利於個體的生存和發展。

既然如此,自欺這種心理機制應該早在億萬年前的進化當中消失了。但事實上,自欺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成了人群中一種相當普遍的心理,很多人在自我安慰時都帶有自欺傾向。這就說明,自欺應該對生存進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進化生物學家由此提出了一種特別的觀點,那就是人們自欺的目的不僅在於欺騙自己,從而使自己獲得滿足感或優越感,還在於更好地欺騙他人。只要欺騙他人所獲得的收益大於自欺本身對個體造成的損失,自欺對自己就是有利的。

我們還是來看上面的例子。實力懸殊的仇人狹路相逢,其中比較弱的一個因為認為自己的能力較強,因而故意向強者挑釁。但強者本身並不知道弱者比自己弱得多,相反,從其挑釁行為來看,強者誤以為弱者擁有比自己更強的實力,因此不戰而逃。這樣一來,弱者因為自欺獲得的好處就要超過自欺所帶來的壞處,從而使個體獲益。

自欺,讓欺騙變簡單

現在的社會當中,欺騙他人的事件可謂是層出不窮,讓人有一種欺騙他人其實不難的錯覺。然而,如果將這些欺詐事件拿來分析,就不難發現,社會上的欺詐行為大多是針對一些孤寡老人、婦女兒童這類弱勢群體進行的,而那些有正常判斷能力的人則很難受騙。

想要別人不發現自己在騙人,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法莫過於連自己都以為自己說的是實話,也就是通過自欺的方法來達成欺騙。

而自欺所依靠的,正是人們記憶的的特殊性。人類的記憶並非是記住所有的事情,而是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記憶,而抑制其他自己不想要的記憶,將之壓抑到無意識到中。然後,自己可以暫時遺忘某些關鍵信息,從而表現出發自內心的「真誠」。這種自欺的能力在人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獲得。比如一個孩子藏起了媽媽給自己的糖果,當媽媽問起時,他會下意識地壓抑與糖果有關的相關信息,比如下意識的問「什麼糖果?」之類,造成一種記憶衰退的假象,騙取媽媽的信任。過一段時間之後,他的記憶又會在無意識中把藏糖果的地點提取出來。

人們一旦開始自欺,騙過他人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這樣一來,自欺就成為了欺騙他人的最好掩護,只要自欺成功,即使對方擁有再高的防範欺騙能力,也很難辨別一個人是否在說謊,因為這個人通過自欺將謊言變成了「實話」。

這樣看來,雖然自欺不利於自己提取真實信息,但卻能夠幫助自己提高欺騙的成功率。因此,自欺能夠長久存在根源正是為了提高社會交往間的欺騙的成功率。

但自欺的人也容易自我麻痹,在遇到困難時更願意放棄,而不是付出努力。就像本文開頭所說的小張,寧願相信是偶然失誤才沒考過,也不願相信自己還需要更多努力。時間一久,自欺和欺騙將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使人變得更加懶惰、不上進且愛欺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如果海洋凍結會發生什麼?
有沒有治癒「惡魔」的方法?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