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微軟沈向洋自述:在實現職業目標的道路上,我得到了七個教訓

微軟沈向洋自述:在實現職業目標的道路上,我得到了七個教訓

沈向洋: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慧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微軟亞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長。

當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機器人學博士學位時,沈向洋曾想成為一名計算機科學教授,但後續的一系列選擇使他偏離了最初的職業目標。

3月1日,沈向洋在他的LinkedIn上分享了自己在實現職業目標的道路上得到的七個教訓,筆者對其進行了編譯,全文如下:

編譯 | 太浪

當我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機器人學博士學位時,我的職業目標是成為一名計算機科學教授。我將幫助塑造年輕人的思想,並為該領域貢獻世界級的研究成果。

我渴望效仿我的教授,比如 Raj Reddy(雷伊·雷蒂),他給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些課。一切都安排好了。我將在十年後成為一名終身教授。

但這並沒有發生。

我做了一系列選擇,使我偏離了那個目標。我覺得,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事後看來,我發現,我被另一股力量驅使著。

幾年前,數學家 Richard Hamming(理查德·漢明)發表了一篇演講——《You and Your Research》(你和你的研究),讓我印象深刻。他問道:「你所在領域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並不重要,如果你認為它不會取得什麼重要的成果,那你為什麼還要做呢?」

我們很多人都有明確的職業目標——成為一名經理,成為一名副總裁,等等。相較於「我想要什麼?」也許我們應該問:「我的領域需要什麼?」

如果我們這樣做了,Hamming(漢明)提出的、緊跟最迫切的問題的建議,可能會把我們帶到我們應該去的地方。

以下是我在追求這種哲學的過程中(或許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得到的七個教訓。

第一個教訓:你不能什麼都做。

一出校門,我就決定成為一家致力於 VR(虛擬現實)技術的初創企業的第 4 號員工,當時,VR 是一項遠遠超前於時代的技術。

在一個創業公司,你必須做所有的事情,但這仍然不夠。那時,我有了一個孩子。我很快意識到:照顧孩子和創業是無法兼顧的。我選擇了孩子!

我第一次意識到,我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是無窮無盡的。你不能同時做所有的事情。

第二個教訓:要想走得寬廣,先要走得深入。

我加入微軟研究院(MSR)時,它才剛剛起步。不知怎的,我認為這將是一個開闢新天地的地方。

我遇到了很多傑出的人,比如 Rick Szeliski(里克·賽利斯基),他們教會了我真正深入挖掘計算機視覺中運動估計等基本問題的重要性。我學到了,當你接受一些東西,理解它,用令人信服的方式書寫它,並且把它做得真的非常好,你將會取得更大的進步。他是對的。

我和 Rick 一起,寫了很多東西,包括 1997 年一篇很有影響力的論文,題目是「創建全景圖像馬賽克和環境地圖」(Creating full view panoramic image mosaics and environment maps)。今天,當你用手機拍攝全景照片時,你可能正在使用我們的演算法!

你越是尋求迫切的問題、解決艱難的挑戰,你就越能走上領導的道路。成為某方面的專家,真正做出自己的成績,然後拓展業務。

第三個教訓:講故事很重要,即使對工程師來說也是如此!

在研究、商業和生活中,你如何傳達自己的想法可能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這是我從 SIGGRAPH(計算機圖形學與交互技術領域的 TED)中學到的一點。十多年來,SIGGRAPH 通過高標準的演示文稿教會了我新的質量標準。

即使是工程師做技術報告,你也需要故事來向同行解釋你的想法,激勵人們為你的工作做出貢獻,推進你的工作。如果沒有人相信,即使你做的工作再好,它也什麼都不是。

第四個教訓:你的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在北京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的四年多時間裡,我真正明白了,作為第一負責人意味著什麼。

當我們出發的時候,我們不知道一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工業實驗室會取得怎樣的成功——我們是第一家!我們定了三個目標:(1)推進計算機科學領域;(2)為微軟的產品貢獻技術;(3)使中國學術界和本土產業受益。

我們為實現這些目標不懈努力。在早期定義成功的度量標準,確實能讓實驗室出名。我在中國的同事們將把微軟亞洲研究院變成世界領先的實驗室之一。明確地定義你的目標。

第五個教訓:控制可控制的,觀察可觀察的,不去管其他的。

儘管我在項目管理、測試或開發方面幾乎沒有工程經驗,但我還是被要求回到美國,加入微軟當時的新項目 Bing,擔任產品開發副總裁。我必須重新學習最基本的東西:如何生存、快速學習和增加價值。

我發現解決 Bing 中最重要的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知識: 搜索質量的機器學習和搜索基礎設施的分散式系統,而我們只有幾個人!所以我回到微軟研究院(MSR),招募了 50 多人。

我們這支缺乏經驗的隊伍在與谷歌的競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我們必須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但是我們意見不一致。在這段時間裡,我總結了一句話:「控制可控的,觀察可觀察的,不去管其他的。」人們太容易被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弄得焦躁不安,或者他們會抵觸那些很難改變的事情。你必須先看看你周圍發生了什麼。如果你不能退一步觀察全局,那麼你也就無能為力了。

第六個教訓:把你的職業生涯想像成一系列的項目。

我在微軟研究院遇到了 Jim Gray(吉姆·格雷),他是圖靈獎得主和偉大的技術領袖。

我曾經問過 Jim,「你在 MSR 工作過,也在 SQL 工作過。你似乎從不擔心自己是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Jim 的回答是,你不應該用頭銜或學科來定義你的職業生涯,他說:「我關注那些我能產生影響的項目。」他並不擔心是產品還是研究。

相反,他會思考,有哪些有趣的項目可以參與,有哪些大的難題可以由團隊一起解決。不要被類別所束縛。相反,你應該投入其中。

第七個教訓:秉承中庸之道。

無論你在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你都會做很多事情——你會做決定,你會寫代碼,你會創造,你會實現目標。但不僅僅是做,比這更重要的是,你會是誰? 你會因為什麼而為人所知?

很久以前,當我還是一名年輕的中國學生的時候,我初次受到孔子的教導: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字面意思是,走在路中間,並堅持你的方向。

在我看來,孔子教導的精髓是傾聽、平衡、不偏不倚、有思想、恭敬。人們可能會在不知道自己的極端立場是否正確的情況下走極端。

當你走在中間時,不要過河拆橋。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哪個同事會成為你的下一任老闆,你的哪個實習生會接著創造下一個獨角獸。

要慷慨、開放、善良。

你永遠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也許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更好的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之能 的精彩文章:

Gartner 2019年十大數據和分析技術趨勢
17億美元!大眾&福特為自動駕駛市場再注強心劑

TAG:機器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