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鍾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民族地區經濟共贏發展

鍾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民族地區經濟共贏發展

少數民族界代表的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財政金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鍾瑛在準備參會資料。本網記者 陸航/攝

2019年的全國兩會,承載著更多更高的希望,也牽動著學術界的目光。參加全國兩會的哲學社會科學界代表委員們深入學習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時代,在聚焦國家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為國家的頂層設計,貢獻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的同時,立足國計民生,服務社會,讓普通民眾能夠共享學術研究的成果。作為少數民族界代表的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財政金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鍾瑛的提案,關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民族地區經濟共贏發展。

3月2日,在2019年兩會委員駐地,鍾瑛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鍾瑛說,「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六大經濟走廊從地理空間看,貫穿了我國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六大經濟走廊建設與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然而,當前我國民族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仍然存在各區域發展戰略缺乏協同、定位缺乏錯位、路徑缺乏差異性等問題。為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共贏發展,切實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通過政策協同、區域包容、文化共建,構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包容性發展策略。在政策協同方面,必須突破民族地區行政區域限制,通過國家頂層設計與跨區域政策制度協商,形成民族地區發展合力,推動民族地區制度聯動機制與戰略協商平台的建立,實現政策協同;在區域包容方面,應立足「一帶一路」建設長遠發展規劃,實現民族沿邊地區與大中原經濟腹地之間的有效協同,改變內陸封閉型區位條件,提高民族地區經濟抗風險能力;在文化構建方面,配合「一帶一路」建設向外輸出的大趨勢,民族地區要在加強文化開放與文化保護雙重建設的基礎上,發揮文化共建的軟實力效應,構建西部民族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在綜合區域產業優勢和跨區域產業鏈分工的基礎上,制定差異化的發展規劃和鼓勵政策,努力構建民族地區之間的競合關係。以避免民族地區由於無序競爭出現投資過剩、重複建設、產業同構等問題。同時,為實現產業之間價值鏈有序銜接,必須基於地方區位優勢綜合考量,對於不同產業實行差異化政策支持,優先支持優勢產業重大項目的布局,同時配合區域之間產業鏈分工定位,創新民族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完善區域間資源開發及分配機制,為提高民族地區綜合經濟實力提供軟硬體支撐。

三、構建對內對外開放相結合的開放型發展策略,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民族地區之間內部開放合作,打通民族內部之間貿易通道,推動民族地區之間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全方位、縱深化的輻射作用,提高區域經濟合作質量和效益;實現民族地區生產要素向外流動,以更加綜合性、多元化的貿易方式,通過連續性跨境貿易政策,創新民族地區加工貿易模式,擴大雙向經濟投資,推動民族地區跨境市場合作的有序進行,實現民族地區邊境貿易方式的轉型升級。

四、聚焦財政政策的實施於補足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打通「一帶一路」建設的民族經濟走廊。加強民族地區對外交通建設,開闢邊境資源與物資綠色通道,提升民族地區跨境交通的通行能力與服務水平。加強東中西地區之間橫向交通建設,整合東中西現有交通體系,在加大東中西地區之間重點樞紐城市鐵路公路建設的同時,發揮長江、黃河、珠江等重點河道跨區域優勢,推進民族地區樞紐城市多元交通方式的高效銜接,實現東中西地區之間交通互通互聯。加強民族地區內部交通融合建設,構建區域內部融合交通網路,與此同時,發揮互聯網信息實時共享等特點,構建民族地區間交通信息共享平台。

五、民族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應注重人文先行,使各民族在交往交流的基礎上不斷交融。加強民族地區內外文化交流。整合民族地區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會展經濟的聚集和輻射效應,通過文藝演出、影視交流、合作出版等多種方式推動民族地區對外文化交流,促進各民族地區文化的共同發展,實現民心相通;發展民族地區特色文化旅遊,加大「一帶一路」沿線民族地區的人文歷史研究投入,充分挖掘「一帶一路」經濟社會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將民族文化遺產的開發與保護相結合,打造具有濃郁民族特色、歷史氣息的「絲綢之路」國際旅遊文化品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張勝強: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分布有梯隊效應
程少軒:馬王堆五行類佚籍的獨特價值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