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的幾個問題的思考(上)

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的幾個問題的思考(上)

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在中國的民間已經爭論了很長時間了,但是似乎越爭論問題越多,從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本身,爭論到農藥的問題,綠色有機食品和轉基因食品之間的關係問題。但是,歸納起來,有三個問題最值得思考:

★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 農藥草甘膦和轉基因農作物之間的關係問題。

★ 生態農業(綠色有機食品)和轉基因食品之間的關係問題。

核心的問題就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01.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實質

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的實質性究竟是什麼?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任何一種食品,包括被稱之為「主糧」的小麥、稻米、玉米等農作物,以及包括白菜、土豆、黃瓜、茄子、辣椒等經濟作物,和蘋果、香蕉、梨子、柑橘等水果,當然還包括牛羊肉、豬肉、雞肉等肉類食品都不存在理論上百分之百的、在任何環境條件下的針對任何人的絕對安全。

但是人類並沒有因為沒有百分之百的絕對安全保證就放棄了食用這些食品,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食品是人類的需要(剛需),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知道這些食品的安全性是「可控」的。這種可控最初來自於經驗,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這種可控更來自於「科學的鑒定」,來自於公認的「安全標準」

可以說,我們對我們已經熟知的食品按照公認的安全標準進行科學鑒定的安全結論是認可的。

換句話說,食品的安全性的評價,是依靠「科學的鑒定」來達成。那麼沒有科學鑒定的評價,其他的,比如帶著正義的,道德的,道義的帽子的「感情評價」都應該是沒有評判資格的——感性的認知不能代替科學的判斷。這是討論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前提。

第二、科學的鑒定,一定是採用國際公認的科學的手段和標準,由國際公認的鑒定機構進行的鑒定,這樣的鑒定才會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其他的非國際公認機構,無論是盈利的,非營利的,公益的,學術的機構,只要是沒有國際公認的鑒定資質的機構,其鑒定手段,鑒定過程、評判標準以及鑒定結果都不應該得到承認,這也是一個前提。

第三、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然規律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任何階段的科學技術水平,都不可能超越那個階段的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然規律的階段性局限。食品的安全性評價也是如此(無論是否轉基因)。因此,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評價也只能採取和其他非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實質等同」的原則進行,也就是採用相同的標準,相同的手段進行鑒定。這是第三個前提。

那麼在認可食品的安全性必須通過科學鑒定;科學鑒定機構必須國際公認;以及同類食品採取「實質等同」的前提下,轉基因食品是不是安全的呢?

這個問題其實早就有了答案,那就是:

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組織的,在國際公認的鑒定機構進行的,按照『實質等同』原則通過了安全性檢測鑒定的,國家批准生產(種植)、採購銷售和使用(食用)的轉基因農產品和生物產品都是安全的。

這個安全的概念,是指和傳統食品比較是同等安全的概念。這個結論是國家確認的也是負責任的結論。是具有最高的可靠性和權威性的結論。

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懷疑或擔憂的公眾還是大量存在的,大量的科普,並沒有消除人們的擔憂和懷疑。這一方面說明,對於一個新的東西,尤其是關係到自身安全的食品,公眾的關切是很實際很謹慎的,而我們的科普似乎沒有有效觸及公眾的關切,科普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科普工作者的辛苦工作並未帶來滿意的結果。

在對待公眾的關切方面,以商人崔某某為首的蠱惑者和造謠者似乎更能夠抓住科普工作者的「盲點」和公眾的「焦慮點」。這就造成了一部分公眾「信個人不信國家,信謠言不信科學,信國外不信國內」的局面。這其實是在轉基因這個問題上蠱惑者和造謠者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危害。

但同時,迄今為止科普工作者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以及產品標識的意義和國家「大膽研究,謹慎推廣,分步實施」的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的相關政策進行「科普層面」的解讀,是科普的盲點,這個盲點不解決,公眾的痛點和疑惑就無法消除,謠言仍將肆虐,蠱惑必然盛行。

一位典型的反轉人士。從截圖可以看出他們的水平屬於幼兒科幻層次。

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擔憂和疑慮究竟從何而來,造謠和蠱惑其實只是一個方面,而對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客觀的,完整的」科普不到位,也是一個方面。

首先,對於公眾的擔憂和疑慮,必須要有一個理解和寬容的心態,畢竟對於一個與傳統有區別的食品,公眾對其安全性產生擔憂,疑慮,甚至是質疑和排斥都是可以理解的,一味地指責甚至嘲諷的確不是科普工作者的正確態度。需要包括我本人在內的「科普工作者(其實嚴格意義上講,本人不算科普工作者)」反思。

按照本人的理解和膚淺的見識,轉基因技術應該是一個「中性的技術手段」,是科技進步和發展的一個標誌(之一)。這個技術本身不存在「邪惡」的特質。迄今為止從全世界範圍來看,這個技術的應用,無論是在農業還是在生物製藥行業,都是以解決人類的存在的問題或滿足人類(生存)需求為目標的。並且,在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和轉基因食品的推廣的數十年間,沒有任何證據和實例證明轉基因食品和轉基因生物製品對人類造成過任何傷害。所有的關於轉基因「有害」的報道,都來源於宗教資助的網站或者小報小刊小道消息,且沒有一例被證明有效。

而那些「轉基因食品致癌」、「轉基因食品造成不孕不育」的低級謠言,就連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疑慮的公眾,都沒有多少會相信。更不要說某「網紅教授(正的)」嘴裡的「一百多條人命」了——某「網紅教授(正的)」的拙劣表演似乎就要畫上句號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不加控制的轉基因操作,是很有可能帶來不確定的後果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可靠性必須是在「可控」這個前提下才能保證,因此籠統的概念化的「轉基因安全論」至少是片面的——拋開所轉基因的內容來談安全性是不嚴肅的,這和「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其實是一個道理、

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放鬆對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控制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國對轉基因食品和轉基因種植實行最嚴格監管的原因之一。這一點必須向公眾交代明白——只有嚴格的監控,才能有效保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監控的目的不是禁止,而是保障食品的安全(包括非轉基因食品)。

有了這樣一個認識的前提,才能讓轉基因食品(經過批准的)的安全保障的可控性有說服力。中國經過科學的鑒定和評價之後,批准了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的進口,並規定了轉基因玉米和轉基因大豆的用途,批准種植轉基因棉花,轉基因木瓜的種植和銷售(似乎並不完全)。這說明,國家對自己的人民是最負責任的,並且會逐步穩妥的根據需要,對轉基因農作物開展種植和商業化推廣。

其實,絕大部分的反對轉基因的公眾,所擔憂的是轉基因食品安全可控的可靠性,反對的是轉基因農作物的「濫種」。所謂「濫種」就是指未經批准的私自種植,這也是國家的基本原則,是負責任的行為。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是所有關注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的公眾(無論是挺轉還是反轉)的共同觀點。

所以,中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是在科學的、有效的、可靠地監管前提下得到保證的。對中國而言,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是現實的緊迫需要,這種需要是「剛需」,並不會以哪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意志和喜好為轉移。僅從大豆一項就可以看出其「剛需」的本質,這是所有人需要面對的現實。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需求和中國的需求都無法比擬,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抱怨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能大力發展中國自己的「安全的轉基因技術」,讓中國的轉基因種子(安全的)種在自己和其他國家的土地上呢(轉基因種子的培育和出口)。實現這個目標,才是真正的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面對是必然趨勢的轉基因農業技術,一味地懷疑和排斥,只能讓我們更加被動,最終不得不依靠外國。這個局面,相信反轉的絕大多數公眾們只要理智冷靜的思考就會有清醒的認識。

放棄轉基因的爭論,共同協助國家做好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監控,才是真正的對自己負責。做好了監控,監管才能保證我們使用或食用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才能讓公眾真正的放心。

(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科學公園給讀者們拜年
吳興川:盼望科學精神深入人心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