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愚蠢的臨陣換將,導致中條山戰役國軍損失近8萬人

愚蠢的臨陣換將,導致中條山戰役國軍損失近8萬人

1941年,抗戰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中日雙方在近4年的全面交戰中都已經打的精疲力盡,此時中國戰場各處的戰線基本上維持住了平衡的局面。在山西以中條山防禦體系形成的屏障守衛者黃河天塹,這道防線在時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的眼中,被視為東方的「馬奇諾防線」。

可是這種平衡在當年的4月中旬被打破了,作為整個戰區的最高長官,衛立煌被要求返回重慶「述職」,實際上因軍內派系摩擦被軟禁在了陪都。而此時正在一戰區視察的參謀總長何應欽被要求兼任第一戰區中條山防禦的工作,正是這個臨陣換將的舉動,讓對手筱冢義男嗅到了戰機。

僅僅過了一個月,日軍組織了15萬兵力開始對中條山一線的國軍部隊發起進攻,在日軍華北派遣軍航空兵的掩護下,日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我守軍陣地開始狂轟濫炸,由於此時的最高軍政長官是初來乍到的何總長,對於複雜的中條山防禦體系、地理特點以及部隊兵力配屬還沒有完全掌握,導致了下邊的許多阻擊部隊沒有形成一個有序的防守方案,在日軍的15萬大軍突然襲擊下,逐漸開始支撐不住,丟失了許多重要的一線陣地。

而在全面崩盤之前,何應欽本來有機會扭轉戰局,可是在錯誤的分析日軍主攻方向後,最終葬送了整個山西戰場國軍主力突圍的機會,讓日軍居高臨下形成趕鴨子的局面,要不是對岸的我軍守備隊拚死頂住了日軍渡河支隊,不然的話損失要更為慘重。

根據最終統計下來的傷亡數據,我軍此戰陣亡3.5萬人,被俘4萬餘人,失蹤幾百人,而日軍的總損失一共只有3000餘人,這一仗打下來國軍不僅徹底丟失了黃河以北的所有陣地,而且在如此困難的戰略相持階段極大的打擊了全民族的抗日士氣,所以此戰也被視為抗戰之最大恥辱。不過在筆者看來,造成這種「恥辱的」並不是我方士兵不敢像敵人拚命,而是後方軍內派系爭鬥導致固守此處多年的衛立煌無法指揮,大戰在即,最不應該做的就是臨陣換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近8萬人的損失也算是一種派系鬥爭的犧牲品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衍水小生 的精彩文章:

日寇的眼中釘,抗戰的急先鋒:中央教導隊
日軍無意間得到一份情報,導致反攻滇西的國軍傷亡5萬餘人

TAG:衍水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