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叔和未竄亂《傷寒論》

王叔和未竄亂《傷寒論》

王叔和未竄亂《傷寒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朝方有執首提王叔和竄亂《傷寒論》經文以後,唱和者相繼而起,喻昌、張璐、吳儀洛、程應旄、周揚俊、黃元御、章楠各有著述以譏評叔和,逐漸形成錯簡重訂學派。吳儀洛言:「自叔和而後,《傷寒論》一書沉淪於羊腸鳥道中者幾千餘年,有明方有執出,著《傷寒論條辨》,澄幾研理,卓識超於前人。」

錯簡派的觀點影響到日本。公元1856年(日本安政三年)丹波元堅弟子堀川濟以日本楓山秘府所藏趙開美《傷寒論》(坊刻本,非原刻)為底本翻刻之名曰《翻刻宋版傷寒論》,丹波元堅撰序,云:

「頃日,從子兆燾于楓山秘府始覽清常原刊本,狂喜之至,恭請借貸,亟取校之。其文字端正,可以訂寬文本者不一而足,真為治平之舊面,此其所謂書之最近古者非耶?余弟子崛川濟勤學好古,每患此經世無善本,仍影摹刊印,以播於世。於是宋校之舊,複發韜光,而人人得求古以從之,則所謂生乎千載之下,而欲知千載之上者,舍此其何以哉?抑夫王安道以《辨》《平》二脈及汗吐下等篇為叔和所補,爾來各家吠聲附和,肆逞私見,竄易章句,以為復古,皇國諸人,亦蹈其轍,不知此類懸料臆揣,逾改逾誤,遂使微言大義,日就榛莽,而古本之淹晦,亦職事之由,豈可不重痛嘆耶?」

章太炎《傷寒論單論本題辭》說:「明趙開美以宋本摹刻,與成無己注本並行,至清而逸,入日本楓山秘府,安政三年,丹波元堅又重摹之,由是復行於中土。」章太炎所研讀者為日本安政三年本。章太炎以考據目光,對所謂叔和竄易章句變亂經文種種言論加以甄別,寫多篇文章批評錯簡重訂派。

章太炎面對如此嚴重的學術紛爭,他嚴正申明:

叔和嚴謹,未亂經文。《論<傷寒論>原本及注家優劣》指出:「《傷寒論》自王叔和編次逮及兩宋,未有異言。」叔和之失,獨在以《內經》一日一經之說強相附會,遂失仲景大義。按《論》云:「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此為全書起例。陽即太陽,陰即少陰。七日愈,六日愈,則未傳經甚明。病有發於陰者,則陰病不必自陽而傳又甚明。

又云:夫仲景據積驗,故六部各自為病。叔和拘舊義,故六經次第相傳。彼之失也,則在過尊軒岐,而不暇與仲景辨其同異。後人詆譏叔和,核正序例六日傳遍之義,斯可已;若謂叔和改竄仲景真本,以徇己意,何故於此絕相抵牾之處而不加改竄耶?辯論雖繁,持之不得其故矣。

1923年章太炎在杭州中醫學校講演,指出:「昔人謂少陰病必由太陽傳入者,則由叔和序例日傳一經之說誤之。按日傳一經,義出《內經》,而仲景並無是言。」在《答張破浪論誤下救下書》中又指出,叔和之失在於將《內經》的一日傳一經的觀點納入《傷寒論》中,叔和之誤,唯在此處。其文如下:

破浪足下:來書疑仆過信叔和。叔和於太陽篇痙、濕、暍外,未嘗改易仲景舊次。拙著《雜病新論》中(按,195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排印出版,更名《章太炎醫論》,該書收太炎論文三十八篇 ),已有證明,可參究之。夫叔和之誤,在其序例強引《內經》一日傳一經之說,與本《論》義不相涉,而不在其編次論文。方、喻以來諸師,疏發大義,卓然可觀,其攻擊序例,不遺餘力,仆亦猶是也。若夫自我作古,變異章句,反以叔和為誤編者,此猶宋儒顛倒《大學》,以舊本為錯亂也。是乃晚近惡習,亦何足尚焉。

成無己《註解傷寒論》將林億校語盡刪之,叔和按語亦時加刪剟,章太炎以日本堀川濟《翻刻宋版傷寒論》為依據,將叔和按語逐條尋出,寫有如下考證,確證叔和絕未改竄經文。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考證文字,語語有據,絕無猶豫,見《論傷寒論原本及注家優劣》:

明趙清常所刻《傷寒論》有二:一單《論》本,為林億等校定者;一為《論》注本,即成無己所注者。單《論》本方下時有叔和按語(大字者,叔和按語也;夾注者,林億校語也)而成注本多刪之。如云:「疑非仲景方、疑非仲景意」者,凡得四條:

①芍藥甘草附子湯方下云:疑非仲景方(筆者按,見《傷寒論》第68條);

②黃連湯方下云:疑非仲景方(按,見第173條);

③蜜煎方下云:疑非仲景意,已試甚良(按,233條);

④小青龍湯方下云:蕘花不治利,麻黃主喘,今此語反之,疑非仲景意(按,40條)。

「亦有明源流較同異」者,凡得七條:

①柴胡桂枝湯方下云:本雲人蔘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如柴胡法,今用人蔘作半劑(按,見146條);

②生薑瀉心湯方下云:附子瀉心湯,本雲加附子。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同體別名耳。生薑瀉心湯,本雲理中人蔘黃芩湯,去桂枝、朮,加黃連,並瀉肝法(按,見157條);

③大柴胡湯方下云: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按,見103條);

④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方下云:溫服一升,本雲黃耳杯(按,見63條);

⑤去桂加白朮湯方下云:附子三枚,恐多也。虛弱家及產婦減服之(按,見174條);

⑥桂枝二麻黃一湯方下云:本雲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按,見25條);

⑦桂枝二越婢一湯方下云:本雲當裁為越婢湯、桂枝湯,合之飲一升,今合為一方,桂枝湯二分,越婢湯一分(按,見27條)。

上述文字是章太炎為醒目劃分的段落,每段前標以數字。

這是章太炎從原書里發掘出來的王叔和按語。以前人們讀《傷寒論》大多是成無己本,而成本多刪王叔和按語,即使讀了堀川濟翻刻宋本,對這些按語也不加留意,甚至不知道是王叔和按語。章太炎讀書心細如髮,讀書得間,目光如電,罅漏畢照。

下面是章太炎對上述材料的分析判斷:

其稱「本雲」者,是仲景原本如此,而叔和刪繁就簡,或以今語通古語,此即故書、今書之別。其雲「疑者」,則不敢加以臆斷。此等成本多刪去之,唯存芍藥甘草附子湯、大柴胡湯、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方下四事爾。假令叔和改竄仲景真本,疑者當直削其方。有大黃無大黃者,當以己意裁定,焉用彷徨顧卻為也?叔和於真本有所改易者,唯是方名,如上所舉生薑瀉心湯等;有所改編者,唯痙濕暍一篇。其文曰:「傷寒所致太陽痙濕暍三種,宜應別論,以為與傷寒相似,故此見之。」此則痙濕暍等本在太陽篇中,叔和乃別次於太陽篇外。然則方名改易者,猶鄭注《周禮》有故書、今書;篇第改編者,猶《藝文志》承襲《七略》,有所出入,一皆著之明文,不於冥冥中私自更置也。可不可諸篇,叔和自言「重集」,亦不於冥冥中私自增益也。詳此諸證,即知叔和搜集仲景遺文,施以編次,其矜慎也如此,猶可以改竄誣之耶?

六經病中有不少「本雲」或「本方缺」,資料如下:《傷寒論》卷二《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五》第21條之「本雲桂枝湯,今去芍藥」,卷三《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六》第62條「本雲桂枝湯,今加芍藥生薑人蔘」,第63條「本雲黃耳杯」,以上之「本雲」猶「底本雲」,底本指《傷寒論》。第89條「方本闕」之「本」,謂《傷寒論》。又如 「半夏二十銖,本雲五枚洗」「本雲柴胡湯再服」之「本雲」皆指《傷寒論》,亦皆王叔和按語也。第107條、112條、117條、146條、157條、162條「本雲」意義同上。《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第十五》小註:「一法,方本闕」。按,「方本闕」之「本」指《傷寒論》,謂《傷寒論》原闕此方。凡此皆叔和校語,皆顯白言之,「不於冥冥中私自增益也。」

章太炎《論<傷寒論>原本及注家優劣》撰於1924年,時年55歲,原載《猝病新論》,1938年由章氏國學講習會刊行。195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更名為《章太炎醫論》。他在《自述學術次第》(《制言》半月刊第25期)中說:

餘生亡清之末,少惎異族,未嘗應舉,故得泛覽典文,左右採獲。中年以後,著篹漸成,雖兼綜故籍,得諸精思者多,精要之言,不過四十萬言,而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不好與儒先立異,亦不欲為苟同。

1913—1916章太炎被袁世凱囚禁於北京共和黨黨部、龍泉寺、錢糧衚衕等處,艱苦備嘗,致夫人湯國梨信說:「邇來萬念俱灰,而學問轉有進步,蓋非得力於看書,乃得力于思想耳。平生所好又在醫學,君亦嘗涉獵及此,願同注意。家中頗有醫書二三十部,皆宋明精本,數年搜求,遠及日本,而後得之,望為我保持也。」上述精思卓見,皆來自積學深思,與推想叔和應當如何不應當如何之「遙想當年」者截然異趨,不可同日語也。(錢超塵 北京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慢性前列腺炎
兒科常見病的按摩療法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