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俗語:「狗肉不上桌」,為何狗肉不能上桌?其中又有什麼含義?

俗語:「狗肉不上桌」,為何狗肉不能上桌?其中又有什麼含義?

我們國家的歷史悠久,同時一些古老的風俗也隨著這悠久的歷史流傳下來,尤其是各種節日時,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在農村地區,很多人會為了節日準備豐盛的食物,舉辦宴會慶祝。有些地方在舉辦宴席的時候會按照特定順序與規矩上菜,而且每道菜還有不同的含義。不同地區對菜品的選擇和喜好也不同,但是他們都不會選擇狗肉。那麼民間諺語中提到的"狗肉不上桌",到底是從哪裡流傳的呢?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其中又有什麼含義?

在我國古代,最開始的時候,犬的地位還挺高的,歷史書上曾說到犬是當時的獎勵品,如果你在某些方面表現得不錯,你就可能得到一隻或幾隻犬。再後來,因為犬能夠守護家園,保護財產,很是被人看重,尤其是以放牧為主的游牧民族,對犬特別寵愛,認為它們既能夠帶去打獵,又能夠守護自己,後來這些牧民去到其他地方,他們也將對犬的喜愛帶到其他地方。

在秦漢時,還是很盛行吃狗肉的,劉邦帳下有一大將樊噲,他追隨劉邦之前就是以屠狗販肉為謀生之計的,說明當時的人們吃狗肉是平常之事。等到了南北朝時期 ,這是一個分裂的時期,也是一個民族融合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漢族吃狗肉的習慣受到了衝擊。南北朝時北方游牧民族他們將狗作為獵獸和牧放的夥伴,忌食狗肉,而且當時佛教和道教盛行,佛教將狗定義為不潔之物,上不得檯面,道教也倡導民眾不食狗肉,所以那時狗就不太能上席了。

到了宋朝,據史料記載,宋徽宗的屬相是狗,一大臣為了討好他上奏說:」皇上是九五之尊,生相為狗,那麼狗就應該為尊「。於是,宋徽宗就禁止殺狗,更不能吃狗肉,但是幾千年來的習慣不能說改就改掉,但是也不能違抗聖旨,民間百姓只能悄悄私底下偷吃,時間一長就開成了」狗肉不上席「的說法。到了清代,滿族人傳說狗和烏鴉救過努爾哈赤的命,因此不能吃狗肉,狗肉也就上不了席。

過去有地方又有「打狗散場伙」的說法,意思是吃狗肉就代表著散夥,大家將各奔東西,由於這種不好的寓意,所以請客宴席一般不用狗肉了。然因民間也有許多關於狗的不好說法,諸如:「狗仗人勢」「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等一些粗魯貶義之詞,大家都認為狗肉是不雅之食物。其實狗肉並非難吃,相反很好吃。而狗肉不上桌的原因大概可以歸為以上幾種,你認為哪一種正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帶著夢想去旅行哇 的精彩文章:

少女出上聯「洗青菜,去黃葉,不要先生」,秀才下聯堪稱完美
鬼谷子:善良過頭的人福氣少,謹記3條規則,福運自然會找上你!

TAG:帶著夢想去旅行哇 |